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城乡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关爱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大姚县于2025年创新实施政府购买社会力量参与“云尚有福”关爱服务试点项目。项目以金碧镇金龙社区、石羊镇石羊社区和龙街镇为试点,精准覆盖553名服务对象,着力构建“精准识别、分层服务、专业支撑、多元联动”工作体系,探索出一条符合西部县域实际、可复制推广的儿童关爱保护新路径,用心用情守护每一位困境儿童的成长之路。
一、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筑牢关爱服务根基
科学评估定等级。创新《服务对象分级分色评估标准》,组建“专业社工+乡镇干部+儿童工作队伍”联合评估组。截至
8月中旬,深入553户家庭精准摸排,综合考量身心健康、监护状况、环境风险、家庭经济等核心要素,将服务对象精准划分为三级。一是将遭受侵害、脱离监护、流浪失踪、监护缺失、有自残自杀行为或倾向或重病重残儿童纳入红色管理(重点人群,约7%),实施紧急干预与深度服务。二是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监护不足儿童、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儿童纳入黄色管理(次重点人群,约15%),落实重点支持与预防性服务。三是将家庭经济尚可、监护基本到位但仍需关注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动儿童纳入蓝色管理(一般人群,约78%),提供基础关爱与发展性服务。


动态调整保精准。建立定期回访复评机制,根据儿童家庭变故、突发事件、成长需求等变化,动态调整级别与服务内容,确保资源精准适配、响应及时有效。截至目前大姚蜻蛉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已建立动态档案398份。
二、聚焦需求,分层服务:构建全周期成长支持链
紧扣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权,依据三级分类,设计差异化、可及性强的“服务包”,实现从“保底线”到“促发展”的全覆盖。一是对红色管理儿童实施全方位守护。落实危机介入机制(24小时响应报告)、深度心理疏导、对其中27人已经落实高频个案管理。特色服务:高频次探访、每周≥2小时“爱心爸妈”生活协助与亲情陪伴、重要节日(每年≥2个)及生日(≥4小时含蛋糕)专属陪伴、优先参与假期营队/课后辅导。二是对黄色管理儿童落实强化支持预防。通过专业心理辅导、定期探访、生活协助与陪伴、生日陪伴、协助亲子沟通、课后辅导,进一步巩固支持网络,预防儿童成长风险升级。三是通过基础建档、普惠性心理支持、定期探访、远程应急支持、协助亲子沟通,夯实蓝色管理儿童发展基础。统筹各方资源构建关爱服务支持体系,重点依托“儿童之家”,链接团县委大学生、教体局教师等志愿者资源,开展夏令营、冬令营、兴趣班/托管班等假期主题活动,安全培训、爱国教育、传统文化学习、课后作业辅导等相关活动28场次。


三、五社联动,专业赋能:激活关爱服务“共同体”
项目成功关键在于构建“政府职能+专业社工+志愿者”综合服务体系,激发“五社联动”效能。一是政府主导,购买服务搭平台。投入专项资金25.5万元,通过规范采购选定本地专业社会组织“大姚蜻蛉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项目,明确目标、标准与监管,提供制度与资源保障。二是专业引领,社工主力强支撑。承接机构组建含项目管理、持证社工、心理医生的团队,负责核心评估、个案管理、如心理疏导、危机介入、活动策划执行等。赋能基层,对乡镇儿童督导员、村(社区)儿童主任提供≥2次/年线下专业培训及全程督导,显著提升其专业能力,探索村级保护体系。对儿童主任服务红、黄对象提供技术、资金支持。三是志愿协同,多元参与扩能量。县妇联动员包括包村干部、党员在内的基层力量担任“爱心爸妈”,与儿童建立“一对一”长期帮扶,制定成长计划,每月动态跟进。“小志愿者”创新,组织小志愿者参与入户,促进朋辈互动与爱心传递。社区互助暖心,村民主动引路、带路,彰显社区温度,成为基层网络有力补充。四是阵地融合,资源链接增效能。乡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强化宣传引导,利用节假日、集市宣传政策法规,强化监护人责任。高效链接政府、企业、慈善组织、爱心人士,提供日常关爱、节日慰问、法援、教育资助、临时救助等多元化支持。试点区域4个儿童之家结合传统节日、季节及儿童需求,常态化开展安全、防性侵、防溺水、防拐、防欺凌、“童心向党”等主题教育。



四、成效显著,亮点突出:探索县域关爱“新范式”
项目实施数月,机制创新与人文关怀并重,成效显著。一是体系创新,精准高效。成功构建“红黄蓝”三级精准识别、分层服务的标准化体系,实现从“漫灌”到“滴灌”转变,为县域儿童关爱服务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二是覆盖广泛,温暖直达。直接惠及553名儿童。截至8月中旬,打造儿童之家试点4个,开展探访关爱968人次,个案辅导27名高风险儿童,假期集中服务惠及148名儿童。精心策划的生日会、火把节等活动有效抚慰心灵。三是能力提升,固本强基。经专业社工带动和系统培训后,显著增强了督导员、儿童主任等基层儿童工作队伍的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四是社会激活、氛围浓厚。“五社联动”有效盘活资源,志愿者、“爱心爸妈”、村民互助力量被广泛动员并有序融入,营造浓厚关爱氛围。火把节期间社工带领孩子们做蛋糕、制火把、运球游戏中的欢笑,是专业与温度融合的缩影。五是品牌初显、口碑良好。“云尚有福”通过扎实服务,送彩笔、羽毛球陪伴、生日惊喜,以及丰富的传统节假日活动,在服务对象、家庭及社区中建立良好口碑。小小的彩笔、球拍,为孩子们打开了表达与运动的窗口,点亮生活“小确幸”。

大姚县“云尚有福”项目以政府购买服务为引擎,以精准分级分类为基础,以专业社工服务为核心支撑,以深化“五社联动”机制为关键路径,成功整合政策、专业与社会力量,为困境、留守和流动儿童编织了一张有温度、有力度的关爱保护网。其核心经验在于:精准识别是前提,专业赋能是核心,社会动员是关键,机制创新是保障。这一模式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县域层面,系统化、专业化、常态化开展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姚样本”,为护航儿童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贡献了宝贵的基层智慧。持续的点滴关爱,终将汇聚成照亮每一颗童心的璀璨星河。
(供稿:大姚县民政局 施剑平 审稿: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