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的战略决策审计机关,如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力护航 “精准脱贫”工作,开展好精准脱贫审计工作是贯彻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内在要求。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稳增长、促发展作为当前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撰写本文的目的,意在各乡镇通过本次审计工作,进一步规范各乡、镇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所关连的一系列环节。确保国家专项资金落实到实处。做到物尽其用,让人民群众满意。
在扶贫工程项目审计过程中,有一些共性问题,现指出如下,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一、乡镇缺乏工程管理专业人员,项目管理人员不到位
1.工程开展过程中,由于各乡镇没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导致部分工程质量管理不到位,工程进度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完工。
2.工程竣工后,未落实与催收相关竣工资料,资料不完善,很多签证单上只有数字无支撑相关数字来源依据,签证描述不详细。对于管理方而言,不能完整的表述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也导致了后期审计工作难以顺利展开。
现场施工管理不到位,签证内容失实、随意性大。签证,是指在施工图纸上不能反映,但实际发生时需要现场确认的施工内容。施工签证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若把关不严将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工程签证不规范,在未实行监理的情况下,只有一人签证;签证不及时,没有现场签证,而是事后补签,签证数量有出入,有的签证缺乏详细记录,而无具体图示和尺寸。
3.工程施工过程中,未跟踪到位,项目工程未落实到位,导致部分工程产生质量问题,项目投资效益低下,重投入、轻产出。
4.工程项目计划、组织、落实不力,部分工程未开工,资金已启动。部分工程资金已拨出去而工程未做。产生超投资、促使国家专项资金没有发挥实际效益。工程项目超概算、超计划现象多有发生。
二、项目施工人员施工能力不足,工程质量优劣明显
由于监管不到位,对进入施工公司的资质审核、主要参与施工管理、以及以具体施工人员前期所做工程项目的工程质量的考证,核实不到位,导致施工方人员素质以及施工能力参差不齐。
施工合同签订不规范。建设工程合同,作为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经济合同,是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经济契约。合同管理水平的高低和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高低。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审查不严,文字表述经不起推敲,合同条款残缺不全,套用标准高。他们认为只要在合同中约定以审计最终合价为准就万事大吉了,孰不知审计在审价中也是要在合同基础上进行的,审计只能在合同签订的基础上进行数量和材料单价的审核。还有一些金额较小的、需要内审的工程,合同中签订的单价高,施工方的心里价位就高,就会给后期的结算工作带来难度。
三、工程缺乏后期维护,造成扰民滋民
工程完工后,没有组织相关施工单位进行质量维护,导致部分资产虽然投资但得不到应有的使用,不能体现出投资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的资源的消耗,没有体现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浪费了钱财,并未取得好的民声。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相对应的解决问题:
(一)加强相关人员对工程管理的知识培训。切实把前期性的工作做实、做细;
(二)明确质量要求,严把质量关;
(三)加强组织领导,安排专人负责、专人跟踪、专人落实;
(四)工程未施工前,做好调查研究,确保项目设计科学合理。
(五)建设单位对签订合同的内容应引起足够重视,认真履行。签订合同要规范,内容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双方的权利义务要合理、明确,对合同价款调整、设计变更、质量要求和付款方式等表述要准确、 清楚,减少不确定因素。为确保合同的公正、公平、维护双方的权益。
(六)认真执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按法人责任制的要求,选派工作经验丰富,业务知识面广,作风正派,廉洁勤政的工作人员负责整个项目的管理,把管理人员的责、权、利具体化,合理制定奖罚措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保证建设项目按期、保质、保量。
(七)建立工程项目管理数据库,对于已经实施的工程项目必须做到:项目台账清楚、管理人员责任清楚、项目的后期维护措施清楚。
上一条:三岔河扶贫工程审计信息 |
下一条:上海嘉定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到我县开展对口扶贫 |
主办单位:大姚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大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地址:大姚县金碧镇金平路政务中心 联系电话:0878-6222279
滇ICP备05001067号 网站标识码:5323260002 滇公网安备 532326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