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信息 >> 部门动态 >> 正文

大姚县石羊镇:建好“小车间”促各民族互嵌共同发展

日期:2025/07/29   作者:   来源:大姚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点击:

近年来石羊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抓住就业这一民生之本,整合各类资源,聚焦特色产业,搭建就业“微平台”,打造了一批务工“小车间”,如:森阳公司肉牛养殖基地、祥泰蚕桑专业合作社、云南源谷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延展了产业的“长链条”,满足了群众“家门口”就业的多样化需求,为各族群众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推动各族群众深度互嵌、有机融合、共同发展。

多措并举搭平台。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在镇区“办车间”、在乡村“办小厂”、在家庭“办作坊”,新办个体248户、企业52户、家庭农场36个,新增就业岗位600个。发展壮大经营主体。持续深入开展政策宣传、服务、兑现“三进经营主体”,打好助企发展组合拳,完成个转企8户、打造就业帮扶车间2个、金耀州农业达到规模以上企业,新增就业岗位180个。激活产业发展引擎。坚持“一业一平台、一链一支撑”的发展思路,立足蚕桑产业组建祥泰蚕桑专业合作社,推动蚕茧及附加产品收购。引进云南源谷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完善的农特色产品收购渠道;建立以土枧槽村为核心的贡菜加工基地,助推劳动力回流;在“家门口”就“办车间”,越来越多的群众实现了就近就业,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能照顾家庭,享受到了就业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不仅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让共富梦想照进了现实。

精准培训提能力。坚持“技”促就业。通过“理论授课+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云南特色小吃制作、菌类种植、推拿按摩以及动物疾病防治等技能培训班6场284人次,电商等创业培训4期120人次,提高了返乡回流人员和脱贫劳动力就业技能水平。强化科技赋能。依托“白兴荣专家工作站”,邀请省级专家6人定期到我镇开展蚕桑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培训6场300余人次;开展病虫害防控技术、防控药物使用等相关技术培训16次800余人;开展农业生产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0场次500余人次,不断提高群众科学种植养殖水平。通过“技能造血”方式,提升各族群众能力素质。关心非公经济人士健康。邀请县人社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委党校、农商行开展经营主体培训3场200余人次,培训涵盖企业工商注册、金融贷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内容,现场为经营主体答疑解惑,不断增强了经营主体的发展信心。

培强产业拓空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拓岗。健全完善“车间+农户”“集体经济+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产业大户30户,带动脱贫群众360户1160人增加收入,农村劳动力2000余人就地就近就业。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拓岗。成立全州首家镇级全资国资公司——云南盐丰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整合闲置资源打造状元小吃街、状元楼米线店、盐文化主题民宿等消费场景,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儒家文化、盐文化等古迹文化内涵,借助举办孔子文化节契机提升旅游影响力,吸引游客16.47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9266.84万元,带动就业300余人次。大力发展公益性岗位拓岗。向上争取劳动力信息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50个,利用村集体资金开发保洁员、护林员等岗位28个。

用心服务稳就业。搭建平台优服务。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在镇、村两级设立就业服务工作站(点),扎实开展招工信息发布、岗位需求统计、政策咨询服务等工作。共发布招工信息6期,推荐岗位2415个,接受政策咨询1256人次。法律服务强保障。先后开展禁止使用童工、劳动合同签订、拖欠农民工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维护妇女权益等检查60次,法律咨询230人次,调解5件劳动人事纠纷,督促企业发放拖欠的农民工工资20.5万元。政策扶持暖人心。加强创业帮扶政策宣传,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申请“创业贷”贷款6户120万元。建设2个村级老年爱心食堂,解决周边务工人员就餐问题,减轻经营主体负担。

石羊镇通过建好家门口的务工“小车间”,有力有效解决3000余名当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问题,不仅有效解决了群众就业与家庭照料难以兼顾的困境,更显著增强了乡村经济发展韧性,促进了各民族互嵌式共同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