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坚持生态环保立县战略 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思路

索 引 号:115323260151757350-/2021-1226103 公文目录:统计分析及解读 发文机构:大姚县政府办 主 题 词: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12日 文  号: 标  题:坚持生态环保立县战略 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思路

——大姚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小析

 

按《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分类考核评价办法》,2016年大姚县在全省26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中考核评分结果居第二名,获得全省“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殊荣。这对大姚县是极大的鼓舞与鞭策。现将大姚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作简要分析:

一、坚持生态环保立县战略,创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大姚县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东邻永仁、元谋县,南同姚安、牟定县毗邻,西和大理州祥云、宾川县接壤,北濒金沙江与丽江市永胜、华坪县隔江相望。全县国土面积4031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81.7%。地处金沙江中游,滇中高原中山深切割侵蚀及丘陵侵蚀地带,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海拔3657米的百草岭主峰帽台山是楚雄彝州境内最高峰,最低海拔1023米,落差405米的三潭瀑布有西南第一高瀑称号。属国家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生态功能重要,生态系统脆弱,云南省把大姚县确定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县”,2016年获国务院批准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全县现设8镇4乡,户籍总人口28.02万人、常住人口27.92万人(在全省79位),有汉、彝、回、傣、傈僳、苗等22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36.6%;传统意义的农业人口20.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3.2%,常用耕地面积24.54万亩,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末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554人。

   (一)创新思路抓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及脱贫攻坚战略举措的支持指引下,历届大姚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统筹规划,共同推进。遵循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考察云南希望云南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指示,在“十三五”规划中,大姚县立足“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县域经济发展指导思想上进一步明确了“实施绿色产业富民、新型工业强县、科技人才兴县、宜居县城活商、生态环保立县五大战略”,坚持绿色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创建“全国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楚北对外开放合作重要门户”为定位目标,规划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强化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两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一是努力建设全国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围绕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要求,实施“绿色产业富民”战略,从大姚山区面积大、生物多样性、立体气候特点突出的实际出发,以转型升级为重点,加快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积极推动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实施质量强县战略,注重品牌开发和保护,培强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围绕国家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源政策导向,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加快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建设,建设全省清洁能源示范基地;进一步挖掘区域特色民族历史文化,依托县内独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景观,发展民族风情和生态观光旅游,建设全省知名的文化旅游名县。通过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加工业、清洁能源和文化旅游产业,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全国绿色产业示范基地。二是努力建设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围绕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的要求,以创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级生态县、全国文明县城”为抓手,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一体化建设,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覆盖、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完善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发展机制,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三是努力打造楚北对外开放合作重要门户:发挥大姚位于楚雄、大理、丽江、攀枝花四个州市交汇点的地理区位,努力破解交通瓶颈,加强区域间经济、社会、人文交流合作,提高开放合作水平,主动融入昆攀经济带和金沙江经济带,把大姚建设成为楚北对外开放合作重要门户。

   (二)统筹协调抓发展。为全面推动和促进全省县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协调发展、跨越发展,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了《云南省“三农”发展综合考评办法(试行)》、《云南省贫困退出机制实施方案》、《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分类考核评价办法》、《云南省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等重要考核文件,大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一系列文件统筹协调研究贯彻,将各项相关指标在县委、县政府对各部门、乡镇的《年度综合绩效考核评价实施方案》统筹进行分解考核,抓好落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是实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的重要论述,作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坚持以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为基本原则,在县域经济发展上,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富民强县目标,依托大姚的自然禀赋、历史文化、人力资源及产业基础,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更好地发挥非自然资源要素的作用,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发展新兴产业,重点规划发展“绿色食品、新型能源、冶金矿产、轻纺加工、生物医药、文化旅游”六大产业。一是主攻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大力培植核桃、花椒、板栗、华山松、芒果、野生食用菌、特色畜牧业、绿色蔬菜瓜果、优质谷物、豆类、薯类、蚕桑等特色优势农产业,以科技创新提高绿色食品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全县粮食、烤烟、蔬菜、猪牛羊肉产量在全省分别居59、48、46、64位,核桃面积发展到162.3万亩、花椒面积40.03万亩、园林水果面积15.8万亩、桑园面积7.64万亩,核桃、花椒、桑园面积及产量居楚雄州首位(核桃在全省居第二位),被国家林业草原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大姚核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有4个农产品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10个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到2016年全县共有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及技术服务的法人经济组织547个,有21户农业龙头企业(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户),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生产工业企业发展到12户,绿色农产品产业链不断拓展延伸,大姚被认定为省级生物产业工业示范园区。2016年绿色食品产业增加值对全县GDP增长的贡献率达32.8%,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升的同时满足了城乡居民对优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拉动了广大农村群众的快速脱贫增收致富,更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相得益彰。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来自于绿色食品生产及其他生物资源开发的收入占比达31.1%,在12万的山区、半山区农民收入中占到65%以上,仅核桃产业就带动了9.9万农村群众增收。二是结合国家产业导向,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共建成11个清洁能源发电项目,总装机达31.393万千瓦,其中:水电11.593万千瓦、风电17.8万千瓦、太阳能并网光伏电站2万千瓦,清洁能源产业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发展新型工业。以园区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着力实施规模工业企业培育工程,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彩印、包装用品制造、缫丝、棉纺、丝织、林产品加工、人造板制造、塑料制品、机械配件及金属制品等加工制造工业,全县工业增加值在全省66位;四是着力“诚信大姚”、“平安和谐大姚”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打响“祭拜先圣孔子、攀登彝州高峰、体验民族风情、探险三潭奇景、品尝核桃美食”文化旅游品牌及民族文化、民族服饰等产业化开发;五是以生态宜居县城为取向的房地产业及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2016年大姚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28∶34∶38,产业特色日益凸显、经济发展活力日益增强,重点产业体系建设初具规模,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县域农业产业化提升、新型工业化提速、特色城镇化提质。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排名2013年在全省129个县(市、区)中居58位,2016年在全省113个县(市)中居36位。

二、县域经济发展短板及主要存在问题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2016年大姚县人均生产总值23130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3.9%,在129个县(市、区)中68位,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36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84元,在129个县(市、区)中排74位。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分类考核26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中,12项21个具体考核指标,大姚县在前3位的指标有7个,10位以后的指标有8个: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5.8%)14位、人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690)18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8836元)12位、地区人才密度(5.51%)14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1.95%)15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任务完成率(101.49%)17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任务完成率(103.39%)13位、自然湿地保护率(3.61%)19位。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难度大。作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经济的制约因素更多、更紧。大姚曾是有名的“滇中铜都”(有上世纪70年代中期建成投产的云南冶金铜矿—大姚六苴铜矿),随着矿产资源日益枯竭,产业转型发展的“短板效应”短期内难以消除。三是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仍较薄弱,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活力不足。大姚地处滇中西北部,相对远离城市辐射,至今大姚县跨区域干线高等级公路还处于规划建设阶段,经济地理区位处于边缘化,县、乡、村交通路网不畅、覆盖不均衡、路面等级低,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仍较为突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有效灌溉程度低,工程性、资源性缺水等制约城乡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对国家和省级资金依赖度高,自身创新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活力差。四是脱贫攻坚任务压力大。大姚县有农村贫困人口28554人,贫困发生率13.81%,特别是沿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和环百草岭冷凉地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群众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差,发展产业脱贫任务难度较大。五是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任务重。大姚县境内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地质环境复杂,加之自2000年以来连续发生6级以上破坏性强烈地震及2010年以来持续干旱,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纳入监测点169个),保护森林、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治理泥石流滑坡等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任重道远。

三、加强重点产业发展,推进全面小康建设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我县《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要达10%以上的目标。我们必须坚定发展信心,在“十三五”及今后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中,全力加强重点产业建设发展,为推进全面小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经济支撑。

(一)坚持科学发展。要牢固树立加快重点产业发展就是科学发展的意识。按照“全国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楚北对外开放合作重要门户”的发展定位,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补短板、扬长板,坚持以资源变现资本、以园区聚集要素、以引资助推发展、以机制激活开放、以“五网建设”优化区位、以“五创”提升竞争软实力,把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建设协同推进,推动重点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二)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一是要坚持“绿色产业富民”战略,充分发挥我县生态气候及生物资源优势,顺应人们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攻方向,以构建农业产业体系为主要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为保障,继续着力抓好核桃、蚕桑、花椒 、中药材以及优质粮烟畜、特色经济林果(板栗、华山松等)、优质蔬菜、优质水果、渔业养殖等基地建设,增强生态、安全、稳定的特色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安全可靠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支撑鼓励农业经营方式创新,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庄)、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加快发展。二是要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推动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提高加工能力和水平,注重品牌开发和保护,通过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的精深加工能力,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实现农产品增值和农民增收。三是要增强市场变化应对能力。针对近年来如核桃、蚕茧等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起伏较大的趋势,建议积极研究财政支持、企业为主、农户参与的农产品收储价格调节及产业发展基金,引导龙头企业(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创新农产品营销服务,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使龙头企业、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增强对农户的带动能力。

(三)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实施规模工业培植工程。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体制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为前提,以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打造创新型、开放型和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产业为核心,实施品牌、标准、专利战略,打造一批骨干企业、知名品牌,推动重点产业加快发展。一是要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围绕国家省州产业发展导向,结合我县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产业集聚,扩充金碧工业片区,完善南山坝工业片区、六苴桂花片区,建设环城(金碧、龙街、赵家店、新街、石羊)新能源片区。创新园区开发模式和招商方式,采取“以园招商、以项目招商、以商建园、以商兴园”多种方式和“PPP模式”,加快园区道路、供电、供排水以及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承载能力;引进大型企业集团,加快配套中小企业聚集,逐步形成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协作的产业集群。二是要大力实施规模工业培植工程。支持楚雄矿冶加快持续接替工程建设及技改,进一步整合县内矿产资源,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大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监管力度,进一步发挥好冶金矿产业在县域经济中“压仓石”作用;继续抓好水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开发建设,尽快把大姚建成全省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大力协调好已建成电站的发电并网、产值利税分成相关工作,使资源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培强壮大绿色能源产业;继续引进和培植一批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实力强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延伸绿色食品产业链,加大产品出口力度,努力将绿色食品加工业培植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继续支持彩印、包装、棉纺、缫丝、林木产品加工等企业扩大产能,加快七彩织绸项目建设,提升轻纺工业产品的技术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拓展市场空间;支持帮助金碧制药、机械配件等企业加快完成技改搬迁,金碧制药尽快通过新一轮GMP认证,引导企业进一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激活发展创新机制,加大新产品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要以培植培强财政税源税基、增加社会就业为主攻方向,选准产业转移的承接点,努力承接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产业,积极承接关联配套产业,引进缺失链、补强薄弱链、提升关键链,推动由承接企业向承接产业转变,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四)加快三产的融合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的提升发展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客观需要,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根据第三产业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实事求是制定第三产业各行业发展规划,明确第三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政策导向和重点发展行业;成立第三产业的综合协调机构,协调管理服务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同时要高度重视第三产业发展项目的规划及立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规划建设一批功能齐备、档次较高、辐射带动力强的专业特色市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共同发展。二是要着力提高市场化程度,提升行业规模。认真贯彻落实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放宽社会资本进入教育、卫生、金融、保险、文化、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的限制,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研究制定促进第三产业行业企业的市场公平竞争机制,鼓励竞争,提高第三产业市场化程度,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效率。三是要坚持加快推进城镇化。城镇是第三产业发展的载体,第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城镇化。要继续着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改善农转城居民的生产与生活条件,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制度建设,推动城镇经济社会繁荣,从根本上为第三产业奠定发展基础和拓展发展空间。要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加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增强居民消费信心,积极引导乡居民扩大消费,鼓励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拓展消费领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扩大消费需求。

 

 

撰稿:肖文峰                   审稿:张海燕               

大姚县统计局                         2017年9月12日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