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正文

大姚县居民消费价格十年运行情况分析

索 引 号:115323260151757350-/2021-1226939 公开范围:公开 发布机构:大姚县发展改革局 主 题 词: 生效日期: 文  号: 标  题:大姚县居民消费价格十年运行情况分析 生效日期:

十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物价上涨压力不断加大,价格备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调控物价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保持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变化稳定在合理区间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价格形势,大姚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物价调控政策,加强市场物价监管,有效抑制了市场价格的过快增长,确保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一、居民消费价格总体运行情况

从价格走势来看,2006-2010年,我县居民消费价格呈现持续攀升、高位回落、止跌回升变化格局,各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分别为102.4%、106.4%、105.7%、100.4%、 103.8%,五年间累计上涨18.7%,年均增长3.7%。2011-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逐年收窄,运行平稳,各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分别为103.7%、102.9%、103.0%、102.9%、102.5%,五年间累计上涨15%,年均增长3.0%,远低于同期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实现了经济的“高增长、低物价”的良好发展格局(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走势图)。

二、市场物价变动的主要特征

(一)“十一五”期间物价变动主要特征 

2006年至2010年的五年间构成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呈现“五类上涨三类下降”态势。依次为:食品类累计上涨42.5%、居住类累计上涨25.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累计上涨18.7%、烟酒类累计上涨6.9%、交通和通信类累计上涨4.8%,衣着类累计下降3.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累计下降4.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累计下降5.7%。5年间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指数表及累计指数图如下。

“十一五”期间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指数表(以上年同期为100计)

类别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

 

食品

103.9

101.5

115.1

113.1

102.7

110·1

 

烟酒及用品

101.2

101.7

101.4

102.5

100.7

100.6

 

衣着

103.7

103.6

101.7

98.7

96.2

96.8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1.4

99.5

100.5

98.5

98.2

98.9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97.6

102.0

107.3

104.6

101.4

103.4

 

交通和通信

99.4

103.3

100.4

100.6

98.7

101.8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8.8

98.6

98.1

97.8

100.0

99.8

 

居住

109.8

109.0

105.7

109.2

99.5

102.4

 

1.食品类价格高位运行,领涨居民消费价格五年来,食品价格的变动一直是带动我县“十一五”期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第一动力,“十一五”期间全县食品类价格累计上涨42.5%,平均每年上升8.4%。以上年为100,2006-2010年的五年间,食品类价格上涨幅度最低是2006年,上涨1.5%,最高是2007年上涨15.1%,2008年上涨13.1%,2010年上涨10·1%,涨幅较大,2009年上涨2.7%,涨幅较小。在食品类测算的16个类别中,五年累计价格除淀粉及制品类下降1.4%外其他十五类全面上涨,其中,粮、油、肉、菜、蛋、奶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上涨幅度较大,对食品类价格领涨作用明显,粮食类累计价格涨幅为34.5%,油脂类累计价格涨幅为47.8%,肉禽及其制品类累计价格涨幅为43.6%,菜类累计价格涨幅为55.3%,蛋类累计价格涨幅为31.2%,液体乳及乳制品类累计价格涨幅为27%,水产品、调味品、干鲜瓜果等其他类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2.居住类价格上涨也是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的重要因素。“十一五”期间的市场物价变动情况分析,居住类价格的上涨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影响逐渐增强。2006-2010年居住类价格涨幅各年分别为9.0%、5.7%、9.2%、-0.5%、2.4%,五年累计上涨了25.8%。其中随着商品房价格的一路上涨,带动了建房及装修材料、住房租金也一路看涨,建房及装修材料五年累计上涨了23.2%,住房租金五年累计上涨了31.6%,2010年住房租金涨幅达28.7%,为“十一五”期间最高值,水、电、燃料等资源型产品价格也频频上涨,各年涨幅分别为8.2%、3.4%、24.0%、0.7%、5.2%,五年累计上涨了41.5%。

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也是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的因素之一。随着城镇医保、农村医保的有效实施,特别是新型农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的逐年提高,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得到改善,改变了过去“小病靠拖、大病靠命”的就医现状,及时就医观念逐步形成,医疗消费支出占家庭支出比例逐年增加,同时也带动了医疗保健类价格的上涨。十一五”期间,医疗保健类价格累计上涨20%,个人用品及服务类价格累计上涨10.9%,其中医疗器具及用品类价格累计上涨10.7%,中药材及中成药类价格累计上涨42.5%,西药类价格累计上涨9.3%。

(二)“十二五”期间物价变动主要特征

2011年至2015年期间构成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均呈现不同程度上涨,但上涨幅度与前五年相比有所收窄,价格上涨较平稳,即食品类累计上涨25.3%、烟酒类累计上涨8.5%、衣着类累计上涨4.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累计上涨6.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累计上涨15.5%、交通和通信类累计上涨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累计上涨9.5%、居住类累计上涨17.4%。

    “十一五”与“十二五”期间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图相比较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在“十二五”期间对八大类商品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其中:食品、医疗、居住三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上涨仍然是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十二五”期间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指数表(以上年同期为100计)

类别                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食品

106.6

106.7

105.8

103.3

102.9

烟酒及用品

100.8

101.6

100.6

100.6

104.9

衣着

94.1

98.8

102.9

105.6

103.1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1.1

98.7

102.7

103.7

100.2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5.2

105.6

100.4

101.2

103.1

交通和通信

101.6

100.5

101.4

99.3

98.5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7

100.8

103.9

100.4

103.7

居住

107.1

100.8

101.0

105.9

102.6

 

1.食品类价格的波动仍然是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变化的主要因素2011-2015年,全县食品类价格分别上涨6.6%、6.7%、5.8%、3.3%、2.9%,五年间累计上涨25.3%,上涨幅度与“十一五”期间的累计上涨42.5%相比缩小了17.2个百分点,总体价格运行较平稳,但在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八大类商品中食品价格上涨仍处以领涨首位。

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居住类价格涨势放缓“十二五”期间,全县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分别上涨5.2%、5.6%、0.4%、1.2%、3.1%,五年累计上涨15.5%,与“十一五”相比缩小了3.2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国家一系列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惠民政策起到了实效,看病贵问题逐步得到缓解。2011年-2015年,全县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7.1%、0.8%、1.0%、5.9%、2.6%,五年累计上涨17.4%,与“十一五”期间相比缩小了8.4个百分点,涨势放缓。

3.工业消费品价格的下降限制了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幅度“十二五”期间,工业消费品价格一路走低,导致了价格总水平的温和上涨。“十二五”期间,通讯工具价格累计下降14.1%、文化娱乐用机电耐用消费品价格累计下降20.4%。

三、影响居民消费价格运行的因素

(一)食品类价格是影响居民消费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

2006-2015年,食品类涨幅居八大类价格之首,10年间累计上涨67.8%,年均增长6.7。其中,鲜菜、粮食、肉价格分别累计上涨97.4%、63.3%、83%。

造成食品类价格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成本上涨推动外,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国家粮食政策导向影响食品价格上涨。在国家惠农政策引导下,作为基础性原材料的粮食价格稳步上扬。近几年,国家连续出台惠农、支农政策,诸如“一免三补”政策、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销区粮食储备规模政策、支持企业参与收储等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粮食价格上涨直接推动了食品价格的全面上涨。二是农产品生产周期性波动。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是近年来影响食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食品价格上涨主要是由肉蛋价格上涨引起。近几年,肉类价格走势呈现出“过山车式”周期性运行,2007年、2008年肉类价格高位运行,累计同比涨幅高达27.1%,市场旺销刺激养殖户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导致2009年肉禽市场供大于求肉禽价格一路下滑,累计跌幅达6.4%,肉禽价格跌至谷底,养殖户出现亏损,缩减养殖规模,肉禽价格自2010年开始反弹并连续大幅上涨,生猪生产开始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至2013-2015年肉禽价格趋于平稳,从上图可以看出粮价涨肉价涨、肉价涨粮价涨,两者关系密切,因此农产品生产周期性波动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跌影响较大,而且对其他肉、禽、蛋等存在替代和示范效应,带动整个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对市场物价形成较大影响。三是国内外投机、炒作的影响。近几年来,分食品受游资炒作,价格过快上涨,近几年接连出现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油你涨、糖高宗、苹什么、辣翻天”等都有炒家的身影。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需求量增加,供应量减少,供求关系决定了粮食价格维持稳步上扬的态势。

(二)输入性通胀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

近年来,全球性通货膨胀加大了国内输入型通胀压力。在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初级产品进口价格的上涨直接带动国内采掘业价格上涨,通过产业关联,推动原材料、工业产品价格、生活资料价格上涨,从而推动相关消费领域的价格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经过产业链传导,将会影响到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震荡,汽柴油价格的上涨推高了企业、运输业等相关行业成本。

(三)政策性提价助推了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十年来,央行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在保障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为抑制通货膨胀带来压力。房地产业由于市场资金松动而再次扩张,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带动建材、房屋租赁市场价格走高,从而带动居住价格进一步上涨。十年间,全县居住类价格累计上涨44.3%,其中:建房及装修材料累计上涨32.2%,住房租金累计上涨77.2%。

十年来,全国各地资源价格改革不断推进,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理顺价格矛盾,基础产品价格不断上升,多次上调水电价格,煤炭、石油价格逐步转向市场化定价机制,全县水、电、燃料类价格累计上涨74.3%,其中:液化石油气价格累计上涨74%。公共资源类商品价格的上调无形中增加了全社会生产生活成本,助推了全县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四)劳动力成本提高推动了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

随着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推进,不断加强收入分配调控,稳步提高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015年,大姚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13,比2006年增长2.6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60,比2006增长3.4。劳动者收入的增加,推动了企业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进而增加了工业品的生产成本,对于服务行业来说直接拉动了服务项目价格的上涨,成为物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四、稳定市场物价的对策建议

物价问题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对保持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大农业投入,为稳定物价打下良好基础

农业稳,天下稳;粮价稳,百价稳;物价稳,民心稳。从大姚县近十年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来看,食品特别是农产品价格是影响市场价格变动的主要推手。因此,在价格调控工作中,各有关部门要始终将稳定食品价格作为稳定物价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粮袋子、菜篮子”工程,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确保农业稳步发展及农产品市场供给。二是继续大力扶持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保证主要农副产品供应的稳定,尤其是要狠抓粮食生产,努力保持今后特别是未来的粮食价格基本稳定。三是稳定猪肉价格。猪贱伤农,肉贵伤民。生猪价格大幅波动,既影响社会经济平稳发展,也影响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各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强疫情疫病的监测预防与信息引导,加大品种改良和科学养殖等科技推广力度,扶持发展规模养殖和畜产品营销大户,防止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为基本稳定畜产品价格奠定基础。

(二)加强市场监管力度,贯彻落实好国家物价调控政策

价格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粮食、食用油、肉禽蛋菜、食糖等食品价格的监测和监管,重点抓好教育、医药和以化肥为主的农资及涉农价格和收费的专项检查,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维护好市场和价格秩序。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定价商品的价格监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物价政策,稳妥推进资源产品、环境价格和收费改革,制定完善的配套措施,把价格调整对市场和群众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三)增加居民收入,为低收入家庭就业创造条件

一是将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保证居民收入增加与经济增长同步落到实处,使广大群众的收入水平高于物价上涨水平;同时要逐步改善城乡居民的收入结构,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鼓励创业型就业,增加经营性收入,创造条件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比重。二是政府在制定就业政策和实施再就业工程时,应向低收入家庭倾斜。鼓励发展社区服务产业和家庭服务业,鼓励低收入家庭成员进行阶段性就业、弹性就业;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低收入者的素质。从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提高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增强低收入群体应对物价上涨压力的能力。

稳定物价,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政府有关部门要坚决贯彻执行好稳定物价、控制通胀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科学运用市场和行政两种手段,努力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普通民众。

 

 

 

 

 

 

 

 

 

 

 

 

撰稿:赵丽琼                   审稿:张海燕                   

大姚县统计局                         2016年6月21日           


上一条:我县8月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1.7%
下一条:大姚县3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