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大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姚县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整县推进全域治理(管控)工作方案的通知

索 引 号:115323260151757350-/2025-0411002 公文目录:政府文件 发文机构:大姚县政府办 主 题 词: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11日 文  号:大政办发〔2025〕10号 标  题:大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姚县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整县推进全域治理(管控)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

现将《大姚县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整县推进全域治理(管控)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5年4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大姚县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整县推进全域治理(管控)工作方案

为加快补齐我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全面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水平,进一步改善全县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根据《楚雄州农村生活污水整州推进全域治理(管控)工作方案》《大姚县农村生活污水全域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县情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整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全域治理(管控),达到“四有六无”的标准,建设“五好四美”和美乡村,全县128个行政村1308个自然村全部完成有效治理(管控),不出现农村黑臭水体,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长效管护机制,稳定实现“污水无横流、环境无臭味、群众无怨言”的治理成效。

(二)年度目标

2025年:对照《大姚县农村生活污水全域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查缺补漏,优先完成州县排查出的未治理自然村、行政村治理任务和120个提质增效自然村,整体推进,确保年底真正实现全县行政村、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100%,成果通过县级验收。

2026年:对治理成效开展提标改造,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水平,完成辖区“60%”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提质增效任务。

2027年:完成剩余“40%”行政村提质增效任务,全面巩固提升,达到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治理设施完善,运行管护机制健全,彻底解决农村污水横流问题,人居环境大幅改善,整县建成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二、重点任务

(一)准确把握标准,分类推进治理。坚持因地制宜,以农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治理为主,按照“三基本”: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公共空间基本没有生活污水乱倒乱排现象;基本闻不到臭味,公共空间或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黑臭水体、臭水沟、臭水坑等;基本听不到村民怨言,治理成效为多数村民群众认可”标准要求,不搞“一刀切”,推动以资源化利用为主导模式的全域治理(管控),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效果好的治理方式。对问题设施村庄开展提标改造,对未治理的自然村和完成治理的问题村按照“三基本”标准开展。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州生态环境局大姚分局

(二)科学规划引领,统筹全域治理。统筹考虑村庄发展定位、人居环境、生态保护、村庄道路等条件 ,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纳入实用性村庄规划 ,根据村庄地形地势 ,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和预留用地。建立乡镇集镇与周边村庄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机制,推进乡镇集镇污水收集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实行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运行和统一管理。责任单位:乡镇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州生态环境局大姚分局

)明确技术路线,一村一策施治。各乡镇要结合各村实际,因村因户施策,落实“问需于农、 问计于农、 问效于农 ”,大力推广“小三格”“大三格”+资源化利用等简易治理,以自然村为单元 ,充分听取农户意见,自下而上科学制定“一村一策 ”,确保治理项目实施、治理成效得到群众认可。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州生态环境局大姚分局

(四)规范项目实施,突出治理成效。聚焦治理目标任务,科学统筹,有序组织实施。强化治理方案制定、施工、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监管, 严把工程质量关,加强治理技术指导帮扶 ;发动村民全过程参与 ,接受群众监督,突出治理成效。按照“村级初验、乡镇审验、县级终验 ”的程序和要求,开展治理成效核查验收。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州生态环境局大姚分局

(五)坚持以点带面,打造示范样板积极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及地方财政预算,用活“七个一点”多元投入机制,结合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一批“治理成效显著、技术模式可行、群众满意度高”的示范村,总结推广“分散处理+资源化利用”“小型集中收集+生态消纳+污水变肥水”“小三格+大三格+氧化塘+资源化利用”等典型经验,形成可复制的县域治理模式,以点带面推动全域治理水平提升。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州生态环境局大姚分局

加强设施巡查,分类推进整改。对所有已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自然村开展设施运行情况排查,特别关注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等动力设施排查,形成排查整改清单。对排查发现问题,能立行立改的立即整改,无法立行立改的科学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治理设施高效运行。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州生态环境局大姚分局

(七)健全管护机制,长久发挥效益。坚持因地制宜 ,采取多元化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坚持以乡镇政府主责,以村庄自主运营为主、委托第三方运行维护等模式组合,明确管护主体,建立职能部门监督、乡镇主责、运维单位、村(社区)委员会、村民共同参与管护机制。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管护和监督管理纳入村规民约 ,落实设施运行日常管护。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受益农户缴费制度。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州生态环境局大姚分局

三、实施步骤

(一)摸底排查阶段(2025年1月—2025年4月30日)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展再排查,对照“三基本”标准开展自查自评,重点核查治理覆盖率、设施运行、管护制度、尾水利用及群众满意度等情况,分类建立任务清单,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同步落实管护主体与运维制度。各乡镇未完成治理村庄“一村一策 ”、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排查整改清单分别于当年3月31日、4月30日前报州生态环境局大姚分局。

(二)攻坚治理阶段:(2025年5月1日—2025年10月31日),各乡镇对排查出未完成治理的村、组,认真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按照《大姚县农村生活污水全域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攻坚克难,全力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全域治理任务。

(三)乡镇自查自验:(2025年11月1日—2025年11月30日),完成乡镇核验。(完成治理即可组织)

(四)县级成效核查:(2025年11月1日—2025年12月31日)完成乡镇核验的及时申请县级验收,县人居办组织县级终验,乡镇自查核验与县级终验压茬进行。

(五)巩固提升阶段:(2026年1月1日—2027年12月31日)总结经验做法,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农村污水治理动态监测与问题整改机制,确保治理成效长期稳定。县人居办根据实际情况,于每年年初下达每年提质增效任务,按要求完成。

四、有关要求

(一)强化责任落实。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级各有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按照2024年印发的《大姚县农村生活污水全域治理工作实施方案》部署要求和职责分工,压实乡镇政府主体、村级组织协调及部门监管责任,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各乡镇要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推动“一村一策”落地见效,加快问题排查整改,把更多精力放在抓工作落实上,主动想、扎实干、看结果,走出一条具有大姚特色的治污水好路子,确保整县推进全域治理(管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强化督查考核。将农村污水治理纳入大比拼考核体系,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对工作滞后、成效不佳的乡镇通报约谈。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升工作专班要加强对各乡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调度、通报、考核等工作机制。建立群众监督渠道,通过举报热线、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及时回应民生诉求,确保治理工作务实见效。

加大宣传引导。通过群众会、院坝协商、村规民约、科普培训、典型案例宣传等方式,普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运行维护基本知识,增强村民环保意识,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污水治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附件 :大姚县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全域治理(管控)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

附件

大姚县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全域治理(管控)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

乡镇

纳入治理行政村数

纳入治理自然村数

乡镇核实治理现状数据

全域治理(管控)2025年任务目标

累计完成治理行政村数

未治理行政村

已治理

自然村

未治理自然村

行政村治理率(%

需开展提质增效自然村

累计完成治理行政村数

新增治理行政村数

行政村治理(管控)率(%

新增治自然村数

提质增效自然村数

自然村治理(管控)率(%

大姚县

128

1308

113

15

1128

180

88.28%

120

128

15

100%

180

120

100%

1

金碧镇

26

232

25

1

202

30

96.15%

101

26

1

100%

30

101

100%

2

石羊镇

14

195

13

1

172

23

92.86%

8

14

1

100%

23

8

100%

3

赵家店镇

12

114

12

0

111

3

100%

0

12

0

100%

3

0

100%

4

三岔河镇

9

92

8

1

85

7

88.89%

1

9

1

100%

7

1

100%

5

龙街镇

8

108

8

0

108

0

100%

3

8

0

100%

0

3

100%

6

六苴镇

8

106

8

0

96

10

100%

1

8

0

100%

10

1

100%

7

新街镇

9

114

3

6

61

53

33.33%

0

9

6

100%

53

0

100%

8

桂花镇

9

64

7

2

61

3

77.78%

3

9

2

100%

3

3

100%

9

昙华乡

7

74

7

0

63

11

100%

0

7

0

100%

11

0

100%

10

湾碧乡

12

84

11

1

60

24

91.67%

3

12

1

100%

24

3

100%

11

三台乡

8

77

8

0

77

0

100%

0

8

0

100%

0

0

100%

12

铁锁乡

6

48

3

3

32

16

50%

0

6

3

100%

16

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