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信息 >> 部门动态 >> 正文

温情守护成长路——大姚县儿童关爱服务能力提升纪实

日期:2025/05/13   作者:施剑平   来源:大姚县民政局    点击:

清晨七点,当第一缕阳光洒向云南大姚县石羊镇的石板路,石羊社区儿童主任吴娅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奔波。这个拥有2682人的古镇社区里,425名未成年人的成长轨迹中,深深烙下了这位“云岭最美儿童主任”的足迹。

刚接手儿童工作时,吴娅也曾忐忑不安:“自己两个孩子的

母亲,真能当好425个孩子的‘大家长’吗?”社区书记的信任让她迈出第一步。自任职以来,12本写满标注笔记、425份动态更新的档案,记录着她从“新手妈妈”到“行家里手”的蜕变。

“小萱,快看这是谁?”当8岁女孩与深圳务工的父母时隔两年首次“云团聚”时,吴娅的衣角已被孩子攥得发皱。针对全镇像小萱这样的22名留守儿童、18名困境儿童,石羊社区创新推出“红黄蓝”三色管理机制——红色标注监护缺失的高危儿童,黄色标记存在心理行为偏差的中风险儿童,蓝色标识需要常规关注的普通儿童。

精准化服务始于科学评估。由儿童主任、教师、驻村干部组成的评估小组,每年两次对27名特殊儿童进行多维测评。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9岁男孩被标为红色,每周三次入户探视;父母离异的12岁少女定为黄色,每月两次心理辅导;普通留守儿童

纳入蓝色管理,定期组织集体活动。这套分级体系让有限的关爱服务资源发挥最大效能,2024年以来已经开展的12场专项服务惠及432人次。

每周五晚的石羊社区儿童之家,总会上演跨越山海的温情时刻。50平方米左右的小小空间,兼顾课业辅导、心理咨询和文体活动功能。墙上“成长树”贴满孩子们的心愿卡:“希望吴妈妈天天开心”“想和爸妈去公园”。在县民政局和各关联部门支持下,全县已建成40多个这样的儿童之家,成为乡村振兴中最温暖的注脚。

能力提升工程为基层儿童工作者注入专业力量。大姚县构建“理论+实践”轮训体系:儿童保护法规、沙盘心理分析、紧急救护技能被列入必修课。2024年全县开展专题培训26场次,吴娅将所学化为实践,成功干预5起儿童心理危机案例。“以前觉得就是‘跑跑腿’,现在明白要当‘政策通’‘知心人’。”一位参训儿童主任感慨道。

关爱服务正在向发展型帮扶升级。结合石羊镇“千年盐都”

“蚕桑之乡”的特色,吴娅策划“国学传统文化研习班”“非遗传承小课堂”“蚕宝宝成长记”等研学活动,让困境儿童在文化浸润中重拾自信。曾经沉默寡言的小萱,如今已是社区“小小讲解员”,家中墙上贴着“进步之星”奖状。她的转变印证着大姚县“物质+服务+发展”三维帮扶模式的成功。

数字背后是制度的温度。通过建立“主动发现、精准识别、快速响应”机制,大姚县2024年为2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落实每月1340元补助,18名困境儿童纳入低保,2名残疾儿童享受“两项补贴”并接收康复服务。更可喜的是,随着本地特色产业

发展,留守儿童数量三年下降36%,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家门口就业”。

从一个人的坚守到129名儿童主任的星火燎原,从个案救助到全县“一盘棋”机制创新,大姚县编织起有温度的儿童保护网。当吴娅们穿行在青瓦白墙间,他们守护的不仅是孩子们的童年,更是一个个乡村家庭的希望,一片土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供稿:大姚县民政局施剑平 审稿: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