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新闻信息 >> 乡镇快讯 >> 正文

石羊镇:人大助力 延链补链 蚕桑产业焕新机

日期:2025/09/24   作者:姜丽芹   来源:    点击:

石羊古镇,千年盐韵鎏金,万亩桑园叠翠。在这里,回荡着盐马古道的悠远驼铃,涌动着蚕桑产业的蓬勃新绿。作为“云南省蚕桑名镇”和“一村一品”专业镇,大姚县石羊镇立足1.45万亩优质桑园,坚持生态优先,科技赋能,以组织化为纽带,以农文旅融合为延伸,成功将传统的“一片桑”培育成集生产、加工、销售、文旅体验于一体的“一条链”现代蚕桑产业体系,走出一条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延链补链蚕桑产业多元发展

石羊镇人大主席团聚焦“蚕桑科技”领域,精准招商,引进从事蚕桑生物技术、深加工、智能装备制造的科技型企业,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深度延伸。2021年,争取到沪滇扶贫协作项目资金396万元、财政衔接资金200万元,在柳树塘村委会磨石江小组实施石羊镇蚕桑产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园内有标准化小蚕共育中心、大蚕饲养室、抽丝车间及丝棉被加工车间、收茧站、烤茧站、蚕桑专家工作站及蚕桑疫病防控中心、蚕桑文化展示中心。该项目的投入使用,形成了从桑园基地建设、蚕种繁育、大蚕饲养、蚕茧收购烘烤、丝织品初加工、蚕桑技术推广及科研、蚕桑文化科普展示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示范园区,推动了全镇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提档升级。2023年,云南盐丰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扩延传统产业链丰富蚕桑产业,创新研发桑叶茶、桑葚酒、蚕丝被等12大类精深加工产品,其中利用春桑芽、冬桑叶开发的系列茶品,每亩桑园增收120元;桑枝条加工饲料项目,每亩再增收益600元。2025年,引进洱康生物科技(云南)有限公司,对蚕沙进行深度开发,实现年处理蚕沙万吨、年产叶绿素600吨,将废弃物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带动30余人稳定就业。

二、多方联动蚕桑产业动能更足

为建设丰产桑园、生产优质蚕茧、延伸蚕桑产业链、提升蚕业综合效益,2025年石羊镇人大主席团立足蚕桑产业优势,紧扣组织化建设目标,创新构建“代表工作站+基层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五方联动协同发展模式。建立蚕桑专业代表工作站后,种植户中的32名人大代表发挥“引领员”“宣传员”“帮扶员”作用,率先规模养殖、推广新技术、尝试产品创新,建立“三联一帮”机制,消除群众顾虑,形成“代表带头干、群众跟着上”的生动局面。蚕桑组织化进一步实现了订单养殖、全程服务、保护价收购,稳定了800余户蚕农收益。同时设立“零工驿站”,吸收3000余人灵活就业;对无劳力农户,实行桑园入股分红模式,让所有农户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三、农文旅融合乡村展现新图景

石羊镇人大主席团深度挖掘蚕桑文化价值,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体验经济,开发“游桑园、采桑果、品桑宴”等5条精品线路,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建设蚕桑文化博物馆,打造“蚕的一生”体验项目,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了解蚕桑文化;开发“全桑宴”系列养生菜品,桑叶煎蛋、桑根炖鸡等创新菜肴成为网红美食;研发新商品,桑叶茶、桑葚酒等产品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成为代表性旅游商品;培育文旅品牌,将蚕桑产业与古镇旅游有机结合,推出“千年盐韵·万亩桑田”文旅IP,通过春季桑葚采摘季、蚕桑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游客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一片桑叶富裕一方百姓。曾经的绿桑树、白蚕丝,如今已化为百姓致富的“金叶子”、“银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