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信息 >> 部门动态 >> 正文

大姚县2020年1-8月经济运行分析

日期:2020/09/28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县委、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各部门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保经济稳定,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克难攻坚,狠抓落实,精准施策,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企业复工复产步伐加快,全县2020年1-8月主要行业进入恢复性稳步增长态势。

一、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经济企稳回升。1-8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2349万元,同比增长3.0%,增速比1-6月提高1.9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情况:铸铁件增长8.3%;砖增长27.5%;商品混凝土增长29.1%;中成药增长11.7%;鲜、冷藏肉下降30.5%;营业、保健食品下降77.4%;饮料下降2.2%;蚕丝织品下降15.6%;人造板下降83%;纸质品下降5.6%;多色印刷品下降9.0%。

(二)固定资产投资幅收1-8月,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5亿元(含跨县投资),同比增长3.1 %,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累计增长71.7 %,50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累计增长27.3%,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39.5 %。

(三)消费市场活力不足。1-8月,全县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504万元,同比下降9.4%。其中限额以上44372万元,同比下降7.5%;限额以下173132万元,同比下降9.8%。

(四)物价运行平稳。1-8月,我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同比上涨3.5%。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呈“四升四降”格局,即: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3.3%;衣着类价格上涨1.0%;医疗保健类价上涨4.7%;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5.2%;居住类价格下降3.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4%;交通和通信类价下降0.4%;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下降0.3%。物价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财政收支矛盾突出。1-8月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47877万元,同比下降12.8%。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7559万元,同比下降13.6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911万元,同比下降26.2%;非税收入完成24648万元,同比下降5.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99381万元,同比增长1.74%。

)金融运行平稳。1-8月,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9.59亿元,同比下降2.42%;各项贷款余额71.49亿元,同比增长10.22%。

(七招商引资持续增长。1-8月,全县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州外资金117.69亿元,同比增长20.1%。全县纳入统计的招商在建项目共79个,实际到位州外资金87.83亿元,比上年同期72.53亿元增长21.1%;省外到位资金46.98亿元,比上年同期54.27亿元增长-13.4%;产业类项目到位资金62.21亿元,占实际到位州外资金的70.8%。。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8月,虽然县域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但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受全球疫情发展形势严峻、需求紧缩、市场价格疲软、产业结构不优等多重叠加的不利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盈利空间收窄,导致我县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压力较大。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缺乏重大项目支撑。三是财政刚性支出增多,支出需求压力加剧,收支矛盾突出。

三、对策建议

目前全县经济增长动能尚不够强劲,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必须突出重点、补齐短板、强化弱项、扩大内需,加强调度、压实责任,积极化解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三季度有望延续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

(一)聚焦目标抓落实。对照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及时研判,进一步压实责任,抢抓时间,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激发工业强后劲。一是加强企业帮扶,对开工不足、运行不正常企业,相关职能部门要督促和帮扶企业搭建服务平台,开展工业产品供需对接会、企业用工需求对接活动、银企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二是加快规模企业培育力度,加大对新建新投产新入统企业的帮扶指导和政策扶持,特别是要抓好企业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效,尽快形成经济新增量,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抓好项目促进度。一是积极盘活项目存量,认真清理在建工程施工进度缓慢项目,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各投资要素的支持和保障力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二是继续做大做强投资增量,加大重大项目筹划、包装、储备、推荐力度,充分发挥好重点投资项目对全县投资增长的引领、带动和支撑作用。

(四)做实服务助发展。一是夯实服务业发展基础。县直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引导,注重服务业大项目的引进和投产。要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加快推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落实落细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政策。培育发展信息服务业、科技金融等高技术服务业。二是增强消费动能。根据新时期品质化、个性化消费需求,结合本地消费市场,引导、激励生产企业和零售商加快供给侧改革,增加消费领域特别是服务领域有效供给,激发消费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