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今年以来,大姚县聚焦老年人就餐困难问题,以普惠性、多样性为发展路径,积极探索适合县情的老年人助餐办法和模式,通过搭建平台、购买服务、公建民营、民办公助、集体经营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以助餐为重点的居家养老服务,努力构建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持续发展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农村独居、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为主的老年人用餐难问题。
一、基本情况
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支持居家社区养老、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举措。2023年10月20日,民政部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对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进行总体部署。大姚县积极开展先行先试,用心用情用力实施好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大力探索建设“老年爱心食堂”,采取“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向上争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探索出一条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多元化发展老年助餐服务供给模式。截至2023年底,全县发展城市社区幸福食堂3个,农村社区爱心食堂助餐点7个,盘活存量服务资源市场化运营,就近就便为周边独居、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为主的1000多名老年人开展居家养老助餐服务。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政府主导,构建多元化老年助餐服务格局
2021年大姚县在县城区启动了老年助餐试点“金凤凰老年幸福食堂”试点建设,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基础上2023年大姚县正式出台《大姚县“老年爱心食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通过扩大老年助餐试点,充分发挥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和政策支撑作用,通过搭建平台、购买服务、公建民营、民办公助、集体经营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老年助餐服务,盘活存量资源形成多元化的老年助餐服务格局。大姚县已形成以北城社区家易购老年幸福食堂为主的“向上争取资金支持餐饮企业举办助餐”模式、以里长堡社区金凤凰老年幸福食堂为主的“养老服务项目支持养老机构举办助餐”模式、以龙街镇五福村委会老年爱心食堂为主的“县级财政奖补餐饮企业零盈利独立举办助餐”模式及以石羊镇柳树塘村委会老年爱心食堂为代表的“财政奖补村(社区)组集体举办公益性助餐”等多种服务供给、不同类型的成熟运行模式。
一是向上争取资金支持餐饮企业举办助餐模式。金碧镇北城社区盘活社区闲置资产为助餐服务机构提供开办地点,县级向上争取养老服务资金支持,由餐饮企业运营管理,为大姚县金碧镇北城社区、金龙社区、映塔社区周边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日均服务规模200人左右,以堂食助餐为主。
二是鼓励养老机构兴办助餐。由金碧镇里长堡社区金凤凰老年公寓(私营养老机构)整合现有餐饮服务资源延伸服务,养老助餐服务项目支持,重点为金碧镇里长堡社区独居、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急需的助餐服务,日均服务规模200人左右。助餐服务兼顾堂食助餐、送餐入户等多种服务方式。
三是县级财政奖补餐饮企业独立举办。村委会(社区)盘活社区闲置资产提供助餐服务机构开办地点。由本土餐饮企业运营管理,政府财政奖补支持,为村(社区)周边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日均服务规模100人左右,以堂食助餐为主。
四是村(社区)组集体经济供给。村委会(社区)盘活社区闲置资产提供助餐服务机构开办地点,由村委会直接运营财政奖补支持,为村(社区)周边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日均服务规模50人左右,以堂食助餐为主。
(二)坚持公益定位,基本有偿服务保障项目可持续
老年爱心食堂(助餐点)坚持公益性质,原则上按成本价确定收费标准,坚持保障基本、量力而行、有偿服务,不过度拔高标准,也不搞免费的大锅饭。
爱心食堂从项目扶持、财政奖补、盘活闲置资源到落实优惠政策等措施入手,综合性降低爱心食堂运营机构运营成本。一是统筹各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完善扶持政策。符合项目扶持的实施项目扶持,不符合项目扶持的试点爱心食堂助餐点,建成并正常运营满三个月评估合格后,县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5万元,以财政补贴降低运营主体运营成本,规范爱心食堂公益微利运营。二是鼓励乡镇和村组扶持爱心食堂运营。鼓励乡镇和村组根据筹措资金情况每年给予老年爱心食堂和助餐点一定运营补助、对困难老年人给予一定的就餐补助。三是落实老年助餐服务机构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老年助餐服务机构,协调相关部门给予税费减免政策,用电、用水、用气享受居民价格政策。
以龙街镇鼠街村委会老年爱心食堂为例,在综合性优惠政策措施补贴的条件下,养老服务助餐基本餐标为一碗饭包括两荤两素一汤,爱心食堂基本餐标60岁以上的老人5元一餐,85岁以上免费,其余就餐人员15元一餐;赵家店镇平地村委会老年爱心食堂基本餐标一荤两素一汤,60岁以上的老人5元一餐,80岁以上2元,其余就餐人员10元一餐。各村因村施策,最大限度降低老年人就餐成本,确保爱心食堂在坚持公益性定位的同时实现有偿服务微利运行。
(三)坚持因地制宜,先行先试鼓励创新助餐服务模式
在全面推开试点的同时,大姚县鼓励各乡镇从实际出发,选择条件较好的地方先行先试,支持各地根据自身实际,发挥优势,大胆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老年助餐服务模式。一是场所、资源支持上因地制宜大胆探索。10个老年爱心食堂、助餐点建设因地制宜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养老设施、闲置校舍、村组活动场所及其他设施等进行改造,盘活了闲置资源又减少了投入。部分乡镇还统筹使用了乡镇公益性岗位参与爱心食堂经营及送餐服务,有效降低了成本。二是从运营模式上鼓励探索创新。有的爱心食堂根据自身实际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助餐配餐服务,采取堂食和送餐上门相结合的助餐模式,有的爱心食堂整合利用村社区闲置房屋场地资源,在满足老年人用餐需求同时,延伸提供文化体育娱乐等服务。
三、经验启示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老年爱心食堂”运营的根本
小食堂点亮大民生,要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仅要暖老年人的胃,更要暖他们的心,只有了解群众的真正需求,才能将“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建立健全日常运营机制、抓好食品安全、服务水平、餐品质量的提升;完善监管考评机制,加强监管,建立健全准入、退出和评估机制,助推助餐点(老年食堂)持续运营发展。此外,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提高知晓率,尤其对于面向社会开放的助餐点(老年食堂),广而告之,进一步提高服务受众面。
兼顾盈利收入是“老年爱心食堂”运营的保障
截至目前,县财政投入40万元用于老年助餐服务的建设补贴、养老服务助餐运营补贴以及就餐补贴,有效降低了助餐运营机构运营成本,确保了爱心食堂立足公益性为困难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但助餐服务关键在‘助’,而不是政府大包大揽。对困难老年人的微利运行不足以保障爱心食堂要长期运营,就必须不断扩大养老助餐服务的机构服务规模,鼓励老年食堂适度向社会开放,实现市场化运作,允许非老年群体在助餐点(老年食堂)消费、就餐、老年人可按年龄高低实行梯度优惠,非老年人按市场价收费,从而增加运营收入。
创新延伸服务是“老年爱心食堂”运营的支点
要打造“暖胃又暖心”的爱心食堂,除在满足老年人用餐需求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延伸服务功能,发挥爱心食堂的综合价值。围绕老年人生活所需,开设反诈骗、用电安全、智能手机使用等各类课堂,举办义诊、书画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可以通过“干部志愿陪餐”,把国家的惠民、惠农政策和有需要的村民精准对接。在饭桌上这个相对融洽的环境中让老百姓和干部的心贴得更近。
(撰稿:施建平 何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