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信息 >> 部门动态 >> 正文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三难题”亟待重视解决

日期:2023/09/27   作者:李丽   来源:大姚县民政局    点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一些地方农村劳动力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寻求更好发展,走出家乡务工、创业,但受工作不稳定和居住、教育、照料等客观条件限制,有的选择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交由他人监护照料,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截至2023年9月数据统计,目前我县共有农村留守儿童988人,其中男孩498人,女孩490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改善自身家庭经济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客观上为子女的教育和成长创造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但也导致部分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极端行为,遭受意外伤害甚至不法侵害。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存在的“三难题”:

一是留守儿童监护和教育隐患较多。我县各乡镇留守儿童监护主要以隔代居多,承担监护的老人文化不高,对留守儿童只能提供生活上的基本看护,对心理健康、学习督促、品德教育等方面无法做到正常父母的教育。部分家庭条件不好的还要过早承担照顾老人和家务农活,得不到正常父爱母爱,导致儿童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给其童年留下阴影。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电子产品、网络游戏对农村留守孩子的侵害,甚至比城里孩子更严重。

二是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不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关爱。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部门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留守儿童救助保护“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联动、共同开展工作还不够,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存在不健全的现象。截至2023年9月,我县988名农村留守儿童中,享受民政低保救助的留守儿童仅51人,由此可见,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缺乏的并不是物质上的救助保障,而是心理、精神方面的救助帮扶。

三是留守儿童关爱体系缺乏保障。现我县大部分乡镇学校的硬件设施较之以前提高了很多,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关心仍需加强。2022年、2023年县人民代表大会议提案建议、政协提案建议,均有代表从不同领域提出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建议和提案。虽然民政部门的社会组织、团委、妇联等部门每年都会组织一定的社会力量深入乡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志愿服务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托管、心理辅导等,但由于经费和志愿者队伍有限,关爱服务持续巩固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在一些偏远乡镇,关爱服务难以顾及全面。2023年大姚县民政局先后深入乡镇、学校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4场次,发放“爱心包”200余份,进一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儿童解决生活学习问题。

对策建议:

一是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父母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外出务工人员要尽量携带未成年人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不得让未满十八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强化乡镇人民政府、村(居)委会职责。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居)委会要加强对监护人的法治宣传、监护监督和指导,督促其履行监护责任,提高监护能力。村(居)委会要定期走访、全面排查,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等基本信息。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详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账,一人一档,施行动态管理,为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提供支持。强化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关爱保护力度。教育部门要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中小学校要对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实施全程管理,利用电话、家访、家长会等方式加强与家长、受委托监护人的沟通交流,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帮助监护人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情况,提升监护责任意识和教育管理能力。积极发挥各部门协调联动关爱服务优势。县民政、县妇联、县残联、县关工委等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假期日间照料、课后辅导、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

二是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学校、村(居)委会等部门在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者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等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应该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要及时受理有关报告,第一时间出警调查,有针对性的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对于家庭困难且符合有关社会救助的,民政部门要及时纳入保障范围,确保留守儿童基本生活保障。

三是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为农民工家庭提供更多帮扶支持。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其监护照料未成年于女创造更好条件,符合落户条件的要有序推进其本人及家属落户。引导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发展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制定和落实财政、金融等优惠扶持政策,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提供便利条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要广泛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政策,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对有意愿就业创业的,要有针对性地推荐用工岗位信息或创业项目信息。

(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股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