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正文

大姚县2016年财政总决算公开表及公开说明

索 引 号:115323260151757350-/2021-1203616 公开范围:公开 发布机构:大姚县政府办 主 题 词: 生效日期:2023年05月11日 文  号: 标  题:大姚县2016年财政总决算公开表及公开说明

大姚县2016年度财政总决算公开说明

2016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县财政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四个全面”战略为统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全力组织财政收入,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管,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收支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生产总值增长11.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2%,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1%,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3%和12.5%。

一、2016年财政预算收支情况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情况

1.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2016年,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6131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58489万元的104.8%,同比增收6886万元,增长12.7%。分部门完成情况是:国税部门完成16444万元,同比增收6639万元,增长67.7%;地税部门完成25819万元,同比增收180万元,增长0.7%;财政部门完成19050万元,同比增收67万元,增长0.4%。收入分级次完成情况是:

(1)上划中央收入完成11975万元,完成预算数9782万元的122.4%,同比增收2858万元,增长31.3%。

(2)上划省级收入完成3736万元,完成预算数3547万元的105.3%,同比增收626万元,增长20.1%。

(3)2016年,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60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45160万元的101%,同比增收3402万元,增长8.1%。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457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201460万元的106.5%,同比增支22717万元,增长11.8%。

2.公共预算支出完成情况

2016年,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457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201460万元的106.5%,比上年增支22717万元,增长11.8%。

3.公共预算平衡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平衡情况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602万元,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97339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省州专款)61988万元、调入资金500万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上年结余561万元(专款结转)、一般债券转贷收入30790万元,收入总计23678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4579万元,加上解支出1449万元、一般债券还本支出1939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62万元,支出总计235880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900万元(专款结转)。

(二)政府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2016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428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3700万元的115.9%,比上年增收545万元,增长14.6%。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729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8762万元的83.3%,比上年减支1046万元,下降12.5%。

基金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收入4287万元,加基金专项补助1652万元、上年结余2025万元、专项债券转贷收入8500万元,收入总计16464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7299万元,加专项债券还本支出8500万元,支出总计15799万元。收支相抵,基金滚存结余665万元(专项结余)。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由于规模较小,按照省州决算口径要求,其收入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其他收入科目,支出用于统筹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不再单独列报反映。

(四)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

2016年,全县纳入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统计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15390万元,其中:置换债券77090万元,新增债券11400万元,银行贷款2690万元,各种工程差欠款24210万元,占省州核定我县政府债务限额133366万元的86.5%,债务规模适当,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

二、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的特点

1.锁定目标任务,着力组织财政收入。2016年是我县财政形势最为复杂和困难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国家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和一次性收入大幅减少等因素影响,县人民政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了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一是认真分析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科学编制预算,坚持谋早抓实,及时分解下达财政收入和向上争取资金任务。二是坚持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突出政府高位推动,及时研究解决收入组织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和重点企业税收组织工作,完成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的税收收入25849万元,增长14.1%。四是强化非税收入征缴,积极开展专项稽查,依法盘活变现存量资产,努力增加非税收入,完成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19753万元,增长1.1%。五是全力争取上级支持,形成向上争取资金合力。全年共争取到上级补助159327万元,增长5.3%,其中:争取到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51464万元,增长7.6%。

2.搭建引资平台,着力促进经济增长。一是加大融资力度,为基础建设提供保障。目前,我县融资平台公司已发展有8个,全年实现融资22.4亿元。二是积极开展中小企业“助保贷”、“信保贷”业务。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累计达1.33亿元,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三是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为企业发展解决资金需求。全年推荐8户企业到州参加项目推介会,进入省州融资需要项目储备库,大力争取信贷和其他融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四是着力扶持县域企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省对县转移支付项目库”平台争取上级财政对我县企业的扶持,全年共争取扶持资金1752万元;投入工业园区建设资金1095万元,夯实以园招商基础。五是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多方筹措兑付“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扶持资金690万元,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3.优化支出结构,着力保障民生重点。统筹财力配置,优化支出结构,把和谐社会建设贯穿财政工作的各个环节,全县民生支出达177962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9%。一是大力推进脱贫攻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5266万元,为全县25个贫困村和今年7个脱贫出列村完成脱贫任务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二是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全年农林水事务支出40421万元,支持加强农田水利、农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兑付各种惠农补贴6298万元,户均发放974元;投入资金3977万元,扶持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540户;批复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85个,完成项目投资1410万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3个,完成投资1420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万亩。三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教育支出完成42187万元,增长24.7%,进一步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动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四是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37258万元,增长17.3%,确保了城乡低保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补助及财政匹配养老保险、职业年金等得到及时拨付。五是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完成29875万元,增长24.6%,基本公共卫生、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城镇居民医保等工作得到有力保障。

4.深化财政改革,着力提升理财水平。一是深入推进预算编审体系改革。进一步增强预算法治意识,全面编制四本预算,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压缩代编预算规模,及时批复部门预算,切实增强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积极推进预算公开。及时主动公开政府预决算信息,督促指导部门全面完成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公开工作,公开内容细化到项级科目,公开率达100%。三是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紧紧围绕全县“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了《大姚县中期财政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圆满完成了2016年—2018年中期财政规划编制工作。四是深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按照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要求,有序做好全县公车改革参改单位公务用车移交、封存、处置、划转、拍卖及报废等各项工作,并将公务交通补贴全额纳入预算管理足额保障,严格发放范围和标准。

5.强化财政管理,着力健全监管体系。一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建立了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全年共争取到转贷政府债券39290万元,其中:置换债券27890万元、新增债券11400万元,有效缓解了政府偿债压力和重点工程建设资金压力。二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圆满完成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录入和资产清查工作;全面加强企业国有资产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015年度我县国有资产管理综合评价考核为全州第一名。三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完善政府采购监管流程,着力打造“阳光采购”机制。全年共完成政府采购金额8734万元,节约资金828万元,节约率为8.7%。四是加强财政专户管理。严格按照财政部和省州财政部门有关财政专户管理的要求,认真开展财政专户清理整顿工作,做到规范开设、高效使用。五是加强财政财务管理。坚持“大监督”理念,以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着力点,切实加大县乡部门监管力度,保障了财政资金安全运行。

三、财政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016年的财政预算执行工作在困境中求发展,在改革中求突破,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财政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我县财源结构单一,一次性收入因素较多,收入增长后劲不足。二是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一方面财政收入增长有限、增幅放缓,另一方面养老保险并轨、自治州津贴增资等刚性支出增加较快,收入增长与支出需求的差距不断扩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收入结构不合理,非税收入占比高,财政可用财力增长有限。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继续认真贯彻和执行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依法加强预算管理。贯彻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提升依法理财水平。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将政府收支行为以及预算的编制、审查、批准、执行、调整和监督等程序,以法律的形式固化下来,使财税改革于法有据、有法可依,在财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继续认真学习贯彻实施新预算法,是今后一段时期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履行岗位职责的迫切要求。要将全面理解新预算法,准确掌握新预算法的精神、原则和各项具体规定,自觉把新预算法的各项规定作为财政财务管理的行为准则,落实到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的全过程,不断提升依法理财水平。

2.加快财源建设,推动经济健康发展。一是发挥好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认真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增强企业发展动力。二是加强财源培植。通过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加强财税金融政策宏观引导,积极整合资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支持重点产业、重点招商和工业园区建设,增强经济发展“造血”功能和财政增收后劲。三是积极推广运用PPP模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最大限度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以“五网”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切实减轻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四是有序推进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积极抢抓机遇,继续做好政府债券争取工作,以缓解政府到期债务偿还和建设投入不足的压力,增强支持经济建设的能力。五是继续加大园区建设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认真组织实施“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3.狠抓收入组织,确保财政稳定增长。一是细化任务分解,按照均衡入库要求,按月明确目标,将年度收入任务分解到各征收机构和相关部门。二是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密切关注税收调控政策,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完善重点税源监控机制,加强财税运行定期分析,做到应收尽收。三是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收入情况,加大非税收入收缴和稽查力度,最大限度挖掘常规收入项目潜力,变现盘活存量资产。四是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五网”建设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战略机遇,积极支持各级各部门做好项目储备和申报,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五是加大财政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建立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建立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与预算编制、执行挂钩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4.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一是继续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坚持勤俭节约,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压缩行政开支用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二是加大“三农”投入。以精准脱贫和农村危房改造为重点,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继续大力实施农田水利、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农业综合开发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的实施。三是完善教育投入机制。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实施职业教育提升计划,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四是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执行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保障标准,逐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完善救助制度。五是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轨改革。

5.深化财政改革,增强依法行政能力。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健全全口径预算体系,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增强预算综合安排能力。二是认真分析“营改增”改革试点运行情况,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及时解决改革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促进“营改增”后企业的健康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统筹整合力度,解决当前专项资金管理使用零碎分散、“集中财力办大事”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四是启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试点工作,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实现县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全覆盖。五是继续深入推进预决算信息和财政政策公开,不断提高预算透明度,打造阳光财政。

6.强化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一是加强债务限额管理,从严控制债务规模,定期向社会公开债务限额、举借、使用、偿还等情况,主动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二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进一步加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预算管理,健全“阳光采购”运行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深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常态化管理,全面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四是加强财政库款管理,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加快国库管理电子化进程。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认真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切实提高预算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五是加大财政督导和专项检查力度,加大对重点项目、民生资金和涉农资金的监督检查,确保财政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

                                                                           2017年10月20日

 

文章附件(点击下载):


上一条:大姚县农业局2016年度部门决算及“三公”经费决算公开说明
下一条:大姚县发展和改革局2016年度部门决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