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桂花镇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地开花。
注重党建引领,建立村民自治机制。一是以“党建统领”为中心,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明确树立“党建统领、文明实践”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我镇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讲堂、道德讲堂、万名党员进党校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提高党在村民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二是指导辖区9个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制定了“村规民约”,通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动作用,宣传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让农民群众内心有尺度、行为有准则。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依托,开展“乡风文明”创建活动,通过争先进、立标杆,带动了全镇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提升。
强化队伍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是组建镇、村宣讲队伍10支,组通过讲师讲理论、干部讲政策、领导讲党课、模范讲事迹、专家讲技术、老党员讲传统的“六讲”活动,深入村组、田间地头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达3000余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宣传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引领乡风文明,引导群众大力弘扬时代新风。二是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疫情防控、空巢老人照料、留守儿童关照、人居环境整治、环保志愿行等志愿服务活动500余场次,志愿者2000余人次,总服务时长达5323小时,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加强模范带动,树立鲜明道德导向。围绕树立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大力组织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近5年来,我镇共评选出“文明村组”70个、“文明家庭”225户、“最美庭院”203户、“优秀共产党员”85名、“担当作为先进个人”60名、“孝老爱亲模范”230名、“助人为乐模范”262名,通过广泛设置红黑榜、光荣榜,褒奖善行义举,惩戒道德失范行为,帮助引导农村群众树立文明观念,养成文明习惯,弘扬文明新风。
规范阵地建设,夯实宣传活动基础。盘活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和面向农民群众服务的阵地资源,因地制宜建设镇级新时代文明实所1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9个,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有力地指导各志愿服务队开展活动。将村文化活动室、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农家书屋、乡村舞台等活动场所全部纳入实践阵地建设,整合文化扶贫和文化惠民工程,突出特色和优势,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成为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宣传的“桥头堡”,密切干部群众的关系的“连心桥”,展示发展成就和信心的“新窗口”。
传承传统文化,促进民俗文化发展。我镇着力把乡风文明建设与群众文体活动密切结合起来,注重培育挖掘基层文化人才,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接地气的彝族“火把节”、“五一”攀登百草岭、新年街等群众性传统节日文体活动,活跃繁荣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护传承彝族歌舞、彝绣服饰、乐器等民族瑰宝,开展民族文化宣传,促进民俗文化发展。
目前,桂花镇乌龙口村委会暑立里第三村被评为第八届云南省文明村;桂花镇、桂花社区居委会未尼乍村民小组评为楚雄州第二届文明村镇;桂花镇中心完小被评为楚雄州第二届文明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