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县位于楚雄州西北部,距州府楚雄87公里、省会昆明225公里,东邻元谋,南连姚安,西接大理州祥云、宾川两县,北与丽江市永胜、华坪两县沿金沙江相望,辖金沙江南岸线62公里,幅员面积4146平方公里,山区占81.7%。辖8镇4乡(金碧镇、石羊镇、六苴镇、龙街镇、新街镇、赵家店镇、三岔河镇、桂花镇、昙华乡、湾碧傣族傈僳族乡、三台乡、铁锁乡),129个村(居)委会,1605个村民小组。
大姚县情有五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西汉设置蜻蛉县,元代改称大姚县,享有“金马碧鸡故里、彝族文化发祥地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境内有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做工最精湛的孔子铜像和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唐代白塔,是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彝族文化的交汇地。二是资源丰富。已探明的铜矿储量为75万金属吨,是滇中地区重要的有色金属和云铜集团的骨干生产基地。境内水能蕴藏量107万千瓦;平均风速3.1米/秒,风资源居全省非高山站之首;年平均日照2500小时,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每平方米6000兆焦,是全省12个光伏资源最佳开发县市之一。三是民风浓郁。世居汉、彝、傣、傈僳、回等22个民族,是以昙华“十八月历”为标志的彝族文化发祥地,有插花节、赛装节、开井节等风情浓郁的民族传统节日,有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和服饰,是名副其实的彝族文化园。四是人杰地灵。先后孕育了曾任国务院参事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一平,党的早期革命领导人、时任云南省临委书记赵祚传,以及彝剧创始人杨森等一批杰出人士。五是生态良好。境内海拔高差大,有海拔3657米的彝州最高峰百草岭,三级落差405米的西南第一高瀑三潭瀑布,立体气候明显,森林覆盖率达66.49%,为发展核桃、蚕桑、花椒、中药材等高原特色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先后获评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国家核桃生物产业基地县、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云南省美丽县城、省级扶贫先进集体、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县、云南省“一县一业”核桃特色县等殊荣,荣登“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十三五”时期,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从57.6亿元增加到109.5亿元,年均增长10.4%;固定资产投资由66.4亿元增加到98.17亿元,年均增长8.1%;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4.22亿元增加到6.04亿元,年均增长7.4%;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6813元和7960元增加到38500元和12484元,年均分别增长8.1%和10%。脱贫攻坚累计投入资金37.65亿元,10055户3818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7个贫困行政村、4个贫困乡镇全部脱贫出列,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四五”时期,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目标和州委、州政府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楚雄行动,努力建设滇中崛起增长极、现代农业示范区、民族团结示范区的总体要求,县委、县政府确定了“12345”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到2035年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目标,突出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两个重点,着力破解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升级、政府债务化解三个难题,集中力量培强绿色食品、绿色能源、康养旅游、装备制造四大产业,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引资活县、教育兴县、和谐稳县五大战略,奋力推动大姚高质量跨越发展。
【人口民族】2024年末,全县户籍人口27.6万,常住人口22.05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5万人,占总人口的38.0%。
【地理位置】大姚县地跨东经100°53′~101°42′,北纬25°33′~26°24′之间,北部地区地势陡峻,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属典型的构造侵蚀地形;南部地区则以山间盆地,河谷和丘陵相间分布,地形起伏相对较小,属构造剥蚀地形。东西最大横距79.3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3.5公里。
【自然概貌】大姚县地处横断山系云岭东部的斜坡,被金沙江和渔泡江深切而成的山原,是东部高原的过渡带。县域内山脉自西北向东南走向,总体地形呈塔状,中部高,四周低,地形高差悬殊较大。最高海拔为白草岭主峰帽台山3657m,为楚雄州最高峰,被称为“彝州第一峰”;最低海拔为金沙江边1023m(湾碧乡纳那村委会灰拉表村)。境内山脉属云岭余脉和川西大雪山余脉组成的山系,以中部昙华山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四周延伸,其间有大百草岭、小百草岭、昙华山等大小山脉12条,形成北高南低的塔状地形。
【水系】大姚县辖区全部属金沙江流域,石鼓以下干流水资源三级区,全县纳入河湖长制管理河流88条,其中:流域面积200km²以上河流11条,主要是金沙江、渔泡江、蜻蛉河、勐岗河、万马河等,流域面积50-200km²河流15条,50km²以下河流62条。水资源四级区有渔泡江、龙川江。渔泡江流域包括石羊镇、三岔河镇、三台乡、铁锁乡4个乡镇;境内的六苴河、龙街河等汇入蜻蛉河,蜻蛉河汇入龙川江,具体包括金碧镇、龙街镇、赵家店镇、新街镇、六苴镇、昙华乡6个乡镇;桂花镇和湾碧乡的所有河流、铁锁乡和三台乡的部分河流,地表水直接汇入金沙江。龙川江(蜻蛉河)流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1.11%,渔泡江流流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4.91%,桂花镇和湾碧乡等流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3.98%。截至2024年,全县已建成中型水库2件(白鹤水库、红豆树水库),在建中型水库1件(桂花水库);建成小(一)型水库24件(含3座电站水库),小(二)型水库60件、小坝塘1029座、小水池(窖)71287件,合计总库容12680万m³,兴利库容9210.17万m³,年供水能力9535万m³。
【气候环境】大姚县境属亚热带气候,立体气候显著。从高山之巅到江河低谷,海拔高低悬殊2652米,具有“山高一丈,大不一样”“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多样性。阳春三月,位于金沙江畔的湾碧乡政府所在地已是木棉似火,百花争艳,而同属湾碧乡的百草岭顶峰却依然白雪皑皑、寒风刺骨。县境内气温年温差小,日温差大,一年干湿两季分明,年平均温度为15.6℃~17℃,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适宜人居,年平均降雨量在700~1100毫米之间。综合县境立体多样的气候环境,其主要特点可概括为“6句话42个字”:“冬无严寒夏日暖,一年两季干湿分,雨量偏少春夏旱,日照充足霜期短,日差较大年差小,雨热同季宜烟粮。”
【自然资源】大姚县有“中国核桃之乡”的美誉,植物种类繁多,原生树种、水果、花卉、菌类、药用植物遍及全县。其中芸豆、地参、马铃薯、松茸、牛肝菌、中药材、核桃、生猪、肉羊、肉牛等高原特色生物资源都极具开发价值。
【历史沿革】大姚从秦置吏,汉设蜻蛉,唐建褒州、西濮州,宋大理国置褒州,元改大姚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追溯大姚县历代建置沿革,大致经历了从秦汉时期开始的边郡制,到唐宋时期的边州制和元、明、清时期的行省制,历经各朝各代的建置沿革。总的来说,大姚县的建置,均属于州、府、路所辖一级政区。新中国建立初期,属楚雄专区。1958年4月15日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属楚雄彝族自治州。2013年后,全县形成8镇4乡129个村(居)委会的建置格局。
【旅游资源】大姚县古称“蜻蛉”,位于楚雄州西北部。彝族文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中国彝剧在这里诞生,金马碧鸡从这里腾飞,千年盐都、祭孔圣地闻名遐迩……。境内海拔高差大,有海拔3657米的楚雄州第一高峰百草岭,三级落差221米的三潭瀑布,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6.1℃,森林覆盖率达66.49%,现已查明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有7个种类129个景观。
近年来,大姚县紧紧围绕提升“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这一核心,坚持“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理念,突出生态康养、森林康养、田园康养、医养结合,构建“山水联动、文旅融合、康旅一体”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不断加强基础建设,持续丰富旅游业态,突出康养旅游景点“硬环境”和“软环境”服务,提升打造石羊古镇“千年盐都·祭孔圣地”品牌、三潭瀑布景区“火把之乡·奇秀三潭”品牌、七街文旅小镇“英雄故里·红色七街”品牌,努力拓展“旅游+”与“+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促进“文旅、体旅、康旅、农旅、研学旅行”五旅融合,推出蜻蛉河、元宾线、环百草岭3条精品旅游线路。目前,全县拥有A级景区7个(石羊古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三潭瀑布景区、昙华山景区、西河印象景区、七街仓西红色文化公园、白塔公园、三台核桃森林公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名镇2个(石羊镇、赵家店镇),省级旅游名村2个(昙华乡松子园村、桂花镇桂花社区),国家级丙级旅游民宿1个(三台天籁民宿),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1个(昙华乡松子园村)。以大姚核桃、彝绣为主的特色旅游商品深受各地游客喜爱,是旅游、旅居和健康养生养老的最佳福地。202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63.78万人次,同比增长8.32%;实现旅游业花费37.66亿元,同比增长18.52%。
大姚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孕育了丰富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全县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76项,代表性传承人287人,州级非遗工坊3家,县级非遗工坊3家。孕育出了县内以“三节”(孔子文化节、核桃文化节、彝绣文化节)、昙华彝族插花节、三台彝族赛装节、赵家店彝族火把节、湾碧傣族傈僳族“窝巴节”和攀登彝州高峰百草岭体育赛事等一批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全县共有文化馆、公共图书馆、核桃博物馆各1个,乡镇级综合文化站12个,农家书屋129个,村级(社区)文化小广场30余个,建成1个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和12个乡镇基层服务站。城区文化广场主要有金碧文化广场、白塔文化广场、核桃文化广场、蜻蛉湖广场,面积近万平方米,是城区居民群众业余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
【综合实力】2024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6.6亿元、增长2.1%,经济总量居全州第3位、全省58位,增速居全州第8位、全省101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7.8亿元,增长-26.5%,增速位居全州第8位;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为6.32亿元、25.94亿元,增长8.8%、3.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6亿元,增长8.6%,增速居全州第2位;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7972元、17860元,增长3.7%、7.1%,增速分别居全州第9、第7位。
【社会事业】教育:2024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8所,在校学生32770人,教职工2897人,其中专任教师2508人。幼儿园86所(公办幼儿园77所、民办幼儿园9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77所,占幼儿园总数的100%,普惠性民办幼儿园9所,占民办幼儿园总数的100%,在园幼儿5517人,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儿童5517人,占在园儿童总数的100%,教职工625人,其中专任教师361人;小学67所(完全小学20所),教学点20个,在校学生14498人,教职工1103人,其中专任教师1012人;初中11所,在校学生7107人,教职工510人,其中专任教师490人;普通高中2所,在校学生4791人,教职工570人,其中专任教师570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744人,教职工71人,其中专任教师6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13人。全县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90.86%,小学学龄人口净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99.9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1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21%,残疾儿童入学率95.61%。
体育:2024年体育健儿参加省级及以上体育竞技比赛获得奖牌16枚。其中:金牌7枚、银牌4枚、铜牌5枚。
科技:2024年,组织申报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全县院士专家工作站总数达3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6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12户,全县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49户。成功举办第八届科技入楚,签约项目5项。新增省级星创天地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组织种植中药材9.14万亩。组织7户企业参加楚雄州第十届创新创业大赛,其中:云南大姚祥华工业制造股份公司、楚雄云品鲜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分别荣获大赛一、二等奖。
知识产权:2024年新增授权专利87件(发明专利2件、外观设计1件、实用新型84件);截至2024年底,全县共拥有有效注册商标1599件(2024年申请365件,注册238件),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1件,中国驰名商标1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7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1个,发明专利19件;建立知识产权维权站1个,建立大姚县商标品牌指导站1个。
民族团结:大姚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2019年12月,赵家店镇赵家店社区紫丘村、桂花镇马茨村委会马茨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0年8月昙华乡等23家单位被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2021年12月,大姚县、湾碧傣族傈僳族乡、白塔山普照寺被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2022年12月,县司法局被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2023年12月,县人民检察院、县中彝医医院、赵家店镇被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2023年7月,大姚县赵祚传党史党性教育基地等9个基地被州民族宗教委认定为“第一批楚雄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教育实践基地”。创建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小镇1个(昙华乡昙华小集镇),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4个(赵家店镇赵家店社区紫丘村、昙华乡子米地村委会拉乍们村、桂花镇马茨村委会马茨村、三台乡过拉集镇),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45个。
文化:2024年末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1.2万册,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文管所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129个。
卫生:2024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187个,其中:县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4个,护理院1个,乡镇卫生院14个,民营医院3个,个体诊所31个,村卫生室133个。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共有人员231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980人,执业(助理)医师774人、注册护士858人,全科医生158人。全县医疗机构实有开放床位1698张,其中:县级医院(含妇幼保健院、民营医院、护理院)1273张,占全县总量74.97%;乡镇卫生院425张,占全县总量25.03%。
养老:2024年末,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16个,其中:乡镇敬老院11个,县级中心敬老院(福利院)1个、公建民营养老机构3个,民办民营养老机构1个,共设置养老床位1380张。
主办单位:大姚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大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地址:大姚县金碧镇金平路政务中心 联系电话:0878-6222279
滇ICP备05001067号 网站标识码:5323260002 滇公网安备 532326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