“十四五”期间,大姚县锚定“供水有保障、灌溉有支撑”目标,以重大水利工程为“骨架”、农村饮水安全为“脉络”,全力构建现代化水网体系,为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水动能”。
在六苴镇外期地村委会外期地小组,村民王文寿结束一天农活后,拧开厨房里的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汩汩流出,在淘米盆里激起细密水花。“以前一遇到干旱就缺水,水龙头流出来的水又浑,还有消毒水味,难喝得很。现在这水干干净净,喝着特别放心。”谈及往昔用水状况,王文寿的感慨道出了全村人的心声。

外期地村用水情况的显著改善,源于今年1月桂花水库的正式通水。在此之前,该村仅依靠2018年建成的木卡拉水库供水,近年来受降雨量减少影响,木卡拉水库保水能力持续下降,可供水量逐年减少,季节性缺水成为困扰村民的“心头病”。桂花水库的通水,为村庄注入稳定水源,彻底破解了饮水难题。
作为“十四五”期间大姚县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项目,桂花水库总投资7.28亿元,总库容达1192.7万立方米,设计年供水量1947万立方米。自通水以来,已惠及全县18.3万人,改善灌溉面积3.83万亩,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大姚县的季节性缺水问题。“水库建成蓄水后,每年可向县城区域供水1941万立方米,不仅历史性解决了县城持续15年的干旱期水源不足问题,更成为全县南北水网的骨干枢纽。”大姚县水务局局长谢毕昆介绍,大姚县还规划延伸引水隧洞和渠道,将环百草岭区域丰富的水资源引入桂花水库,再调往县城,远期规划每年可增加引调水3500万立方米。
以桂花水库为支点,大姚县正编织一张覆盖全域的现代化水网。“十四五”期间,滇中引水工程、农村供水工程贯通全县12个乡镇,串联起37座水库,蜻蛉河现代化灌区试点建设同步推进,为万亩农田打通“水命脉”。其中,总投资2.53亿元的滇中引水二期配套工程大姚段,输水线路长19.85公里,年分配水量861万立方米。“目前境内项目已基本完工,通水后将构建‘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格局。”谢毕昆表示,通过管道直供与调蓄水库联合调度,将实现县城、工业园区及沿途乡镇稳定供水,彻底扭转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水网通,产业兴。稳定的水资源保障催生了“水经济”新业态,大姚县通过流转6.78万亩土地,吸引深圳福之口等8家农业龙头企业入驻,累计带动投资2.92亿元建成高效节水示范基地。企业运用智能滴灌、数字管理等先进技术,推动高原蔬菜、花卉、水果等特色农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附加值方向转型。2025年,全县水产业综合收益预计可达4亿余元,真正实现“水润民生、水兴产业”的发展愿景。
目前,大姚县“十五五”水网规划已基本完成,正着力构建“两江八河三域通、一横三纵多库连”的水网总体格局,重点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灾害防御、水智慧管理四大体系建设。规划涵盖284个项目,总投资达389亿元,其中6个项目拟纳入国家水网、103个项目纳入省级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