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正文

大姚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姚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大姚县草原生态补奖工作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索 引 号:115323260151757350-/2021-0803772 公开范围:公开 发布机构:大姚县政府办 主 题 词: 生效日期: 文  号: 标  题:大姚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姚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大姚县草原生态补奖工作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生效日期:

县人大常委会: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印发大姚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意见的通知》(大人发〔201612号)的要求,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县农业局、财政局等部门对审议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对相关工作作了安排布置。现将审议意见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机构,强化工作落实

为了确保全县草原生态补奖工作全面落实,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发改、财政、农业等11个部门为成员的大姚县落实草原补奖政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局,负责各项工作的协调、督促、落实。县农业局负责全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有关政策宣传、方案编制、技术培训及组织实施等工作;县财政局负责全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项目资金兑付;县审计局负责对全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项目资金、工作经费进行审计;相关部门负责做好各类资料收集、统计、上报等工作。各乡镇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为全面落实草原补奖政策提供了保障,同时,为进一步加强草原生态补奖工作全面落实,县农业局向县委编办申请成立大姚县草原饲料工作站,待县委编办批复后组织成立。下步,我县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中将进一步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草原补奖信息系统、补奖政策补助程序,将草原补奖资金兑付、集体资金使用情况等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管理,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大对草原生态工作的检查和考核力度,进一步强化责任,确保草原补奖政策得到落实。同时,加强退耕还草、草山改良等种草养畜工作力度,切实解决“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农民不减收”的问题,把禁牧减畜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强化村民对禁牧减畜工作的监督,建全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逐步构建禁牧减畜工作长效机制。把落实禁牧减畜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按照确定的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把禁牧减畜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全民保护草原生态的意识

为确保推进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工作的实施,我县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宣传媒体和组织开展草原普法宣传月活动及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草原执法、草原监测、转绘上图野外实作及技术要领操作培训,并采取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册和牧户告知书、在实施区域的交通要道和牧道的醒目位置安装标识标牌,以及走村串户宣讲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草补政策,让广大牧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实施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的重大意义,知晓奖补内容,明确自身权利和义务责任,增强牧民参与政策实施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顺利开展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工作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通过组织召开培训会、户长会对乡村组好的做法和经验加强宣传,进一步发挥舆论引导作用。2016年全县累计召开退耕还草、草山改良、种草养畜等技术培训会15场次,户长会215场次,参会13000人,发放宣传材料3万多份,张贴标语390条,提供法律法规咨询服务1万多人次。通过广泛宣传,保护草原生态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依法治草的意识明显增强。

三、加强督促检查,强化资金监管,确保草原补奖资金发挥效益

为进一步加强草原补奖资金的管理,一是督促县财政局、农业局、各乡镇加强补奖到户资金、项目资金和工作经费的管理,严格按照草原补奖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范补奖资金使用和管理,设立资金账户,做到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确保了资金安全规范运行。督促乡镇人民政府加快核对牧户信息,确保草原补奖资金按时兑付到牧户。二是进一步加强集体资金管理。督促各乡镇人民政府制定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对集体补奖资金进行处理,不能形成滞留。下步,在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中将重点完善和整改联户承包草原补奖资金尚未足额发放到户的问题,切忌采用“政府决定”和“一事一议”的简单方式截留挪用补奖资金。三是每年安排县审计局加强对草原补奖资金发放、使用进行监督和检查;督促责任单位管好用好资金,确保资金及时兑付到农户手中,同时加大对兑付到集体的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使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四、认真总结经验,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取得实效

为确保我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取得实效,我县认真研究制定符合当地的产业发展思路,按照“一区多园”的产业布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资金整合、统筹力度,加大生态畜牧业、养殖基地等项目扶持。一是县农业局于2016101314日组织全县12个乡镇畜牧兽医站长及技术员召开了2016-2020年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培训会议,对上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作了认真总结,并对做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进行了培训和安排部署。在继续落实好2016-2020年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同时,充分论证,筛选组织申报了草原建设项目,通过积极争取,我县争取到中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绩效考评奖励资金244万元、退耕还草面积0.7万亩,补贴资金700万元,加大了牲畜圈舍、草地建设、良种工程项目建设投入力度,把草原补奖政策与生态畜牧业建设、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和退耕还草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快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步伐,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巩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效果。二是通过狠抓草原承包、基本草原划定、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草原监测、草原执法、人工牧草种植和草地改良等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全县草牧业发展突显了新亮点:草食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20169月底,全县大牲畜存栏13.5万头,其中:肉牛存栏9.54万头,出栏3.37万头,羊存栏27.3万只,出栏16.2万只。完成肉牛冻改1万胎;为养羊示范户提供优质种公羊745只;完成青贮饲料13万吨,推广氨化饲料2万吨,推广饲料套种4.5万亩。养殖生产方式得到转变。种草养畜已成为广大养殖户的共识,通过组织实施牧草良种补贴、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退耕还草、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发展等项目,累计完成多年生人工牧草种植36734亩,一年生人工牧草种植3万亩,草地改良6000亩,草地保留面积达9.8万亩。通过人工牧草种植,肉牛、肉羊养殖方式已逐步由全放牧方式逐步向半舍饲半放牧、全舍饲方式转变。规模养殖快速发展。肉牛、肉羊养殖逐步由分散饲养向集中养殖转变,由家庭副业型养殖向规模专业型转变,由山区向坝区转移。三是认真落实草原监管职责,加大草原执法监管力度。加强草原监理体系和草原管护队伍建设,不断充实执法人员,逐步改善装备条件,加大草原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依法开展草原监督抽查工作,定期通报抽查结果。积极争取工作经费,加强草原平衡检查、禁牧管护、补助奖励资金发放、监督检查、草原上图、政策与技术培训、绩效评价、草原平衡效果检测等工作力度;强化与司法机关的沟通协调,严厉打击破坏草原的犯罪行为。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努力,我县加快了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步伐,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巩固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效果,全县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在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得到了较大的实惠。

通过这次对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工作情况报告》存在问题的整改,进一步促进了全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落实,为全县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下步工作中,县人民政府将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动全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工作再上新台阶。

 

 

                      大姚县人民政府

                       2016年11月22

                

 

 

  大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1月22 印发


上一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7年 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下一条: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边境经济合作区管理办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