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农村独居、空巢、留守、残疾、高龄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为主的用餐难问题,大力提高以助餐为重点的居家养老服务水平,2023年12月1日,伴随着冬日的暖阳,在充分筹备、试运营的基础上,六苴镇“老年爱心食堂”红光村助餐服务点正式揭牌营业。
爱心食堂揭牌
六苴镇因地制宜探索出“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向上争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可持续模式,确保多元参与,避免了财政大包大揽,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财务及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物资抵扣制度》《爱心募捐制度》《公开公示制度》《关爱服务及激励制度》7项制度,为推进爱心食堂平稳有序运行保驾护航。

“七项制度”上墙
食品安全制度,吃得放心。爱心食堂要证照齐全,从业人员要健康并讲究卫生,用餐环境及餐具要保持洁净,食材要新鲜并生熟分开存放……通过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上墙,规范从业人员培训管理、食品经营设施设备管理以及进货管理等多个方面,保障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食品用品规范整洁
消防安全制度,吃得安心。做好消防安全宣传、培训,配备灭火器、燃气报警器等硬件设施,定期开展安全自查,组织工作人员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及安全演练。通过着力提高爱心食堂全体工作人员消防安全责任意识,为就餐群体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就餐场所。
资金资产制度,吃得称心。爱心食堂实行“收支两条线”“钱、账分离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设会计和出纳,每季度最后一周公开财务收支情况,每年12月制订次年财务开支预算。通过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有效促进资金、资产科学规范使用。助餐就餐坚持公益为主,实行有偿原则,科学制定收费标准,其中60岁至69周岁每餐5元,70至79周岁每餐3元,80周岁以上免费就餐;学龄前儿童每餐3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餐8元,其他人员每餐15元。
物资抵扣制度,吃得开心。服务对象可凭种植的农产品、养殖的家禽家畜等实物折抵就餐费用,爱心食堂根据需要以市场同等价格进行收购,收购资金根据餐标折算餐数抵扣,极大程度解决了无收入或低收入群体的就餐问题。
爱心募捐制度,吃得暖心。镇党委、政府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宣传、积极发动、踊跃参与,为爱心食堂捐款捐物,共同汇聚爱心食堂发展的磅礴力量。营业当天,六苴镇全体干部职工、各村书记(主任)为爱心食堂进行了募捐,累计捐款5000余元,助推爱心食堂建设。

镇村干部爱心捐款
公开公示制度,吃得顺心。爱心食堂运营坚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广泛监督,管委会组成人员、每周食谱、财务收支、物资抵扣、食堂工作人员及健康状况等逐一进行了公示。同时,市场监管所每月对爱心食堂进行一次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和整改情况进行公开。公生明,廉生威,通过公开公示逐步建立群众对爱心食堂的信任。

运营情况公示公开
关爱激励制度,吃得“温”心。真心真意关爱重点人群,每年“重阳节”“儿童节”,爱心食堂服务辖区内特定年龄段老年人和儿童可免费就餐。同时,强化爱心食堂联系服务,镇党委书记、镇长、村党总支书记挂钩联系助餐点,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统筹协调相关工作。每年开展群众满意度评比,以奖代补给予爱心食堂相应资金补助,激励爱心食堂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镇党政班子成员、村书记(主任)与老人座谈共同就餐
饭菜香味扑鼻、餐具整齐干净、餐厅宽敞明亮、气氛融洽温馨,红光爱心食堂吸引了许多老人前来就餐。下一步,六苴镇将继续把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作为重大民生实事来抓,持续扩大养老助餐覆盖面,围绕“开得起来”“群众认可”“运营长久”的目标,健全完善农村爱心食堂运营和监督管理制度,从一顿热乎饭入手,把爱心食堂建成暖民心、聚人心、解民忧的惠民工程。


工作人员引导老人取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