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信息 >> 部门动态 >> 正文

蜻蛉大地石榴红 示范创建显成效

日期:2022/04/07   作者:华成敬   来源:    点击:

大姚是一个多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地区。全县共有汉、彝、回、傣、傈僳、苗等22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0.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7.5%。近年来,大姚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高标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2021年12月,大姚县获评第三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高规格,守好民族团结进步“生命线”

大姚县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遵循,始终把创建工作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谋划、高位推进。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大姚县推进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动大姚县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主动服务和融入楚雄州努力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体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创新“作出五大示范、夯实五大基础,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创建思路,近三年投入创建经费500多万元,保障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深入开展“十进”活动,实现创建活动全覆盖。重点实施宣传教育、文化认同、交往交流交融、高质量发展、和谐稳定、生态保护、服务管理、“十进”活动、典型引领、融入共建等“十大提升行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档升级。

广覆盖,弘扬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

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红色线”,在金碧镇七街红色村、赵祚传烈士故居陵园、白塔山红色文化广场、石羊红色纪念馆、大姚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展室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开辟专区专栏,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展览,解读民族团结进步历史,讲述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年受教育群众15万人次以上。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民心线”,在县城区、各乡镇集镇、南永二级公路和永大高速沿线精心打造了5个民族团结进步广场、6个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10个民族团结进步主题街区、100多个固定宣传标牌、800多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景观小品,持续擦亮“核桃之乡、文化之邦、秀美蜻蛉、幸福大姚”的城市新名片。播撒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金种子”,坚持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深化拓展“十个一文化主题”活动,在大姚电视台、“大姚发布”、大姚县公众信息网等媒体开设专题专栏,播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电视专题节目313组,摄制和播出电视形象宣传专题片4部;以“小广场大喇叭”广播播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节目220组;举办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学习百年党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巡回报告等一系列宣讲培训50余场次,培训2万余人次;举办“民族团结好故事”征文比赛,编辑发行《蜻蛉盛开团结花》画册,举办线上、线下书画摄影等系列展览活动;联合工青妇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配乐诗朗诵和“喜迎党的二十大·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等系列竞赛活动;拍摄《蜻蛉团结花绽放  铸牢意识谱新篇》等系列专题片和微视频10余部;举办“各族人民心向党”等系列文艺演出活动,近三年组织各类演出90余场次,受众19万人次;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系列联谊活动;编印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折页2万份,制作民族团结进步手提袋2000个,编印民族政策学习宣传资料3期1800页,印制和发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倡议书8万余份。

实举措,演绎民族团结进步“大合唱”

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石榴红”工程,充分调动各部门、各乡镇广泛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县委直属机关工委引导各级党组织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创建;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法治工作监督,全面推进工作落实,坚持用法治保障民族团结、协调民族关系;教育部门积极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达标规范化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各族群众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生态、林草、工会等部门组织党政军机关开展“种下一颗石榴籽,民族团结树成林”等植树造林活动;县公交公司开通4条“民族团结进步号”公交专线,每年运送乘客260余万人次;县人民医院、县中彝医医院、县政务服务管理局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队、服务站和示范窗;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宗教活动场所,引导宗教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乡镇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建立乡镇“互观互学”机制,共同进步。金碧镇着力在城市民族工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上探索创新,赵家店镇、湾碧乡突出在移民搬迁群众“搬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上寻求突破,石羊镇、昙华乡着力在把握中华文化和红色文化、儒家文化、盐文化、彝族文化等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上找到传承弘扬路径,桂花镇、三台乡重点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群众守望相助、手足情深上用情用力……。

全方位,奏响民族团结进步“交响乐”

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让各族群众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近年来,持续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投入项目资金5532.7万元、整合部门资金5.84亿元,全力推动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夯实、民生福祉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失学辍学,获评省级“教育工作先进县”。全县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全面达标。城乡4G信号、宽带网络、广播电视信号、城区重点区域5G信号全覆盖。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持续巩固。就业创业工作稳步推进,发放“贷免扶补”创业贷款7690万元,“五项社会保险”实现应保尽保。成功创建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不断提高先后获评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县、省级先进平安县、云南省美丽县城等多项殊荣,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全省民营经济工作先进县、云南省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全省扶贫先进集体。民族工作和示范区建设成果更多惠及全县各族人民,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