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有你们,让我们老年生活有了保障,过上了好日子。”近日,大姚县三台乡博厚村残疾老人普国亮夫妇在入住敬老院后,紧紧握住工作人员的手说道。像这样的场景在三台乡已成常态,为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大力践行“三法三化”,牢固树立“十种鲜明导向”,连日来,三台乡紧盯特困老人养老难题,组织乡村干部下村入户开展老人入院集中供养工作。

坚持问题强导向,创新方式“暖民心”。大姚县三台乡是典型的山区乡镇,彝族群众占90%以上,语言不通、交通不便成为制约养老服务工作的瓶颈。为破解无人照料的孤寡老人入院顾虑,进一步提高敬老院入住率。三台乡找准问题症结,对症下药建立了“领导包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的“三包”责任机制,进一步压实责任,传导压力。乡主要领导带头扑下身子抓落实,走村入户摸清情况、开展动员,当好“施工队长”,一竿子插到底来抓落实。同时,成立工作专班逐村对符合条件人员做宣传动员,安排包村干部对新入院老人从生活起居、心理疏导、困难问题解决等一对一进行包保,让“幸福来敲门”的温暖涌上老人心头,真正消除入院“后顾之忧”。

践行一线工作法,解决老人“揪心事”。乡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农户家中及敬老院了解困难问题,研究解决办法。通过“三针对”切实解决老人“揪心事”。针对路途遥远、卧病在床的老人,党员干部齐上阵帮助老人办理入院手续、送老人安心入院。针对行动不便又无残疾证老人,通过请鉴定机构上门鉴定残疾等级帮助入院。针对心里不适应、有抗拒情绪的老人,采取包保人员心理疏导、管护人员耐心陪护、亲属定期探望的方式让老人住得下、留得住。

健全机制强举措,搭建干群“连心桥”。为进一步提升入院老人的精神生活,三台乡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三八”妇女节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乡机关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暖心家园”活动等,建立了“一月一服务”的敬老院志愿服务活动机制,点亮“幸福夕阳”底色。同时,定期为老人体检诊疗、过“月度集体生日会”,让老人把敬老院当成家,把工作人员当成自己的亲人。今年以来,开展志愿服务、诊疗服务等活动10场次,依托“暖心家园”活动为老人送去价值23801元的“零食”、营养品等3次。干部与老人“心连心”建立了深厚感情,也丰富了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强化服务“三入手”,打造老人“暖心家”。为让入院老人找到家的归属感,三台乡紧盯养老服务基础设施薄弱、管理人员护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先后争取300余万元资金改善住宿、卫生、餐饮等设施条件,下步计划全力争创三星级等级评定,打造幸福夕阳红的温暖家园。同时,在日常照料服务中,选送管护人员到县级以上养老服务中心实操见习,坚持“三入手”提升服务水平,即:从点滴关爱入手,从服务细节入手,从医疗保健入手。做到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使老人们在敬老院住得安心、吃得放心、生活得舒心。

通过以上举措,目前,大姚县三台乡敬老院已由不足20名供养人员提升到33名,老人们过上了规律的生活,解决了生活的难题,切实让“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理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