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况
三岔河镇位于大姚县城西北部,与楚雄、大理两州四县八乡镇相邻(东与大姚县石羊镇相依、南与姚安县左门乡、祥云县米甸镇、东山乡相邻、西与宾川县拉乌乡、平川镇接壤、北与大姚县三台乡、铁锁乡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00°45′89″-101°15′8″,北纬25°40′48″-26°10′82″,是古骡马驿道必经之地,素有大姚西大门之称。全镇国土面积306平方公里,境内海拔落差较大,最高2917米,最低1310米,相对高差1607米)。气候属高山河谷立体气候,年日照时数7534小时,日照百分率58.00%,年太阳辐射总量148771.7卡/每平方厘米。年内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2℃,年平均气温16.5℃。年内霜期最长60天左右,分布在海拔2200米以上的小组,最短的5至7天(冬至前后),在海拔1310米的朵腊河底。境内四条河流交融,在集镇汇入渔泡江穿境而过,渔泡江“三勾谷”把全镇9个村委会切割呈“V”型分隔于两边,谷壁挺拔陡峭,坡度大于35°,谷内常见叠水,属中山深切割侵蚀峡谷地貌类型。森林覆盖率达68.3%。全镇有耕地面积15072亩,其中水田5172亩,旱地9900亩,林地485018亩,人均占有耕地1.17亩。
二、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三岔河镇内设8个工作机构,分别是:党政综合办公室、基层党建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平安法制办公室、党群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队、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全镇党政机关共有行政编30名,在编在岗22人;事业编制38名,在编在岗38人。
三、建制沿革
三岔河因位于石羊河、楚场河、渔泡江三条河流交汇处而得名。三岔河原属盐丰县乐春乡管辖,1953年5月从盐丰县一区、二区划出并入第四区,1956年1月改称三岔河区,1958年1月成立三岔河乡,同年7月将原土枧槽、三岔河、光明(即背阴地,1954年9月6日划入三岔河区)、新田合为三岔河乡,同时盐丰县与大姚县合并,称大姚县。至今,大姚县发生过多次区划变动,三岔河仍然作为一级行政区划保留下来。1988年1月实施农村区、乡体制改革后,三岔河乡辖10个村公所,即:背阴地、荞苴、白泥田、格谷、三岔河、马鹿塘、达么、新田、直么、他的么;2004年3月,将马鹿塘与三岔河合并称为三岔河村民委员会,并对部分村民小组进行了合并,三岔河乡辖9个村民委员会92个村民小组。2013年9月撤乡设镇,三岔河村民委员会改为三岔河社区居民委员会,至此,三岔河镇辖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4个居民小组,8个村民委员会68个村民小组。
四、乡(镇)经济
2024年末实现农业总产值4.98亿元,较上年增长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05.42元,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2亿元;招商引资完成2.3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94万元,向上争取资金完成87万元。全镇有合作社24家,家庭农场89家,省级示范合作社2个,县级示范合作社2家,州级示范家庭农场2个,县级示范家庭农场4个,州级认定的“一村一品”特色村3个,新田花椒、他的么核桃、三岔河社区核桃。省级中药材种植“一村一品”专业村1个,荞苴滇红花。
五、村庄社区情况
三岔河镇辖9个行政村,分别是三岔河社区、背阴地村委会、荞苴村委会、白泥田村委会、格谷村委会、达么村委会、新田村委会、直么村委会、他的么村委会,共9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978户12941人,镇党委下设9个村(社区)党总支,1个机关党支部、1个青年人才党支部,2个非公经济党支部,1个离退休党支部,83个农村党支部,有党员670名。全镇有劳动力8161人,外出务工7180人,其中省外务工1351人,省内务工1100人,县内务工4729人。强化防贫返贫动态监测,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精准识别“三类人员”6户19人,因户施策、开展分类帮扶,累计消除风险户29户92人。
六、民族分布
三岔河镇有彝族、傣族、黎族、苗族、藏族、壮族、傈僳族、土族、白族、土家族、畲族和拉祜族14个少数民族,人口5806人,占全镇总人口的44.68%。其中彝族5508人,占全镇总人口的42.4%,主要分布在背阴地、三岔河、达么、他的么、新田、直么6个村(社区),苗族185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4%,主要分布在三岔河社区;傈僳族68人,占全镇总人口的0.53%,主要分布在背阴地、三岔河、达么、他的么、新田、直么6个村(社区)。主要民俗节日有竖秋节、祭龙文化节、农民丰收节。
七、医疗卫生情况
卫生院基本情况:大姚县三岔河镇卫生院位于大姚县三岔河镇三岔河街区,占地面积2600余平方米。有在职在编职工17人,编外合同工8人,合计有职工25人。其中护理7人(其中5人为编外合同工)、中医1人、检验3人、临床11人、药剂师1人、工人1人,驾驶员1人;其中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6人,无职称的1人。有编制床位18张,实际开放床位22张。大型医疗设备有DR、彩超、全自动生化仪。
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情况:全镇辖9个行政村,有9个卫生室,分别是背阴地村卫生室、荞苴村卫生室、白泥田村卫生院、格谷村卫生室、达么村卫生室、新田村卫生室、直么村卫生室、他的么村卫生室、朵腊河底卫生室,三岔河社区未设卫生室,。共有乡村医生12人,其中男村医5人、女村医7人;12人中有6人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其余6人为乡村医生资格。9个村卫生室共开放观察床位23张。
八、教育情况
大姚县三岔河中学校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生326人,完全小学2所,小学2所,村小学2个,小学在校生614人,中小学在校生中留守儿童88人,残疾儿童17人(楚雄特殊教育学校2人,大姚县民族中学1人,三岔河初级中学1人,三岔河镇中心完小1人,大姚县实验中学2人,大姚县特殊教育学校8人,初中毕业2人)。中心幼儿园1所,附属幼儿园5个,幼儿园在校生142人。专任教师90人,按学历分本科以上学历88人,大专以上1人,中师及其以上1人,中师以下0人,教师学历合格率97.78%;按职务分专任教师中副高级职称61人,中级职称22人,初级职称7人;年龄分,50岁及其以上27人,45至49岁24人,40至44岁25人,35至39岁6人,30至34岁2人,30岁以下3人。教育质量大幅提高,2024年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8.20%,高中录取率达59.90%。小学三年级全县统测,总分平均分全县第2名,四至六年级州统测,四至六年级总分平均分均居全县第3名,全部进入全州25名以前,2024年大姚县三岔河中学小学部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质量优秀学校”,教学质量创下历史新高。
九、产业发展
(一)粮食产业。2024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3.2万亩(小春0.29万亩,大春2.91万亩),全镇全年粮食总产量达8200吨,比上年7900吨增产300吨,增长4%。2024年,全镇大春粮食播种面积2.91万亩,种植水稻3051亩,玉米18500亩(烟后套种玉米面积1000亩),豆类2691亩,其中大豆玉米复合种植1000亩,薯类832亩。
(二)烟草产业。2024年,种植烤烟8200亩,收购烟叶108万公斤,均价32.27元,总产值3486万元。
(三)畜牧产业。2024年,全镇畜禽肉产量2954.67吨,禽蛋产量34.21吨,畜牧业产值达1.3756亿元。生猪存栏22075头,出栏22132头,牛存栏6294头,出栏1923头,羊存栏26979只,出栏21393只,家禽存栏70093羽,出栏90995羽,蜂群饲养量365箱,马属动物存栏2238匹。发展生猪规模养殖户6户,申报州级家庭农场1家。完成猪冻精改良、人工授精2250胎,牛冻精改良700胎,提高畜禽生产性能。现有生猪规模养殖户40户,牛规模养殖户17户,羊规模养殖户23户,家禽规模养殖户2户。
(四)核桃产业。2024年末,全镇核桃面积15.8万亩,鲜果产量12640吨,产值5688万元,亩均产值360元,人均核桃收入5000元。核桃收入万元以上户754户,其中5万元以上19户。
(五)花椒产业。花椒产业。2024年末,全镇花椒种植面积6.3万亩,产量2205吨,产值1102.5万元,亩均产值175元,人均花椒收入852元。花椒收入万元以上农户406户。
(六)板栗产业。板栗产业。2024年末,全镇板栗种植面积3.25万亩,产量2110吨,产值1477万元,亩均产值454.46元,人均板栗收入1141元。板栗收入万元以上农户126户。
(七)中药材产业。2024年底,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000亩,产值达3500万元。其中:红花6850亩,亩均产值5000元,产值达3053万元。
(八)其他产业。蔬菜:2024年全镇种植蔬菜9244亩,产量达14097吨。魔芋:2024年全镇种植魔芋1000亩,产量2000吨,产值1000万元。贡菜:至2024年,全镇种植贡菜种植面积达7085亩,亩均收入超过5000元,产值达6659.5万元。主要种植于三岔河社区、背阴地、荞苴、新田、他的么5个村委会。
十、交通状况
三岔河镇距离大姚县城52公里,境内交通便捷,有省道大祥线(226)17公里等级线、元宾省道线(324)从境内穿过,还有三三线、三石线、幸铁线县乡道路横贯境内,县乡道均属油路,里程39公里,境内无国道通过。全镇9个行政村通村公路全部实现硬化。92个村民小组,94个自然村村组路381.99公里,截至2024年,通过整合财政一事一议奖补、财政专项资金、各级政府扶贫资金、50户以下30户以上自然村道路硬化资金,共硬化8公里,村组路硬化率为67%。全镇通信覆盖率100%,互联网覆盖率100%。
十一、水利情况
全镇共有坝塘库渠4509件,其中小坝塘38个、小水窖4470个、小水池972个、小(二)型水库1座。库容52.67万m³,蓄水量39万m3。有95条沟渠、82件农村饮水工程、6座小型水泵站。境内有渔泡江、楚场河、石羊河、拉乍么河、三台河、新田河、荃玛箐河、背阴地河、清水河9条河流,其中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5条(渔泡江、楚场河、石羊河、拉乍么河、三台河),50平方千米以下的河流4条(新田河、荃玛箐河、背阴地河、清水河),河流总长109.09千米。水库2座,分别是他的么小(一)型水库、瓦窑箐小(二)型水库,有达么大沟主要灌溉沟渠1条。其中,渔泡江三岔河境内河道总长44.3千米,他的么小(一)型水库始建于2004年,2008年投入使用,总库容974万立方米。我镇设立镇级河长8名,村级河长9名,警长4名,巡查保洁员48名,聘请社会监督员10名,制作安装县级河长公示牌6块、镇级河长公示牌5块、村级河长1块。
十二、项目建设
2024年谋划项目75个,总投资16.1亿元。被纳入县发改局一体化平台项目库11个,总投资2.822亿元;纳入2024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8个,总投资1152.98万元。投资225万元的贡菜加工厂房建设项目、投资60万元的2024年农村生活污水全域治理项目、投资437万元的小麻线、格龙线通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投资160万元的板栗精深加工建设项目和他的么村核桃初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已投入使用;投资332.5万元的生命安防工程项目、投资72.15万元荞苴村委会外二小组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投资67万元三岔河社区大村小组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投资120万元的官房新区至三三公路连接线、投资15万元的官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法治文化长廊建设项目、投资28万元的镇级公益性公墓(二期)等项目已全面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