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新闻信息 >> 乡镇快讯 >> 正文

湾碧乡:扶贫车间“燃”起乡村振兴火 激活致富“新引擎”——碧拉乍村扶贫车间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日期:2025/10/31   作者:李玉明   来源:    点击:

扶贫车间“燃”起乡村振兴火 激活致富“新引擎”——碧拉乍村扶贫车间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近日,走进大姚县碧拉乍村委会,两座核桃扶贫车间内机器轰鸣,新鲜核桃经清洗、筛选后送入烤炉,空气中弥漫着核桃的清香,工人们忙碌着,一派繁忙景象。这两处由村民自主发展、政府政策扶持建成的扶贫车间,不仅让核桃产业成为当地的“致富果”,以“家门口就业”解决贫困户务工难题,更靠“高于市场价收果”让农户钱包更鼓,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增收双引擎”。

在邹家窝铺小组,村民周其成是当地核桃产业发展的“先行者”。早在多年前,他便瞄准本地核桃资源优势,率先发展核桃种植产业,并投资建设6座核桃烤炉及配套厂房。2018年,其产业基地成功获批县级就业扶贫车间,自此开启“产业+就业”双促模式。车间每年稳定招用9名左右贫困劳动力,加上一般劳动力共12人,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拿到每月3000元左右的稳定工资;更在核桃收购上让利农户,每公斤收购价比周边零散收购点高出0.8-1.2元,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通过稳定务工获得持续收入,逐步摆脱贫困。

河拉卜小组的董培伟则在产业升级中走出了新路径,在“扩规模、提效益”上做足了文章。2020年,他通过扩大种植规模、流转农户核桃资源,进一步壮大核桃产业体量,并配套建设2座核桃烤炉。2022年,在政策支持下,大姚县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核桃烘干二级站项目成功落地其产业基地,核桃烘干效率提升30%,加工品质更稳定,为核桃加工提质增效注入“强心剂”。2024年,该基地也顺利获批县级就业扶贫车间,用工规模再升级——每年吸纳十多名贫困劳动力,总用工量达二十余人,更把核桃收购价再提一档,还推出“上门收果”服务,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家庭,安排车辆上门称重、现结钱款,并让更多贫困户通过参与核桃种植、加工环节,实现技能就业与收入增长“双丰收”。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座扶贫车间的辐射效应远超单个村组。他们所收购的核桃覆盖3个以上村委会,直接带动600户以上农户受益。对农户而言,不仅能通过卖核桃赚“高价差”,有劳动能力的还能进车间务工拿“双份收入”;对乡村而言,核桃产业从“零散种植”转向“集中加工”,既留住了劳动力,又打响了本地核桃的品质口碑。从“卖原料”到“搞加工”,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增收”,这两处核桃扶贫车间用实实在在的“增收账”,为山区乡村靠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写下了生动注解。

碧拉乍村委会的核桃扶贫车间,以产业为纽带,以就业为抓手,不仅让传统核桃产业焕发新生机,更让乡村振兴的底气更足、成色更亮,为更多山区乡村探索产业扶贫、就业增收提供了可复制的“碧拉乍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