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县“四位一体”精准赋能军创企业
近年来,大姚县积极探索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深度融合的新路径,聚焦军创企业的培树与作用发挥,创新构建以“人”为基础、以“组织”为纽带、以“活动”为载体、以“机制”为保障的闭环管理体系,有效激发了退役军人的内生动力和创业热情。
一、精准“育”人,筑牢军创根基。一是精准画像,识别“潜力股”。建立退役军人创业人才信息库,动态掌握其服役经历、专业技能、就业意向和创业潜质。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精准识别有一技之长、有创业意愿、有发展潜力的退役军人66人,将其纳入军创企业重点培育对象。二是思想引领,筑牢“信念基”。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创业指导全过程,定期组织“老兵讲堂”、“创业故事分享会”,邀请优秀军创企业家讲述奋斗历程,弘扬军队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引导退役军人永葆本色、坚定信心,将个人发展融入地方建设。开展政策宣讲和形势教育,帮助退役军人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和产业发展方向。三是能力提升,赋能“创业者”。针对退役军人特点,整合资源,开展差异化、精准化的创业能力培训,开设“军营特质与商业领导力”“团队建设与执行力”等特色课程,帮助其完成从“优秀军人”到“卓越企业家”的角色转变和能力跃升,今年以来开展培训6场,覆盖退役军人136人次。
二、规范“建”组织,凝聚发展合力。一是整合资源,积极搭建“连心桥”。成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将其打造成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经验交流、互助合作的平台。促进会定期召开理事会、座谈会及走访调研活动,促进成员间业务对接与合作,形成“抱团发展”的良好态势。二是组建“智囊团”,精准“把脉”开良方。选聘一批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行业专家、资深退役军人创业者等组成“军创导师团”,根据初创期和成长期的军创企业反馈问题和发展特色,积极提供“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创业指导、技术支持和决策咨询等一体化、专业化服务,建立健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帮扶长效机制。三是部门联动,织密优质服务“协作网”。建立退役军人人社、市场监管、税务、金融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及常态化联动机制,共同梳理支持政策,简化办事流程,为军创企业提供“一站式”、“组团式”服务,解决其在注册、融资、用工、税收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今年以来共协助军创企业办理减免税收607.11万元。
三、创新“办”活动,激活军创活力。一是勇立创业创新潮头,展示军创风采。制作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宣传片,组织“军创产品展销会”“军创企业开放日”等“军创风采”系列展示活动,集中展示军创企业发展成果和退役军人创业风采,讲好大姚军创故事。二是促进银企融资对接,提供金融支持。围绕退役军人创业面临的资金短缺、融资难等问题精准发力,建立“银企对接”机制,联合农商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拥军贷”“云岭军创贷”,简化审批流程、降低贷款利率,开展专场对接会 6场,累计发放贷款23565.2万元,助力退役军人实现“战场”到“商场”、“练兵场”到“创业场”的跃升。三是拓展公益服务领域,擦亮军创品牌。组织军创企业参与“退役军人帮扶”“乡村振兴共建”等公益活动,成立“军创志愿服务队”,在社会治理、防汛救灾、人居环境整治中发挥作用,今年已开展志愿服务 5次,服务群众1500余人次,推动退役军人工作与社区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营造了“军民鱼水情谊深”的良好氛围。
四、健全“管”机制,保障闭环运转。一是建立“全周期”帮扶机制。从创业孵化、初创扶持到成长壮大,针对军创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提供差异化、接力式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形成贯穿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帮扶链条。二是完善“动态化”评估激励机制。从带动就业人数、纳税金额、公益贡献等维度进行年度考核,对优秀企业授予“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企业(基地)”称号,在政策扶持、媒体宣传上给予帮助,同时将企业负责人纳入“最美退役军人”评选范围,树立先进典型。截至今年9月,已培育军创企业668家,其中年产值超千万元的军创企业3家、带动就业500余人。三是构建“常态化”联系反馈机制。落实工作人员分片联系军创企业制度,定期走访,及时了解企业诉求和思想动态。建立问题收集、研判、反馈、解决的快速响应通道,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效能”的工作闭环。
| 已是首条 |
| 下一条:搭建平台+挖掘岗位 拓宽退役军人就业渠道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