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县建立健全“五分钟响应、半小时集结、3小时投送到灾害一线”的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机制,切实增强灾害应急响应能力,确保应急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响应集结,第一时间投入抢险救援,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一、落实双向联系,确保五分钟启动。组建地震灾害应急指挥调度微信群,落实“三严禁”管理,严禁未经群主同意发送各类信息,严禁关闭来信声音提示,严禁虚拟微信名登记,做到平时静默、战时响应、救灾专用,一旦启动震情信息发布,必须全员接收回复。动态管理乡镇和县级部门主要领导本人及其家属的通讯录,分别交由县应急局干部职工每人负责联络5-8人,结合专用微信群,确保相关领导在震后5分钟全部接收到抗震救灾集结指令。
二、坚持两个同步,确保半小时集结。坚持抗震救灾集结指令发布和紧急会议筹备同步展开,“格式化”做好应急响应工作。定期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和桌面推演,熟悉地震应急响应流程,在做好抗震救灾集结指令发布的同时,县委办、县政府值班人员同步做好会议室应急供电、设备调试等工作,县应急局负责提供随时预备的第一次紧急会议指挥调度文稿,确保震后半小时召开后方指挥部第一次紧急会议,迅速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三、强化三支力量,确保三小时投送到灾害一线。通过政府采购一批、协议储备一批,组建不少于50台次的工程机械救援力量,定期联络调度,确保随叫随到。建立震后使用公务用车统一调度机制和客运班车紧急征用机制,完善通讯联络机制,确保震后1小时调度集结不少于50台次运输车辆。结合消防部门战备值班、医疗部门急诊值班、乡镇应急值班,组建不少于300人应急救援队伍,适时开展实名点验,确保震后即时集结,三小时投送到灾害一线。(大姚县应急管理局 杨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