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县2021年1-8月经济运行分析
年初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大市场主体减压纾困力度,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努力推动全县经济保持稳定恢复,1-8月县域经济运行继续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
一、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经济企稳回升。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9.9%。主要工业产品情况:中成药增长33.7%;饮料类增长33.9%;蚕丝织品增长4.7%;纸质品增长52.5%;多色印刷品增长24.0%;商品混凝土增长52.6%;自来水生产增长31.7%;人造板下降3.6%;铜金属含量下降23.5%;铸铁件下降50.5 %;砖下降41.1%。
(二)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同期增长34.7%。其中:非房地产项目投资下降2.9%;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27.9%。2021年1至8月,全县纳入统计的在建项目共146个,实际到位州外资金比上年同期增长17%,完成州下达任务(15%增幅)的85.27%,县级目标(20%增幅)的81.72%;省外到位资金比上年同期增长15%,完成州下达任务(15%增幅)的78.7%;产业类项目到位资金占实际到位州外资金66.12%。
(三)市场消费保持平稳,市场物价温和上涨。
1-8月,全县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177万元,同比增长18.7%。其中:批发业同比增长20.5%,零售业同比增长26.5 %,住宿业同比增长25.0 %,餐饮业同比增长34.2 %。
1-8月,我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同比上涨0.5%,涨幅比1-7月回落0.1个百分点。8月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总体呈现“三升三降两平”态势。一是食品烟酒环比下降0.4%。二是服装价格环比下降0.8%。三是居住类价格环比上涨0.6%。四是生活用品和服务环比上涨0.3%. 五是交通和通信环比下降0.3%。六是教育文化和娱乐环比持平。七是医疗保健环比上涨0.2%。八是其他用品和服务环比持平。物价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四)财政收支差距突出,运行困难
1-8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7831万元,完成预算数62180万元的60.8%,同比增收272万元,增长0.72%。基金收入完成611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2220万元的50%,同比减收8409万元,下降57.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168387万元,完成预算264678万元的63.6%,同比减支30994万元,下降15.6%。基金支出完成40977万元,完成预算数13663万元的299.9%,同比增支21658万元,增长112.1%。
(五)金融运行平稳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7532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08817万元,比上年同期减0.86%。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8月,县域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但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一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二是工业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仍薄弱;三是固定资产投资缺乏重大项目支撑,增长乏力;四是高原特色农业核桃、板栗、花椒等产品价格逐年走低,生猪价格下跌等不利因素影响一产稳定增长。
三、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培税源,增加财政收入。一是对税源进行全面摸排和分析预测,加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税源管控,在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州减税降费政策及疫情防控税收缴纳优惠政策的前提下,及时足额征税。二是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足额将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及时入库,清理处置部分闲置国有资产,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优化支出结构,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二)抓牢企业发展工作,千方百计保工业经济持续稳步发展。一是切实抓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发挥政策的推动效应,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促进企业复产达产。二是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改善企业运行环境,支持企业多渠道融取低成本资金,完善物流配送网络,提高物流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引导企业挖潜增效。三是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小微企业、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拓展营商环境,繁荣市场经济,为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打牢基础。
(三)抓项目增投资,增强投资发展后劲。一是抓重点项目,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做好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和推进,为投资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抓重点行业,投资发展模式的转变带来新要求,应牢固树立有效投资发展理念,紧盯重点行业,尤其是要把工业、能源、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投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要素保障,加强资金、用地等要素供给,切实解决项目落地难、企业融资难、用地难以及服务企业不到位等问题。
(四)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业经济发展质效。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稳定粮食、生猪、核桃、花椒、蚕桑等大宗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继续以品牌为引领,着力培育高端农产品品牌,以加工为龙头、市场为导向,培育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完善产销一条龙服务体系,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持续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