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党的建设、安全、产业发展等工作是落实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径,驻村干部也是这些工作的参与者、组织者、实践者,只有在基层一线驻身、驻心、驻责,与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才能真正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一、常怀忠诚之心,理顺四个关系
一是理顺工作队成员之间的“手足关系”。作为第一书记要善于团结同志,发挥班长作用,与驻村队员勤沟通、常协调、同吃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做到通力协助、不计得失,在驻村工作中结成“战友情”。二是理顺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之间的“唇齿关系”。驻村帮扶工作队应紧密团结村“两委”班子成员,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形成工作合力,积极有效推动农户改厕、人居环境整治、耕地整改流出等各项重点工作。三是理顺与镇党委之间的“大脑和四肢”关系。驻村帮扶工作队全体成员应坚持加强与镇领导班子成员的汇报交流,分析存在问题,商量解决对策,提出意见建议。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六苴镇党委、政府各项工作安排,讲政治、顾大局,工作中不讲困难、不打折扣,亲力亲为,勤勉敬业,有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四是理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关系”。在与农户的交流中,工作队成员应当坚持不把自己当干部,而是当成老百姓的亲人,耐心倾听群众诉求,积极化解矛盾纠纷,想方设法解决困难问题。

二、常思民生之艰,落实四项工作
一是以党建为统领,在建强基层组织上下功夫。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为有力抓手,全力落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各项任务,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主题党日等党内各项制度。规范执行党员发展流程,不断完善党员发展相关材料,积极发展符合条件的同志入党,协助发现和培养村级后备力量,壮大村党员队伍。指导村“两委”班子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促进村干部担当作为,着力提升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筹集资金年内落实者纳么村委会党员文化活动室建设,督促将村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党员之家”“村民之家”。二是以增收为目标,在培育壮大富民产业上下功夫。紧紧牵住发展产业这个牛鼻子,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和后发比较优势,根据农村产业发展微笑曲线,逐步向上游科技化,下游品牌化的目标靠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引导农户扩大牛羊养殖规模,争取各项有利条件积极推进村肉牛、黑山羊养殖合作社的成立;积极争取土地平整项目,由村委会牵头引导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流转、村级整体打包劳务合作等项目,培养村级种植加工人才基地,打造高原果蔬、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持续增加群众收入。三是以群众为依靠,在建设美丽乡村上下功夫。充分发动群众,在农户住房修建、拆临拆违治乱、人居环境整治、农户改厕、全域无垃圾治理上主动出力、勇挑重担,提升人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消除“视觉贫困”。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开展养殖棚、圈舍建设行动,切实解决人畜混居等问题。四是以遵纪为要,在工作队自身建设上下功夫。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以及党中央、地方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系列方针政策。严格落实驻村工作、考勤、公示公开、学习例会、工作报告等制度,确保驻村帮扶工作队吃住在村,工作到户。坚持加强走访核查,转变帮扶方式,及时协调解决农户“两不愁三保障”和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严格遵守廉洁纪律,在项目资金监督、临时救助评定、低保评选上见真章,坚决防止扶贫领域微腐败和作风问题发生。

三、常盼民众喜乐,做到四个提升
一是培育富民产业,提升村民经济收入。到农户家中了解基本情况,根据农户意愿,鼓励农户发展养殖种植业,做好基础育苗、疫苗等工作,并邀请养殖大户为农户传授养殖技术。同时与村“两委”共同联系本村企业、致富带头人、承包大户为带头发展产业,帮助村民增加收入。协助村“两委”开展村集体闲置资产清理,对于可以收取租金或流转出租等用好出租再发包等政策,有效提升村集体收入用于村内公益建设事业。确保2023年全村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50元以上,“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大幅提高。二是扶志扶智结合,提升群众致富底气。在遍访全村监测人群的基础上,精准掌握产业发展和户内收入情况。重点关注村内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家庭、脱贫户、收入不稳定人群,加强对村内留守老人儿童妇女、特困群众、农村老党员的关爱服务,增进与困难群众的感情交流。通过对脱贫群众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脱贫群众树立起创造幸福生活的斗志和勇气。三是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积极争取帮扶资金,年内完成对村委会党建活动阵地的拆除重建和开墙透绿,改变村委会老、旧、漏的现象,建成标准化党员活动中心,打造美宜簸、啊哽簸小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点,提升人居环境,切实提升群众住房质量,逐步实现村庄更加干净整洁,群众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四是实施文化振兴,提升精神文明水平。通过建立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常态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六苴好人、致富带头人、党员示范户、清洁庭院、美好家庭评选、农村好婆媳家庭评选、农家书屋建设等活动,结合“积分制”“小手拉大手”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推动法治、德治、自治相统一,实现移风易俗的长效长治。使乡风更加文明,家风更加良好,民风更加淳朴,高价彩礼、薄养厚葬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