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面对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等不利因素,县委、县人民政府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州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落实全州稳增长措施,认真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落实,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2017年一季度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季度,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2.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10.8%,居全州第六位,增幅比上年同期(11.1%)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4.18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增加值6.59亿元,增长6.8%,一季度全县经济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
(一)农业生产稳定。一季度,全县实现农业生产总值3807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4.5%,增幅比上年同期(4.3%)增长0.2个百分点。农业经济运行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农、林、牧、渔业产值全面增长,其中农业产值11439万元,增长4.0%;林业产值1062万元,增长4.0%;牧业产值22844万元,增长4.5%;渔业产值556万元,增长24.9%;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增加值2178万元,增长2.6%;二是畜牧业平稳增长。一季度畜牧业出栏猪、牛、羊、家禽分别是79357头、8638头、46499只、26.59万只,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8%、3.8%、5.7%、6.0%;存栏方面生猪、羊子、大牲畜分别是24.2万只、24.92万只、11.48万只,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8%、5.1%、1.4%。全县肉类总产量达9361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8%;三是小春粮食有望增产。小春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8.1 万亩,增长2.0 %,年初雨水较好,无较大自然灾害,初步预计全县小春粮食产量3.53万吨,增长2.1 %。
(二)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县累计上报现价工业总产值173613万元,同比(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下同)增长 26.6%。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现价产值140837万元,同比增长34.3%;其中楚雄矿冶完成17636万元,同比增长35%;大姚观音岩电站完成6826万元,同比下降23.8%。
15个主要工业产品产量13增2减。其中:铜精矿含铜1960吨,下降28.2%;电解铜2295吨,增长252%;棉纱634吨,增长47.1%;多色印刷品19.8万对开色令,下降10.4%;自来水生产量55.6万吨,增长2.4%;砖6419万块,增长26.5%;铸铁件3888吨,增长14.1%;中成药6.2吨;人造板20327立方米,增长46.9%;纸制品80吨,增长63.3%;软饮料1544吨,增长70.8%;蚕丝150吨,增长45.6%;发电量17055万千瓦时,增长85.5%;蜂蜜568吨,增长78.6%;商品混凝土6.7万立方米,增长39.6%。
(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一季度,全县在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15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5000万元以下项目95个。房地产项目18个。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98895万元,同比增长27.5%,居全州第四位。其中项目投资完成191825万元,同比增长28.1%。房地产开发投资7070万元,同比增长14%。
(四)消费市场活力不足。一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342.2万元,同比增长12%,增速比上年末的12.6%下降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12.3%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和个体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75万元,占全县比重达59.2%;限上比重比上年末的55.2%上升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的55.1%上升4.1个百分点。
完成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社会商品销售额115361.8万元,同比增长17.7。其中批发业18687.6万元,增长10%;零售业82835.5万元,增长19.5%;住宿业2826万元,增长18.5%;餐饮业11012.7万元,增长18%。
(五)居民收入明显增加。一季度,初步统计上报,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96元,同比增加842元,增长12.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4元,同比增加231元,增长12.1%。
(六)市场物价平稳运行。一季度,我县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0%、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2.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同比增长4.4%。八大类指数呈“六升二降”态势,除食品烟酒类、其他用品及服务同比分别下降0.5%、1.5%外,其余的价格均比上年同期上涨。衣着、居住类、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4.3%、4.4%、1.6%、2.5%、0.3%、2.5%。从月份调查资料来看,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月份下降0.2%,比1月份下降0.4%。
(七)财政运行平稳,金融较上年同期增速回落。一季度,全县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608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69300万元的23.2%,同比增收4326万元,增长36.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54万元,完成预算数49260万元的25.9%,同比增收3244万元,增长34.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371万元,同比减收267万元,下降7.3%;非税收入完成9383万元,同比增收3511万元,增长59.8%。上划中央收入合计2903万元,同比增收1226万元,增长73.1%;上划省级收入合计429万元,同比减少144万元,下降25.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合计61687万元,同比增加8188万元,增长15.3%。
3月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86871万元,比上月减少482万元,下降0.05%,比年初减少6205万元,下降0.69%,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48182万元,增长20.1%;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38303万元,比上月增加13061万元,上升2.49%,比年初增加27855万元,上升5.46%,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3473万元,增长4.6%。
(八)招商引资健康发展。一季度,全县纳入统计的招商引资在建项目100个,实际到位州外资金27.27亿元,比上年同期20.5亿元增长33%;省外到位资金22.99亿元,比上年同期10.8亿元增长112.9%。产业类项目到位资金21.98亿元,比上年同期15.71亿元增长39.9%。
总的来看,1-3月,我县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发展态势持续改善,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主要得益于:一是县委县政府超前谋划、及早部署、目标明确、任务细化、把握重点、精准施策、加强调度和共同努力的结果;二是稳增长政策、扩产促销措施效应的释放;三是市场需求积极变化,铜价上涨,脱贫攻坚项目刺激生产,市场看好,产能释放;四是保持稳增长的基础还需要不断夯实,抓项目增投资、落实政策稳工业、培育市场促消费等重点工作要始终放在突出位置抓落实。
二、经济运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实现GDP 增长目标困难。一季度,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2.26亿元,增长10.8%,与预期目标12.3%相比,还差1.5个百分点。从影响GDP的主要指标来看,财政八项支出增长仅达到17.1%,与预期目标35%相差17.9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增长14.1%,与预期目标25%相差10.9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增长速度18%,与预期目标23%相差5个百分点,全县影响经济发展不利因素增多,经济增长基础不牢固,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要实现GDP增长目标十分困难。
(二)农业增长空间有限。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化程度较低,农业受自然条件、科技推广应用程度低等因素制约较大,种植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空间有限,核桃、板栗、花椒、蚕桑等农产品受国内需求影响较大,价格波动大。烤烟受调控影响,种植面积减少,提质增效有限,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户数少,养殖规模不大,虽然生猪价格有所上升,但存栏不足,增长空间有限。
(三)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5%,与预期目标32%相差4.5个百分点。一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机构调整、省州增速等因素影响,争取项目建设难度加大。二是入库项目少,全县入库项目115个,比上年同期124个少9个;开工项目少,在建项目建设时间跨度较长。三是项目结构单一,全县投资支撑点仍在交通和水利部门,其他部门没有大的支撑项目。
(四)消费需求拉动不强。一是从消费增长点看,无新的消费增长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进一步增长。我县经过几年的热点商品拉动市场高速增长后,目前难以找到替代热点商品。而市场消费主体主要还是原有的消费群体,无法长时间维持对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的推动作用;二是从购物方式上看,购物方式的转变影响着当地消费。信息化的普及,催生了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等新购物方式。淘宝、团购商品价廉物美,大大促进消费者网上购物的欲望,这些购物方式也为工作繁忙、路途遥远人士提供便利,实现轻松购物。网店购物方式直接影响了实体店的销售,中低层面的商品竞争会更激烈,因此购物新方式对我县本地消费也是其中的影响因素之一。
(五)居民收入增长困难。去年下半年,政策性增资较多,但今年居民收入支撑点减少,居民收入增长困难。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围绕目标抓落实。建议支撑GDP增长基础指标的各相关部门,要紧紧围绕“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根据《大姚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平稳发展12条措施的意见》(大政发[2017]12号)文件要求,对标对表,精准施策、补齐短板,做到“以周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
(二)扶促并举强工业。一是严格落实稳工业各项激励措施,加快转型升级。继续实施好《大姚县工业企业发展考核奖励补助办法》和“壮大民营经济培双优”行动计划,积极争取省州补助或贴息贷款,实施好“两个 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和工业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增能工程,促进企业扩产促销、申规达产、转型升级;二是认真落实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因企施策、一企一策,定期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议,有针对性的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加强园区建设。加大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招商引资中要把工业企业的招商作为重点来推进,为GDP增长注入新动力。
(三)抓实项目增投资。一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围绕国家和省州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和争取;二是加强项目建设服务和协调联动机制。继续按照“一个项目、一个县级领导、一个县级部门”的原则,定责任、定措施,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建设用地、林地、环保、规划、选址等困难和问题,形成项目推进全程服务和上下左右协调联动机制;三是加强统计。确定专人,依法依规做好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认真统计,按时报送,切实提高统计质量。
(四)优化产业稳增收。一是着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巩固提升粮烟畜产业,打造全省粮食、马铃薯、油料、黑山羊产业发展重点县。继续落实高产创建、高效节水、间作套种等科技措施,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加强农业产业链延伸和龙头企业扶持培育,探索绿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服务业协调发展模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二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抓好农田水利、 特色产业园、标准化种养殖基础设施等建设,实施好美丽宜居乡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村级“四位一体”、脱贫攻坚等方面项目建设,积极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发展;三是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大力发展比较效益农业、 生态效益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 增加经营性收入。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增加工资性收入。积极探索并赋予农民林权、土地承包权、农村房屋权等更多的权能,增加财产性收入。 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增加转移性收入。
(五)提升三产扩消费。一是实施服务经济“倍增”壮大现代服务业。壮大现代服务业计划,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金融保险、家政服务、居家养老等公共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法律咨询、文化创意、信用评估等现代商业服务,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的生活需求;二是加快现代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培育做活商贸流通业。做活商贸流通业区域性物流中心,发展冷链专业物流和“互联网+”高效物流,不断健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积极争取省州电子商务发展促进自己,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孵化园示范引领、技术支撑和吸纳集聚功能,积极推进农村电商建设,拓宽乡村流通渠道;三是鼓励企业升规 纳限。整合资源、奖励资金,统一由一个部门兑现达限及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奖励资金,促进有潜力、条件成熟的商贸企业纳入限额以上企业的进度,不断壮大限上商贸企业队伍,增加限上占比。
撰稿:王燕梅 审稿:张海燕
大姚县统计局 2017年4月25日
上一条:大姚县创建“全国质量强县示范县”满意度调查工作报告 |
下一条:大姚县2017年一季度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9.6% |
主办单位:大姚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大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地址:大姚县金碧镇金平路政务中心 联系电话:0878-6222279
滇ICP备05001067号 网站标识码:5323260002 滇公网安备 532326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