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信息 >> 部门动态 >> 正文

大姚县建立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日期:2025/07/04   作者:金建青   来源:    点击:

2025年,大姚县坚持把助农增收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联农带农上狠下功夫,引导支持经营主体与广大农户通过产业联动、就近务工、入股分红、土地流转、社会化服务等多种方式建立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经济得发展”的良性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2025年一季度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29元,同比增7.8%,二季度预计达8710元,同比增7.5%。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保障。深入贯彻落实省、州党委和政府关于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村居民持续增收的工作部署,印发了《大姚县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村居民持续增收工作方案》和《大姚县2025年促进农村居民持续增收工作要点》。结合各乡镇、县级部门实际,制定大姚县2025年探索联农带农机制任务清单,明确各乡镇2025年至少形成2种以上、县级部门主抓的每个主导产业至少形成1种以上覆盖面宽、利益联结紧密的机制模式。建立联农带农会议机制,上半年先后2次召开联农带农促农增收工作座谈会和现场会,调度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联农带农工作推进情况,安排部署全县联农带农重点工作。县处级领导带队组织12个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到永仁县、元谋县、马龙区、蒙自市、弥勒市等考察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拓宽联农带农、乡村旅居等工作思路,积极深入各乡镇调研指导,与各乡镇一起研究探讨利益联结机制模式,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打造联农带农主引擎。从“特”和“优”出发,聚焦蔬菜、水果、核桃、花椒、蚕桑、中药材、家禽、食用菌等优势产业,打造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核桃、花椒机械一体化加工、蔬菜设施化种植、肉牛屠宰加工、蓝莓标准化种植等重点产业配套项目,补齐建强产业链条。加强七街文旅小镇、三潭瀑布景区、石羊古镇等乡村旅居品牌运营管理,发展乡村旅居等新业态,推动农业产业迭代升级。着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引进名创蓝莓种植发展有限公司、世华园艺有限公司等17家东部企业落地大姚。引导支持经营主体与农户通过租赁联结、吸纳就业、生产托管、订单收购、二次返利、收益分红等多种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经营主体与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增加农户收入。落实财政衔接资金、沪滇资金项目联农带农责任,优先扶持利益联结机制稳定长效且联农带农成效较好的经营主体,落实联农带农经营主体奖补政策,充分调动新型农业经营联农带农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县255个经营主体与全县19636户农户建立联农带农机制。

(三)创新联结机制促增收。学习借鉴元谋县、蒙自市等先进地区的联农带农模式,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从“我们有什么”到“我们干什么”的路径选择,积极探索适宜我县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促农增收模式。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成功打造新街镇香葱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721”利益联结模式,农户亩均增收5600元,促进“小香葱”蜕变促农增收“大产业”;探索赵家店镇黑什里村中药材产业“415”利益联结模式,亩均带动农户增收2600元,走出了一条中药材种植促农增收致富的新路径;巩固提升蚕桑产业“双绑”利益联结模式,形成了“技术服务+订单养蚕+定向奖补”的利益链接机制,兼顾企业、村集体、蚕农三方利益,确保蚕农收益稳定,农户户均养蚕收入达24900元;石羊镇桑园套种贡菜“地租+务工+固定收益”三重保障利益联结模式带动农户亩均增收2500元;赵家店镇紫丘村“村党组织+企业+村集体+农户”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实现紫丘村群众人均分红1106元;龙街镇盘活闲置烟叶站建设幸福里社区,推动了当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促增收;铁锁乡、三台乡核桃、花椒产业一体化初加工降本增效迈出了新步伐,实现产业提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龙街镇肉鸡养殖“622”和蓝莓产业“721”联农带农模式,新街镇中药材产业“分片托管”和肉鸡产业“订单+”利益联结模式正在全力推进。

下步工作中,大姚县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充分挖掘我县农业生产、自然生态、旅游文化等资源优势,用好用活衔接资金、沪滇资金,找准联农带农切入点和突破口,因地制宜、探索实践适合本地区实现企业盈利和群众致富互利共赢的机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