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信息 >> 部门动态 >> 正文

大姚:五举措交付生物多样性保护完美答卷

日期:2025/04/28   作者:州生态环境局大姚分局 杨云昌   来源:    点击: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大姚县忠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寻求高强度开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平衡,着力打造生物多样性靓丽风景,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目前,全县共设立自然保护地2个23414公顷,分布92种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45种植物保护率分别达96.73%、95.56%。

128CA67

忠诚“环境卫士”,扛牢压实政治责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忠诚践行生态环保铁军职责使命。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压实,制定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1-2035年)》,率先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等,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乡镇、部门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从2014年占比2%提高到2024年的21.05%。生态环境稳中向好,近三年县域地表水环境质量、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城市区域声环境总体水平等级为二级。大姚县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连续4年“优秀”。近5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2年“轻微变好”、3年保持稳定。示范创建当排头,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10个,省级“绿色学校”9所、“绿色社区”3个,州级生态村129个。2020年10月,大姚县被命名为国家第4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3年10月,大姚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7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为云南省唯一获生态环境部2项命名的县。

摸清“生态家底”,推动智慧调查观测。开展本底调查,国家Ⅰ级保护树种2种;国家Ⅱ级保护树种9种,记录野生动物147种,分布陆生野生动物53种,生态环境变化敏感的指示物种数量有所增加。构建观测网络,持续推动2个自然保护地生态质量综合监测,启动运行自然保护地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湿地资源管护4946.63亩。强化科技支撑,启用森林资源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生物多样性智慧管理系统建设,夯实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等六项森林资源监督管理及林草湿综合监测基础。累计核实森林督查细斑数1388个,立林业行政案件、刑事案件查处113件。

增扩“生态容量”,夯实保护修复工程。持续推进营造林工程,完成长江防护林三期工程人工造林、金沙江干热河谷(滇西)生态保护与修复(一期)建设项目、乡村绿化示范项目等6个项目计181233亩,完成2023年大姚县蜻蛉河、勐岗河流域生态修复项目1个。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实施113.96万亩国家级公益林和66.97万亩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草原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完成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治理试点项目2万亩。申报储备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3个,拟争取省环保专项资金280万元。做好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兑现2022-2023年理赔猕猴等野生动物肇事案件431起,资金18.2万元。

织牢“生态法网”,完善制度体制保障。强化立法保护,制定印发《大姚县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大姚县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方案》,公开发布《大姚县人民政府关于禁止饲养鸟类等野生动物的通告》《大姚县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植物名录(2021年)》等。联合开展“清风”“网盾”“绿剑”等专项行动,打出依法护林的“组合拳”。查办案件总数21起,打掉犯罪团伙1个,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57人,收缴野生动物植物7只,野生动植物制品5件,非法猎具渔具、采集工具16张,罚款和罚金计3.511万元。

增强“生态意识”,丰富拓展宣传途径。坚持落实“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指示,建立“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宣传体系,最大限度动员社会各界参与保护工作。利用“6.5”世界环境日、科普宣传日等广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运用好宣传媒体,通过举办线上摄影展、公开征集照片、举办征文比赛等方式,充分挖掘大姚生态美、环境美、乡村美、山水美、人文美的做法、亮点,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进行宣传展示,形成人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群众的幸福感在青山绿水中持续升温。2022年6月,大姚县受邀参加全省“生态文明云南实践”交流研讨会,在主会场上作“两山”成果转换交流发言;2023年在全国首个生态日云南主场,大姚县进行交流发言。2024年,大姚县“‘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打造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视频在云南卫视新闻频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