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带动了餐饮消费的火爆。餐饮消费火爆的背后是无法忽视的餐饮浪费。“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餐饮浪费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普遍而又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餐饮浪费现状、影响及原因分析
(一)餐饮浪费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我县共有餐饮经营单位1305家,餐饮经营单位日均餐厨垃圾9.8吨,平均每个餐饮单位在采购、仓储、消费等环节工浪费食物4.43公斤,这并未包含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浪费。
(二)餐饮浪费影响
餐饮浪费不仅包括对食品、食物、粮食本身的浪费,还包括所投入的水、土地、能源等生产资料的无效、低效消耗。餐饮浪费不仅危害了社会环境,甚至危害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餐饮浪费背后的资源环境代价。餐饮浪费,表面上浪费的是食物,其实背后浪费了生产、运输、储藏、加工这些食物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如土地资源、水资源、农药、化肥、机械、电力、煤气等。研究表明,每浪费1kg食物,意味着5kg二氧化碳、220g氮和40.6g磷的排放。2023年餐饮业食物浪费总量近5万吨,折合约9.375万吨粮食,其土地代价为3.625万公顷,其所产生的碳排放量约为24.125万吨——26.125万吨二氧化碳。
餐饮食物浪费,危及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要从粮食安全的高度来看反食品浪费问题。党和政府通过综合采用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政策投入、科技投入、物质投入和市场化改革等措施,为一个14亿人口大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提供了最坚实的物质保障。客观上,粮食生产的后备耕地资源已近穷尽,单产再增加的技术潜力也已接近极限。多年来我国一直把确保粮食安全的重点放在生产领域即供给侧一端,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消费端的食物浪费给粮食安全带来的危害。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消费水平大幅提高,城市餐饮业及餐饮消费迅猛发展。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调研分析,全国餐饮食物浪费一年的损失至少在4000 亿元以上。2016年-2020年,我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量(不包括城市家庭)约占从产后到消费阶段的食物损失和浪费总量的17%。普遍而又严重的食物浪费现象,与我国人口规模大、人均耕地少、水资源紧缺的国情格格不入。
(三)餐饮浪费原因分析
餐饮单位缺乏精细管理。餐饮单位管理粗放,在采购、仓储、加工等环节都不同程度存在浪费情况。餐饮单位的浪费占餐饮浪费量的65%以上,自助餐浪费在餐饮行业品类中浪费最为严重。
餐饮消费观念亟待转变。担心吃不饱、吃不够的心态还没有彻底扭转,“爱面子、讲排场、比阔气”的陋习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在宴请、聚餐、聚会等聚集性的餐饮活动中浪费食物相对严重,已成为餐饮食物浪费的重灾区。
餐饮服务有待提高。餐饮单位顾及营业额和利润,引导消费者按需购买、按需点餐主动性不足。
二、制止餐饮消费浪费工作
有效遏制公款消费及其引发的食物浪费现象。中央八项规定和系列厉行节约的法律法规的出台,有效遏制了公款消费及其引发的食物浪费现象。据调查,约有1/3 的高端餐饮企业因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而倒闭或向大众餐饮转型。
餐饮相关单位积极开展反浪费工作。大姚县餐饮协会向全县餐饮单位倡议改进服务方式、合理设计菜单和菜品,号召餐饮从业人员主动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2023年8月5日,大姚县餐饮行业协会联合大姚县委宣传部、创文办、大姚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举行“反对浪费崇尚节约倡导文明餐饮”主题讲座。各餐饮单位加强采购、仓储等环节管控,在餐饮门店显著位置张贴“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光盘行动”等宣传标识,提醒用餐人数合理点菜。政府相关部门针对餐饮消费浪费出台了系列措施和政策,采取明察暗访、专项检查、随机检查、重点抽查、突击检查等方式加强餐饮浪费监督检查。通过部门、行业的共同努力和广大群众的参与,餐饮浪费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23年10月31日,我县共有餐饮经营单位1305家,餐饮行业每天的餐厨垃圾8.1吨,同比下降了17.3%。
家庭聚餐浪费明显改善。随着“反食品浪费”宣传的逐渐深入,绝大多数家庭聚餐一般都是按需点餐、加菜。据初步统计,70%以上的家庭聚餐都有餐后打包的习惯。
三、下步工作建议
多方共同行动,凝聚“反浪费”合力。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鼓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媒体、网络平台等积极参与,适时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执法检查。针对重点群体、重点部门和重点区域开展食物浪费减量化典型试点,创建“节约食物,爱惜食物”示范单位、示范社区、示范家庭等。
营造节约氛围,倡导消费新理念。健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媒介履行社会责任机制。广泛利用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加强粮食安全、资源与环境等国情普及宣传,加强“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低碳消费”等公益宣传教育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引导个人根据健康状况、饮食习惯和用餐需求合理点餐、取餐。开展食物营养与健康、文明消费宣传教育,组织不同形式的营养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氛围。
加强行业自律,规范餐饮业发展。完善餐饮行业自律规范,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推出“小碗菜”“半份菜”,履行源头减量义务。积极组织会员单位开展系列反餐饮浪费知识培训和宣传活动,发挥企业示范带动作用,积极选树行业典型,充分调动行业反食品浪费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