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轻舞绿枝头,马缨争艳映山红,山间梅葛情意长,林间三弦清脆响,左脚舞步飘逸跌宕。昙华山在春天的召唤下,展露出独特而迷人的风姿,每一处景色都如诗如画,游人至此地,流连不思归。

近年来,大姚县昙华乡依托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高原特色产业以及绿色生态资源,全力打好“文化牌”和“生态牌”,发展好乡村旅游经济,将文旅“软实力”转化成乡村振兴“硬实力”。昙华乡先后获得“云南省级民族特色小镇”“云南省乡村旅游示范点”“云南省生态文明乡镇”等多项荣誉称号。其中,昙华山风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昙华社区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昙华乡松子园村入选“云南省旅游名村”和“云南最美乡愁旅游地”。

发展定位“清”,激发旅游潜力。昙华乡围绕“游山玩水、休闲养生、体验民族风情”的思路,深化对“一座山(昙华山)、两种文化(民族文化、佛教文化)、三个人(咪依噜、杨森、高氏父子)、四个地(民族文化展示地、炎热盛夏避暑地、自驾旅游休闲地、生态食品体验地)”的乡情认识,围绕民族文化特色、农林产业优势和自然生态资源禀赋,做好“农+林+文旅”融合的文章。通过发展农业特色种植产业、林下经济产业,挖掘民族文化,加大景区景点建设,打造一个以乡村田园栖居生活、休闲度假、运动康养、农耕体验为主要服务项目的乡村旅游地。

文旅融合“深”,提升旅游品质。昙华乡全面保护农村文化遗产,深挖文化习俗、生态环境、人文风情、文化古迹等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不断培育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品牌,以强化非遗传承与保护、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强化绿色生态理念的方式,打造乡村文旅新业态,赋能乡村文旅产品,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加强对民族民居建筑和历史遗迹的保护,不断深化文旅融合,打造精品旅游线路;通过组织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等进行民族歌舞表演、传统手工艺展示等,让游客近距离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特别是“昙华彝族插花节”文化群众活动,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康养、民族文化寻访、民族风情体验等民族特色旅游产品,打造了一批养生药膳、餐饮美食、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等特色旅游商品,丰富了旅游内容;强化绿色生态理念,打造绿色乡村旅游,推出绿色旅游产品,如生态徒步、自然摄影、果品采摘等,为游客提供更为健康、环保的旅游体验。

营销模式“新”,擦亮文旅品牌。宣传与推广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积极利用抖音、快手、微信等新媒体平台,通过数字化形式广泛传播,宣传乡村旅游资源和特色,不断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昙华乡积极探索5G、视频直播等新技术,搭建了一个集文化展示、旅游推广和经济发展于一体的“云”舞台,举办“云播昙华”“云游昙华”等云上活动,让更多人能够通过网络参与和体验插花节的盛况。昙华乡开展线上线下的宣传和推广活动,提高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传统节庆插花节活动受到了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大大增加全网曝光量,给昙华乡村旅游带来巨大的“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的“留量”,进而成为昙华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