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正文

大姚县2017年总决算编制说明及公开表

索 引 号:115323260151757350-/2021-1203365 公开范围:公开 发布机构:大姚县政府办 主 题 词: 生效日期:2023年05月11日 文  号: 标  题:大姚县2017年总决算编制说明及公开表

大姚县2017年度财政总决算编制说明

 

2017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我县财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县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全力组织财政收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克难奋进,2017年财政工作圆满收官。

一、2017年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2017年,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完成49766万元,完成预算数49260万元的101%,同比增收4164万元,增长9.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0708万元,同比增收4859万元,增长18.8%;非税收入完成19058万元,同比减收695万元,下降3.5%,占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8.3%。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完成231722万元,完成预算数229600万元的100.9%,同比增支17143万元,增长8%。

3、一般公共预算平衡情况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766万元,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87429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省州专款)80013万元、调入资金1100万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上年结余900万元(专款结转)、一般债券转贷收入20324万元,收入总计239532万元。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1722万元,加上解支出4313万元、一般债券还本支出251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06万元,支出总计239051万元。收支相抵,一般公共预算结余481万元(专款结转)。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477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4455万元的107.2%,比上年增收490万元,增长11.4%。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785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6840万元的114.8%,比上年增支552万元,增长7.6%。

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4777万元,加基金专项补助2463万元、上年结余665万元,收入总计7905万元。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7851万元。收支相抵,基金滚存结余54万元(专项结余)。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本年收入完成3161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28652万元的110.3%,比上年增收2366万元,增长8.1%。社会保险基金本年支出完成2368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25794万元的91.8%,比上年增支722万元,增长3.1%。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平衡情况社会保险基金本年收入31613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12280万元、上年滚存结余26302万元,收入总计70195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本年支出23689万元,加上解支出20802万元,支出总计44491万元。收支相抵,年末滚存结余25704万元,结余资金包括按政策属个人账户的资金余额以及按规定够下年度一定月份的支付数额基金。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由于规模较小,按照省州决算口径要求,其收入转 列一般公共预算其他收入科目,支出用于统筹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不再单独列报反映。

(五)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

2017年,全县纳入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统计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8814万元,其中:一般债务95214万元,专项债务13600万元,占省州核定我县政府债务限额142080万元的70.9%,债务规模适当,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

二、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的特点

(一)加强财源培植,夯实财政增收基础。一是认真落实“营改增”、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科技创新和取消、停收、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等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共减免各种税费8848万元,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负担。二是全面落实2016年稳增长系列政策,县级安排兑现稳增长奖励资金324万元,切实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达规达产和增值增效。三是全力以赴向上立项争资,千方百计帮扶产业发展,全年共争取并下达上级财政扶持企业发展资金3519万元,助推企业做大做强。四是继续实施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及时兑付“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扶持资金780万元,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五是积极推进企业降本增效,县级筹集资金2500万元开展“助保贷”“信保贷”“过桥资金”业务,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累计达1.5亿元,解决企业贷款担保、调头资金难题,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二)加强收入征管,既定目标圆满完成。一是坚持把经济运行“五个主题”制度和“抓财税收支专项行动”的落实作为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有力抓手,及时分解落实年初县人代会通过的收入目标任务,坚持谋早抓实。二是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和“营改增”减收双重压力,建立健全税收分析、评估、管理、稽查等机制,着力抓好税源监控,科学分析税源变化,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三是坚持依法征管,进一步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税收组织工作,做到抓大不放小,应收尽收。四是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加大土地出让、国有资产处置等收入征管力度,充分挖掘非税收入潜力,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五是抢抓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全年共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67442万元,其中:获得国家园林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奖补资金1000万元、2016年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奖励资金60万元。

(三)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全县完成民生支出189656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8%。一是全力支持脱贫攻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及时下达并拨付财政扶贫资金21226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二是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全县农林水支出完成27499万元,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及时足额兑付各种惠农补贴6081万元;实施“四位一体”试点项目3个,安排财政补助资金1500万元;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50个,安排财政补助资金535万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1.05万亩,安排财政补助资金1350万元。三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支出完成42100万元,“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国家助学金等政策全面巩固实施,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中小学校安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四是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40546万元,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基本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继续实施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和农民工技能培训等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扩大就业和以创业促就业。五是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完成29618万元,基本公共卫生、城乡医疗救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计划生育等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四)坚持科学理财,财政改革稳步推进。一是全面实现全口径预算编制。建立起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认真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和政府性综合财务报告,财政对宏观经济调控和财政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增强。二是深入推进国库管理改革。扎实开展财政专户清理,2009年以来共撤销财政专户46个,目前保留财政专户8个;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和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正式启动运行,实现了预算执行动态监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预算执行实效进一步增强。三是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把预算执行与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机结合,全年共清理存量资金5656万元,统筹用于“三保”支出等重点领域,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四是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出台了《大姚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及资金管理办法,全年共统筹整合涉农资金21105万元,进一步规范了涉农资金整合使用、项目规划管理、绩效评价工作。五是全面加快推进PPP项目。全县共筛选储备PPP项目28个,项目总投资191亿元。其中桂花水库等6个项目纳入国家PPP项目储备库管理。

(五)强化财政管理,监管体系逐步完善。一是硬化预算约束管理。严格执行县人大批准的财政预算,预算执行中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原则,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支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进一步增强。二是高度重视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格按照预算法、担保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资产管理,规范政府债务“借、用、还”行为,杜绝违法超限额举债或违规提供担保,确保不发生系统性财政、金融和政府风险。三是全面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及时主动公开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公开流程进一步规范,内容进一步细化,范围进一步扩大,透明度不断增强,公开率达100%。四是强化政府采购管理。认真履行政府采购职能,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着力打造“阳光采购”机制,全年共审批采购预算金额6231万元,实际采购金额5851万元,节约资金380万元,节约率达6.1%。五是积极开展财政监督检查。认真组织开展覆盖县乡的财政督导和财政检查工作,努力巩固“小金库”专项治理成果,不断完善财政“大监督”工作格局,切实维护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与完整。

三、2017年财政收支运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2017年的财政收支工作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源结构单一,骨干税源缺乏,拉动性新增税源少,财政收入保持持续增长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组织收入压力大;二是县级财政自给能力不足,可支配财力少,保障发展能力仍然较弱,难以满足民生等公共事业及重点建设支出的刚性需求,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三是政府债务已进入偿债高峰期,还本付息负担较重,防范和化解财政运行风险任务艰巨。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分析把脉,找准症结,综合施策,逐项加以改进解决。

2018年工作计划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号角,我们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在2018年的财政工作中努力作为。

(一)提高认识,认真做好2018年政府经济分类科目改革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合力推进改革进程,确保改革顺利实施。继续认真贯彻和执行新《预算法》,依法加强预算管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实施新预算法,将全面理解新预算法,准确掌握新预算法的精神、原则和各项具体规定,自觉把新预算法的各项规定作为财政财务管理的行为准则,落实到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的全过程,不断提升依法理财水平。

(二)抓好财源建设,培育经济发展动能。一是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系列举措,着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切实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有效发挥减税降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效应。二是认真落实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主动服务产业经济发展,更好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加大对创新型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和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三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加快交通、水利、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承载力。四是多方筹集资金支持园区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努力创造优良投资发展环境,强化招商引资,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大姚,不断培育新的税源和经济增长点。五是创新支持方式,鼓励县域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信贷产品创新和循环贷业务,加大中小企业融资投放力度,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三)抓好收入组织,提高财政保障水平。一是坚持把抓收入放在财政工作的首位,及时将任务分解到县级各征收机构、有关部门和乡镇,按照收入均衡入库要求,挂图作战、对标对表、填平补齐。二是加强财税金融政策宏观引导,积极整合资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巩固烟草、水电、冶金、彩印等主体税源,提高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第三产业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三是密切跟踪收入预算执行情况,坚持依法征管,积极分析收入形势,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机制,坚决防止和纠正收取“过头税”以及虚增财政收入的行为,确保税收收入平稳增长。四是继续完善非税收入征管机制,严格非税收支预算管理,清理规范收费项目,强化税费征缴监管,不断提高非税收入征缴水平,确保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五是加强项目库管理,做好政策对接衔接,积极主动汇报申报,加大立项争资力度,确保申报项目资金尽快落地,力争全年向上争取资金18亿元以上,切实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四)抓好民生改善,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一是认真落实“三保”支出责任,统筹财力配置,科学安排支出预算,全面落实国家和省规定的个人待遇政策,牢牢守住“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底线。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要求,坚持厉行节约,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将有限的资金用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三是竭力支持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到位。加大精准扶贫财政保障力度,全面推进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努力构建脱贫攻坚财政投入新格局,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四是全力补齐教育、卫生短板,筑牢社会保障底线。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优质公平发展;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覆盖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等制度实施,提高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支持就业困难群体创业就业。五是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补贴发放方式,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抓好财政改革,提升公共理财水平。一是全面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坚决打破预算固化格局。按照“打破基数、统筹安排、集中财力、保障重点”的原则,建立财政资金“能进能退”的决策机制,改变部分项目支出只增不减的固化格局。二是着力深化支出经济分类改革,切实细化预算编制。按“政府预算经济分类”和“部门预算经济分类”两套科目编制和执行预算,使预算编制更加清晰、完整、细化地反映每一笔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三是深化财政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全力保障重点支出需要。进一步加大专项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坚决取消“小、散、乱”及效用不明显的专项资金,全面整合投向相近、政策目标相似的专项资金,切实解决财政资金“部门化”问题,集中更多的财力办大事。四是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提高理财水平。全面推进预算执行动态联网监督,进一步规范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科学拨付和调度资金,着力加快支出进度,努力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五是着力推进预算公开,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强化部门主体责任,提高部门预算公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细化预算公开内容,规范预算公开方式,加大预算公开监督检查力度,主动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六)抓好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加强政府债务管控,积极争取存量政府债务置换债券支持,力争将存量债务全部置换,降低融资成本。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二是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加大财政存量资金清理盘活力度,对长期趴窝的沉淀资金一律收回,调整用到保民生、补短板、增后劲的“刀刃”上,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依法完整编制采购预算。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管理机制,严格监督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四是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建立多层次合作监督模式,切实维护财经秩序,扎实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效能和效果。五是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加强部门、乡镇财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范资金使用,强化财经纪律意识,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2018年,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凝心聚力,奋力拼搏,扎实工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018年1月25日

 


上一条:大姚县司法局2017年部门决算公开表
下一条:中共大姚县委办公室2017年度部门决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