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信息 >> 部门动态 >> 正文

在优化民生服务中擦亮民政为民底色

日期:2024/03/18   作者:陈亚琴   来源:大姚县民政局    点击: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大姚县民政局坚持把学和做结合起来,把查和改贯通起来,不断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民生实事,在优化民生服务中擦亮民政为民底色,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成色,以实绩实效彰显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一、兜底保障惠民生

大姚县民政局以“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提升”为主要抓手,深入推进社会救助“强基”“亮剑”“监管”专项行动,加快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一是持续开展政策业务培训,提升基层社会救助工作能力。通过在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培训班上对社会救助政策进行解读,到乡镇召开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政策业务培训会议,提升基层社会救助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广泛动员驻村干部、村(社区)干部和民政协理员,采取入户宣传、实地调查、邻里走访、村组上报、收入核对、数据比对等方式,全面开展低收入人口摸排核实,将符合社会救助保障政策低收入人口及时纳入农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和临时救助等保障范围,做到“主动发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二是持续开展“一卡通”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认真开展社会救助入户核查工作,建立社会救助资金督查专班,对困难群众救助资金发放使用、规范管理以及问题整改等进行全程跟踪和督查,指导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对救助工作的监管职责,以更大力度增进困难群众民生福祉。2024年以来,共开展3轮入户核查工作,检查新申请和享受救助待遇人员档案120余份,电话提醒30余次,实地督查18次,印发工作提示3次。三是持续推进社会救助监督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印发了《大姚县民政局关于深入开展特殊困难群体排查救助帮扶工作的通知》,出台了《大姚县关于做好特困人员供养救助工作的通知》《大姚县关于做好临时救助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深化精准帮扶,开展温情服务,全面排查辖区内非保障监测对象和特殊困难群体,将关心关爱做到群众开口之前,让困难群众平等、有尊严地获得帮助,实现“被动救助”向“主动服务”转型升级。2024年以来,全县发放纳入城乡低保9018户16670人,发放低保金1534.26万元,纳入特困人员供养1454人,发放供养金500.73万元,给予应急性、过渡性的临时救助57户192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21.83万元,切实织密织牢共同富裕的底线网。

二、攻坚破难解民忧

大姚县民政局围绕制约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短板瓶颈,列出班子问题清单、推动发展中的问题清单和民生项目清单,局党组成员牵头确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老年“爱心食堂”建设等调研课题,心贴心走访,实打实解难。一是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出成效。聚焦大姚县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不充分、网络不健全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县民政局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大姚县医养照护中心对金碧镇11个村委会255位困难老年人开展居家上门服务。大姚县医养照护中心组织评估员、养老护理员、康复师、护士、家庭医生组成的服务队伍,每月为255名有服务需求的困难老年人开展康复治疗、医疗保健、心理慰藉、家政服务、助浴助急等上门服务。项目开展以来,累计提供上门服务1530人次,服务时长突破1000余小时。群众对老年人在家中就可以享受细致入微的个性化优质服务表示赞许,服务对象纷纷称赞党的政策好,老人晚年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二是助餐服务让老有所养更放心。为缓解农村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县委、县政府高位推动,多家部门联动发力,采取盘活资源、功能辐射、多元合作、邻里互助等方式,全县14家老年“爱心食堂”建成投入使用,辐射人群约2500人,有效解决了老年人用餐难题。大姚县老年助餐服务主要采取政府出资或与社会力量共同出资,利用已有社区服务设施改建“老年爱心食堂”;以全县16个养老机构、13个助餐服务点、2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载体,将助餐服务延伸向周边村社区老年人;整合村社区文化发展企业、社会餐饮企业、养老机构、爱心企业捐赠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老年爱心食堂”的建设运营。老年助餐服务得到政府购买服务大力支持、公益性岗位支持、邻里互助,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食品安全、卫生消毒、资产管理、捐赠资金管理、监督反馈等制度,配齐了运营管理团队,切实打通了助餐服务政策堵点。助餐服务的开展,有效缓解了我县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着力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出了“幸福味道”。

三、优化服务暖民心

大姚县稳步推进“精康融合专项行动”,构建精神卫生服务资源配置体系和社区康复服务供给体系,为全县1500多名在册在管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定制化的社区康复服务。一是健全精康融合工作机制。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卫生健康局和县残联联合印发了《大姚县“精康融合专项行动”推进实施方案(2023-2025年)》,建立大姚县“精康融合行动”联席会议机制,成立“精康融合行动”协调调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解决“精康融合行动”实施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整合和集中使用相关部门的政策资金和设施资源。自“精康融合专项行动”实施以来,召开联席会议1次,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3个,专项行动稳步推进。二是实施政府采购专业服务。在总结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试点的基础上,县民政局实施政府采购引入大姚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全县12个乡镇1500多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社区康复服务。项目投入精神专科医师8名、社会工作者4名,建设社区康复站12个,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上门筛查建档、康复训练计划、提供心理咨询、社交指导、社会融入、生活照料指导、躯体康复指导、预防复发及服药讲座等服务,帮助个体修复成长,帮助家庭调整相处模式,改善沟通,缓解家属对于照顾患者的身心压力。截至2024年3月,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筛查建档1530份,第一、二次社区康复指导和第一、二次居家康复指导工作全部完成,国家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系统在册在管精神障碍患者100%建立康复服务档案,接受服务率92%以上。三是强化督导保障康复实效。为深化以精神障碍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县民政局强化对项目跟进管理,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方式开展检查,组织工作组对部分村(社区)进行项目中期督导和评估,督导和评估方式包括查阅《社区康复患者“一人一档”》资料、现场检查、患者走访和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自项目实施以来,县民政局组织实施检查督导3次,督导中发现问题7个并督促项目实施方立行立改,现场检查合格率85%,患者家属满意率90%以上;编发“精康融合专项行动”简报2期,实时向社会公开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项目跟进管理提升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本土化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帮助改善社会大众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偏差认知,为精神病患家庭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供稿:大姚县民政局陈亚琴 审稿:任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