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镇位于大姚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7公里,东南与金碧镇接壤,东北与六苴镇、昙华乡相连,南邻金碧镇凉桥,西靠石羊镇,耕地面积26967亩,人均耕地1.03亩,其中水田有19912亩,旱地有7055亩。全镇辖8个村委会,1个社区,共112个村民组,10291户27368人,新街镇是县城通往北部、西北部8个乡镇的重要连接点,是大姚北进西六线、瓦湾线,西北进姚石线战略要冲,是大姚的西北门。境内最高峰为龙山顶,海拔2548米,最低点团山村,海拔1880米,平均海拔2214米,镇政府驻地海拔1900米,境内为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1摄氏度。2016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28820万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875.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3732万元,招商引资完成协议投资16300 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8330元。
新街镇镇情有四个特点,一是水利条件较好。全镇有小(一)型水库6件,小(二)型水库9件,1万立方米以上小坝塘51件,小坝塘182件,水池、水窖3003件,水库坝塘总蓄水量1620万立方米,是大姚县水利条件最好的乡镇,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二是高原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达6万亩。完成新植桑园1900亩,年养种4763张,产茧92.7吨,均价44.6元,产值达387.8万元。烤烟移栽7600亩,推广烤烟滴灌1000亩,在全县率先完成95万公斤的烤烟收购任务,均价30.9元,居全县第一,产值达2939.3万元。大力发展特色蔬菜,种植魔芋2000亩、山药800亩、百合200亩、反季节蔬菜800亩,结合永丰湖片区开发种植鄂莲6号、太空36号莲藕500亩,向日葵80亩。在碧么贫困行政村推广种植日本“凌西1寸”新品种蚕豆300亩。在大古衙贫困行政村推广种植羊肚菌10亩。在小古衙施湾、大古衙大桃树、吴 家种植高产玉米310亩。着力打造畜牧养殖示范区,发展大牲畜规模养殖、家禽规模养殖达203户,肉类产量达5208.9吨,畜牧业产值达1.5亿元。实施退耕还林1000亩、异地植被恢复造林 4809亩、封山育林4700亩、补植补造490亩。实施核桃提质增效5685亩,核桃产量达460吨,产值达1212万元。花椒提质增效3120亩,花椒产量达142吨,产值达680万元。板栗产量1767吨,产值达1366万元。2011年,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现代农业特色小镇。2015年,被州人民政府确定为30个州级重点示范乡镇之一。三是生态良好。全镇森林覆盖率达67.1%,近年来,大力发展核桃、花椒、蚕桑、板栗、中药材等绿色产业,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镇内8个村居委会被州级命名为“州级生态村”,2016年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四是旅游资源丰富。境内龙山和永丰湖风景秀美。龙山是云南名山之一,也是佛教圣地,有七寺两庵二百八十余尊塔林,其石林寺始建于唐二十三年(公元736年),是历代僧官居住之所。龙山山俊、岩奇、林郁、寺巍,是炎热盛夏避暑地、自驾旅游休闲地。永丰湖风景区位于姚石公路旁,距南永公路2公里,距大姚县城3公里,风景区面积6平方公里,湿地保护约3000亩,湖岛林地面积500亩。环湖风景优美,生态良好,是经大姚石羊孔庙、昙华山景区的必经之地。
近3年小城镇建设情况。一是全面推进镇村人居环境建设。投入资金180万元,新建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厂一座,采购6吨后装式压缩和钩臂式垃圾车各1辆,集镇区设置果皮箱50个,购置垃圾桶431只,镇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80%。以镇政府所在地、公路沿线为重点,以“净美集镇、净美村、净美路”活动为抓手,集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新街镇集镇垃圾清运收费报批已完成,集镇垃圾清运收费机制基本完善。同时深入开展公路沿线绿化工作,西六线、姚石线、瓦湾线45公里的过境交通沿线绿化种植树木4.3万余株。二是加快集镇建设步伐。整合美丽乡村和州级重点示范镇建设资金300万元,完成了集镇区主街 道雨污分流和新竹路建设。三是加快镇村公厕建设。2017年,我镇计划新建集镇二类公厕2座,行政村三类公厕8座,目前施工图纸,建设选址工作已完成,能在今年4月份以前实施完成并投入使用。四是加快永丰湖片区项目建设。今年将投入2.5亿元,启动大姚县永丰湖片区沿湖堤岸景观、自行车栈道、风雨桥、环湖北路建设,现施工图、征地工作已完成,春节后可全面启动。五是实行政事分离,通过对卫生保洁权、自来水管理权、畜禽市场管理权公开向社会出让,解决了集镇综合管理无资金来源的问题。加强了集镇管理队伍,新建了2个临时交易市场,改造了畜禽市场,新修了停车带,拆除了部分违章建筑,扩大了集镇清扫范围,集镇实现划行归市,交通秩序有序管理,集镇综合管理走上市场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小城镇建设工作成效
(一)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为重要保障,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突破口,确保农业产业持续稳步推进。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达6万亩。完成新植桑园1900亩,年养种4763张,产茧92.7吨,均价44.6元,产值达387.8万元。烤烟移栽7600亩,推广烤烟滴灌1000亩,在全县率先完成95万公斤的烤烟收购任务,均价30.9元,居全县第一,产值达2939.3万元。大力发展特色蔬菜,种植魔芋2000亩、山药800亩、百合200亩、反季节蔬菜800亩,结合永丰湖片区开发种植鄂莲6号、太空36号莲藕500亩,向日葵80亩。在碧么贫困行政村推广种植日本“凌西1寸”新品种蚕豆300亩。在大古衙贫困行政村推广种植羊肚菌10亩。在小古衙施湾、大古衙大桃树、吴家种植高产玉米310亩。着力打造畜牧养殖示范区,发展大牲畜规模养殖、家禽规模养殖达203户,肉类产量达5208.9吨,畜牧业产值达1.5亿元。实施退耕还林1000亩、异地植被恢复造林4809亩、封山育林4700亩、补植补造490亩。实施核桃提质增效5685亩,花椒提质增效3120亩,核桃产量达460吨,产值达1212万元。花椒产量达142吨,产值达680万元。板栗产量1767吨,产值达1366万元。
(二)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
新街集镇四面环山,森林植被较好。西河、大冲河穿镇而过,河堤杨柳依依,景色宜人。镇区划行归市,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管理到位,车辆停放有序,全镇秩序井然。近几年,全镇建设了碧么孙家山、屏凤山、杨家坡、大梨园,团山黎家冲、梅溪村等一批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三)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
龙山佛教文化。龙山距离大姚县城30公里,其山势巍峨,侧视如佛掌捧盂,远眺似露盘擎天,岩则峻而攒结,水则幽而呜咽,山多石、多松。海拔2548米,景色秀丽,风景迷人,树林茂盛,古树参天,冬去山清水秀,春来鸟语花香。当红日初升时,站在龙山之巅,可观赏“旭日东升”的壮丽景象,固有“龙山旭日”之称。全山林茂泉丰,山路古木抚风,处处嫩叶听雨,历史上佛教文化比较发达,与被誉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宾川鸡足山遥相呼应。龙山是云南名山之一,也是佛教圣地,有七寺两庵二百八十余尊塔林,其石林寺始建于唐二十三年(公元736年),是历代僧官居住之所。龙山山俊、岩奇、林郁、寺巍,是炎热盛夏避暑地、自驾旅游休闲地。花灯艺术乡。新街花灯文化源远流长,素有“花灯之乡”的美誉。现有大麦地、小古衙等6支农民文艺演出队,每年通过举办“元宵节”,参加农民文艺汇演及全县大型活动演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受群众喜爱和好评。
永丰湖文化旅游。永丰湖片区扶贫综合开发项目是大姚县“十三五”规划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开发建设将遵循“保护优先、注重文化、科学修复、可持续发展、适度开发、合理利用”原则,整合土地整理、库塘清淤、危房改造、特色种植、水产养殖等项目。项目建设按照“一方山水、两线风光、三分水域、四季花田、五里果香、六大功能板块”的功能定位进行开发。实施“生态湿地保护、自行车环湖游道、水上游赏、特色水生经济作物种植、特色水产品养殖以及3个环湖特色村落的提升改造”等六大主题功能片区和47个景观节点的建设,全力打造“湖光山色、野鸭闲游、荷花偷笑、梅坞深处、农户炊烟”的意境,体现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承接大姚石羊古镇、百草岭风景区、昙华山民族文化旅游区、三潭瀑布景区、湾碧乡观音岩电站高峡平湖景区及元谋土林、永仁县方山景区的中心景点,并将把大理宾川鸡足山、石羊古镇、三潭瀑布景区、元谋土林连成一线,形成一条新的旅游路线。从而撬动整个滇西北旅游产业开发,为打造楚雄州旅游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对完善云南省旅游产业结构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
交通便利。新街镇位于大姚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7公里,是县城通往北部、西北部8个乡镇的重要连接点,是大姚北进西六线、瓦湾线,西北进姚石线战略要冲。群众出行条件持续改善,硬化通村道路53公里、村内户外道路16.5公里,新修村组道路11.5公里,全镇9个村(居)委会全部通达水泥路,所有村内户外道路全部硬化。公用设施进一步完善。电力通信持续完善,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全面结束,农村户表改造率达100%,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通讯网络覆盖率达100%,信息化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有线宽带覆盖9个村(居)委会。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机制体制创新,利用民政、计生、劳动保障、新农合、新农保便民服务窗口外,同时在扶贫办新开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扶贫贷款等便民服务窗口,进一步方便群众便民事项办理,切实办好利民实事。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全镇的头等大事,突出以民事纠纷、涉法涉诉、民生诉求为稳控重点领域,着力化解信访矛盾,确保辖区稳定。
(五)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发展理念。妥善处理经济建设与历史发展、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集镇的整体效益。树立经营集镇的理念,发挥集镇资源的最大效益。加强集镇空间结构调整,拓宽集镇发展空间,突出集镇特色与文化品质,提高集镇的竞争力。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组,高位推动工作。及时召开党委会议,深入贯彻落实省、州、县城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先后下发了《大姚县新街特色小镇建设实施方案》、《大姚县新街镇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对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和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进行全面安排部署。集镇治理。实行政事分离,通过对卫生保洁权、自来水管理权、畜禽市场管理权公开向社会出让,解决了集镇综合管理无资金来源的问题。加强了集镇管理队伍,新建了2个临时交易市场,改造了畜禽市场,新修了停车带,拆除了部分违章建筑,扩大了集镇清扫范围,集镇实现划行归市,交通秩序有序管理,集镇综合管理走上市场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农村环境整治。深入开展镇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流转土地8.2亩新建了临时垃圾填埋场一个,解决了垃圾无处填埋的问题。实行镇村组卫生整治集体联动,将姚石线、瓦湾线、西六线45公里的县乡公路过境段和集镇,划分为14个环境卫生整治责任区,明确整治的责任区域和责任人员,每月集中开展卫生整治。成立环境卫生整治监督评议小组,建立“净美集镇、净美村、净美路”评比考核奖惩机制,镇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投资50万元在镇主干线45公里沿途种植了樱桃、樱花、三角梅等绿化树种。不断加强生态建设,新街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
当前小城镇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新街镇小城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当前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我镇虽有较好基础,在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从长远发展和整体功能、发展的定位上看,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投入不足。资金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根本动力,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二是机制不全。目前虽然对集镇和农村综合整治进行了探索,但还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仍然还需要完善镇村建管机制。三是用地紧缺。用地计划指标严重不足,土地后备资源十分短缺,土地利用空间无法拓展。四是产业弱小。我镇是传统农业镇,农业产业还属于小、散、弱状态,第二、三产业对镇域经济发展贡献还不明显,还难以有效支撑集镇建设。
发展目标及政策措施
(一)到2020年总体发展目标及年度目标
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突破集镇建管滞后和产业特色优势不明显“两大瓶颈”,突出脱贫攻坚、永丰湖片区扶贫综合开发、提升镇村人居环境“三个重点”,打响观光旅游地、特色农业镇、花灯艺术乡、产业融合区“四张名片”,实施绿色产业富民、资源开发强镇、科技文化兴镇、宜居乡村活商、生态环保美镇“五大战略”,培强优质粮烟、特色果蔬、生态养殖、观光花卉、新型能源、休闲度假“六大产业”,努力把新街建设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特色小镇、全州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全县生态旅游突破区”。
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经济发展保持持续较快增长,全镇农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以上,到2020年,达40904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到2020年达12698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入完成县下达的任务。产业结构调整得到优化,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开放性、创新性经济新格局初步形成。
(二)近期工作安排
1.培产业,多措并举促增收。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农增收致富。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为重要保障,加快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巩固提升粮烟畜传统产业。认真实施优质粮食安全工程,开展粮食高产创建,以小古衙、新街、团山为重点区域,全镇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9万亩以上。以大古衙、碧么为重点,大力推进现代烟草业建设,巩固提升烤烟支柱地位,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7600亩左右,完成烟叶年收购95万公斤,产值达2900万元以上。以碧么、夏家坝、小古衙、芦川、大桥等为重点,发展优质肉牛、肉羊、家禽等养殖业,积极发展养殖大户、养殖专业村,以规模化标准为重点,优化畜牧业发展布局,出栏畜禽21.7万头(只),实现畜牧业产值1.3亿元。实现蚕桑、核桃、花椒产业提质增效。以大桥、碧么、新街为重点,全面实施核桃集约化经营,加强核桃管护,提升核桃烘烤技术,实现核桃提质增效4600亩,实现产值达1400万元。抓好花椒中耕管理、加工等环节的技术推广,提质增效3000亩,实现产值820万元。以大桥、芦川、斑竹箐、夏家坝、小古衙为重点,新植桑园1200亩,加强蚕桑主产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推广,提高栽桑养蚕技术水平。培植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挥新街区位优势,以示范样板为引领,着力在特色果蔬产业发展上取得明显突破。继续抓好高产创建、高效节水、间作套种等科技措施落实, 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提升土地产出率。
2.抓统筹,综合施策建城乡。坚持把改善镇村基础条件、提高管治水平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集镇区建设方面。突出抓好集镇区内部新道路开发建设,拉大集镇框架,扩大集镇面积,抓好新街镇棚户区改造,对集镇街道,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提升改造;人居环境提升方面,以乡集镇和农村的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公厕建设为重点,全面启动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建设,牵头做好新街镇、六苴镇、昙华乡三个乡镇共建共享生活垃圾填埋场前期工作,年内完成全镇垃圾清运收费听证和批复工作。镇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生态村”、“净美村”创建,切实抓好集镇管理和乡村道路绿化工作。继续实施林地保护及清理整治、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骨干生态工程,确保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强化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3.抓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抓住“五网”建设机遇,培育发展的新动能。优化整合省州县扶贫和财政一事一议奖补等项目,加大村组道路建设投入,实现全镇20户以上自然村道路硬化。通过向上争取列项,完成碧么至石羊清河、大古衙至石羊柳树、大桥至石羊岔河、大桥至金碧大坡4条总里程75公里的乡际公路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省州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综合片区开发项目,大力推进节水改造工程。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改革,提升农田水利设施整体水平。优先解决水资源缺乏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优化镇村供水管网,确保群众饮水安全。重点解决村内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人畜混居等突出问题。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抓好农村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增强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业态。
4.抓挖掘,弘扬优秀文化。
通过努力,把新街镇打造成为楚雄州“花灯之乡”。加快现代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形成规模化、示范化特色农业观光区,观光带,做好特色农产品推广。加快龙山文化旅游线路开发,以文化旅游促进经济增长。乡域旅游总体布局乡域旅游总体格局为:“一心”、“两带”、“四区”。“一心”——以“花灯之乡”作为打造重点,在新街集镇新建花灯元宵大观园“两带”——姚石公路沿线蚕桑、核桃观光经济带,西六公路沿线现代粮烟观光经济带。“四区”——一为北部特色农业旅游示范区,二为中部坝区粮烟观光区,三为龙山旅游风景区,四为南部山地特色种植观光区。
5.抓改革,提升体制机制建设。
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快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规范政府运行机制,严格执行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程序,切实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强化权力监督制约。制机制,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认真贯彻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全面整治庸政懒政怠政,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三)省级支持政策
1.《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云政发〔2011〕101号;
2.《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全省建制镇供水、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云建村函〔2014〕37号);
3.《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申报2016年省级规划示范村的通知》(云建村函〔2014〕40号);
4.《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的意见》(云政发〔2013〕102号)。
(四)州级支持政策
1.《中共楚雄州委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见(试行)》(楚委〔2014〕10号);
2.《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30个州级重点示范乡镇建设的通知》(楚政办通〔2015〕9号);
3.《中共楚雄州委办公室 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楚雄州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楚政通〔2014〕5号)。
(五)县级支持政策
1.《大姚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姚县加快推进特色示范小镇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大政发〔2016〕120号);
2.《中共大姚县委办公室 大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大姚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大办发〔2016〕45号);
3.《中共大姚县委办公室 大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姚县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大办发〔2016〕40号)。
主办单位:大姚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大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地址:大姚县金碧镇金平路政务中心 联系电话:0878-6222279
滇ICP备05001067号 网站标识码:5323260002 滇公网安备 532326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