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正文

大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大姚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 引 号:115323260151757350-/2021-0803336 公开范围:公开 发布机构:大姚县政府办 主 题 词: 生效日期: 文  号: 标  题:大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大姚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生效日期: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

《大姚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大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11月17日

 

 

 

 

大姚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

 

根据《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楚雄州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楚政发〔2014〕44号)要求,为认真做好我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地名是基础地理信息,地名普查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的国情调查。开展地名普查,查清掌握地名基本情况,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巩固国防建设,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社会交流交往、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任务

查清地名基本情况,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即国家地名数据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发挥地名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加强国防建设和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等方面的基础作用。

(一)查清地名基本情况。查清11大类地名的名称、位置及有关属性信息。包括:1.行政区域名称(乡、镇); 2.非行政区域名称(矿区、畜牧场、林场、工业区);3.群众自治组织名称(村委会、居委会);4.居民点名称(城镇、农村);5.交通运输设施名称(公路、街巷、汽车站、桥梁);6.水利、电力、通信设施名称(井、水库、水渠、堤坝、发电站);7.纪念地和风景点名称(自然保护区、烈士陵园、革命纪念碑、古迹、寺、庙、教堂、公园、风景区);8.建筑物名称(有地名意义的大型建筑物、建筑群和10层以上高层建筑物,亭、台、碑、塔、广场、体育场);9.单位名称(党政机关、民间组织、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军事单位、其他:如公检法);10.陆地水系名称(河流、水库、泉);11.陆地地形名称(平原、山、山峰、丘陵、洞穴)。

(二)规范地理实体名称。根据国家地名管理有关法规,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切实解决地名上存在的一地多名、地名重名,地名命名罔顾传统、刻意崇洋、虚张声势、名不副实,地名译写特别是少数民族语地名译写不准确、用字不规范、含义不健康等问题。

(三)设置地名标志。依据国家有关要求对重要地理实体地名设置地名标志。

(四)建立地名数据库。将普查中通过实地调查、收集整理登记的地名信息,实地勘测的实体地名信息及更新的主要地物数据统一录入国家地名管理系统,实现地名信息电子化管理,建立我县区划地名信息管理系统。

(五)开发应用普查成果。利用地名普查成果,编纂出版地名图、录、典、志等出版物,建立地名动态管理长效机制,向社会提供及时准确的地名信息。

(六)建立地名普查档案。实现地名普查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三、普查范围

全县12个乡镇及全县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四、时间安排

从2014年11月20日开始,到2018年6月30日结束,分4个阶段实施完成。普查标准时点为2014年12月31日。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4年11月20日至2014年12月31日)。设立地名普查机构、制定方案、编制经费预算、举办业务培训和资料搜集、整理等各项准备工作。

(二)全面普查阶段(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编写地名普查目录、填写地名登记表、实地调查测量地名地理位置,修测或补测与地名有关的新增地物地貌,进行地名标准化处理,建立地名属性数据库和建立图形数据库。

(三)检查验收上报阶段(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由省、州、县分别对普查成果进行3级检查验收,最后报请国家检查验收。完成普查文件、资料统计上报及立卷归档工作。

(四)普查成果开发利用阶段(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利用普查成果建立省、州、县3级统一的地名信息管理系统;编纂出版地名图、录、典、志等出版物;建立完善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开发地名文化产品,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

五、方法步骤

(一)制定方案。县地名普查领导小组要在州地名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地名普查实施方案,报上级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审批。认真做好本地地名普查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广泛宣传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重要意义,切实做到机构、方案、人员、经费四到位。

(二)招标采购。对普查中涉及地名位置、图形数据建库、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匹配及后期成果整理汇总等涉及地理信息专业性较强的项目,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由省普查办按照规定和程序集中采购。

(三)培训人员。按照分级负责、分期分批、分阶段进行的原则,我县的普查办人员由省级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培训,乡镇和县级各部门地名普查人员的业务培训由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四)收集资料。根据普查的具体范围,以乡镇政区为单位,全面搜集与本级地名有关的历史沿革、名称由来以及有关属性信息资料。收集各类地名资料,包括第一次地名普查、地名补更、历年地名命名更名、文物考古、统计等资料和有关地名图、录、典、志和碑刻资料,政府机关、专业部门下发的有关地名方面的文件、通告、简报、年鉴和各专业部门印制的历届地图资料等,对资料进行整理、甄别、论证和审定。购置普查所需的地形图或卫星影像图、计算机、卫星定位仪、照相器材等设备。

(五)实地踏勘。根据地名普查目录、地名登记表、工作图,采取部门协作等多种方式,分类调取资料、发放调查表、分片调查收集,召集当地群众座谈,走访知情人,现场踏勘对照核实,测量地名及标志位置,更新与地名有关的新增地物和地貌,填写《地名登记表》,标绘地名工作图。

(六)标准化处理地名。根据国家地名管理有关法规,对有地无名、一地多名的重要地理实体进行命名更名;对带有区域性或有特殊文化含义的地方用字和地方读音,特别是少数民族语地名进行审音定字。完成普查的地名审定和标准化处理。

(七)设置地名标志。依据国家有关要求和标准,对县城区、乡镇人民政府驻地及主要居民点设置地名标志。

(八)建立地名属性数据库。将核对后的地名登记表录入国家地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县级地名属性数据库。

(九)建立地名图形数据库。将普查的标准地名名称、位置和各级行政区域界线标绘到国家地名管理信息系统,对与地名有关的主要地物进行更新,初步建立县级地名图形数据库。对两个数据库进行图形匹配,建立地名属性数据库与图形数据库正确连接关系。

(十)制作成果。整理普查工作文件、图件、图像资料,按照国家地名普查档案管理要求分类归档。起草地名普查工作总结和地名普查成果上报审批报告。

(十一)检查验收。乡镇地名普查办公室先行自查,写出自查报告,报县地名普查办公室检查,经县检查合格后,写出检查报告报逐级报州、省、国家地名普查办公室验收。

(十二)上报归档。普查成果经国家验收合格后,以县为单位将普查成果逐级上报,汇总归档。

(十三)编纂出版地名出版物。编纂出版地名图、录、典、志等出版物。

(十四)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利用地名普查成果,建立完善地名网站,开发研制地名信息化服务产品。

六、职责分工

县民政局: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负责县地名普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宣传和督促检查验收,地名普查成果的统计、复核、审查、汇总逐级上报,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等工作。

县发改局:负责协调地名普查方案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及其他有关专项规划的衔接、能源设施基础资料等有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县经信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工业园区、工业企业、通信基站等与本单位有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县教育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各级各类学校等有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县民宗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民族事务有关资料、地名普查所需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等基础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县公安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人口信息等有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县本级普查经费的保障落实和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第二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矿产资源、基础地理信息等有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县住建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城市市政公用设施、风景名胜区等有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以及公路、水路等交通运输设施基础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县农业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与农业经营管理单位等有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县林业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林业经营管理单位等有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县水务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等基础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文化、体育场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以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基础等有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县卫生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各级各类医院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急救机构等有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县工商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各类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等有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县质监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行政区划及各类组织机构代码等有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县统计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社会、经济、人口等有关统计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县志办:负责地名普查所需地方志等基础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电信大姚分公司:负责地名普查所需通信设施、通信线路等与本单位有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移动大姚分公司:负责地名普查所需移动通信设施、通信线路等与本单位有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联通大姚分公司:负责地名普查所需联通通信设施、通信线路等与本单位有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县人民武装部:负责地名普查与驻军单位有关问题的协调处理,以及军事管理区和军事禁区内地名普查的协调保障工作。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此次地名普查范围大、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为加强领导,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县人民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县民政局、县人武部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县发改局、县志办、 县经信局、县教育、县民政局、县民宗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务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卫生局、县统计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电信公司经、移动公司、各乡镇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大姚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安排部署全县普查工作、协调解决普查中的重大问题、审议重要地名命名更名事项、审定、上报普查成果等有关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民政局,负责地名普查日常工作,拟定实施方案、组织宣传、业务培训、工作检查指导、重大问题调研论证、成果上报建档、普查数据库建设、编纂标准地名图录典志、普查信息综合应用服务、统筹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领导小组交办的有关工作等。根据此次地名普查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的特点,采取职能部门实施与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协同完成普查任务。此次地名普查以县级政区为单位进行。任务完成后领导小组即自行撤销。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乡镇、县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广泛宣传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重要意义,切实担负起普查工作职责,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具体抓,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结合实际细化方案措施,分解工作任务,确保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三)强化工作协同。要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地名主管部门要敢于担当,主动牵头;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既要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又要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及时通报情况,共商工作举措,合力攻克难题,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四)强化资金保障。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管好用好专项资金,配套安排地名普查工作经费。要加强资金使用全过程监督,确保专款专用、综合效益最大化。

(五)强化工作纪律。要严格按照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有关政策规定、工作规程和技术标准做好普查工作,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要做好有关资料、数据和信息的分类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涉密资料、数据和信息的管理工作。在军事管理区等敏感地区开展地名普查时,必须事先与涉及部门、单位沟通,必要时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逐级上报批准。要积极稳妥地做好涉及民族地区以及有争议地区的地名命名更名工作。

(六)强化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重要意义、政策规定等,引导公众关注、参与、支持普查工作,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上一条:大姚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大姚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下一条:大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姚县实行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