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关于大姚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索 引 号:dyx002-/2022-0116002 公文目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发文机构:大姚县发展改革局 主 题 词: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03日 文  号: 标  题:关于大姚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7年2月24日在大姚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大姚县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大姚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县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查,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大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扩大的严峻形势,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务会的监督指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年初人大会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州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抓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十项专项行动”为抓手,着力打好“五网”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精准脱贫和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四大攻坚战”,突出稳增长、抓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等工作重点,国民经济在严峻挑战中砥砺前行,全县总体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据统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64.56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1.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88.4亿元,增长3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4.56亿元,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21.46亿元,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96亿元,增长12.6%;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9309元、8836元,分别增长9.3%、1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1%;城镇登记失业率3.02%;人口自然增长率4.5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34.7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已完成州下达目标。

(一)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一是农村经济稳健增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4.9亿元,增长5.9%;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4亿元,增长5.8%。全年粮食产量14.67万吨,增长2.69%;种植烤烟6.34万亩,完成烟叶收购776.5万公斤,实现产值2.34亿元,均价达30.14元,烟农户均收入3.53万元;发展畜禽规模养殖1200户,全年肉类总产量3.9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11.4亿元;水产养殖面积1.25万亩,水产品产量1611吨。完成核桃提质增效10.3万亩和258座核桃烘烤房项目建设,核桃产量2.9万吨,产值7.59亿元;完成花椒提质增效5.17万亩,总面积38万亩,产量2164吨,产值达1.54亿元。去冬今春新植桑园5126亩,面积累计8.12万亩,全年养种5.1万张,产茧2073吨,产值8734万元;新植中药材3.72万亩,面积累计达5万亩,产值2.7亿元。加大特色产业培植,种植魔芋1.98万亩、辣椒1.75万亩、高山反季蔬菜5000亩,推广种植人工食用菌70万平方米。组织申报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家,州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家,全县现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4家。二是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全县工业总产值达77.5亿元,增长17.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9亿元,增长1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3.5亿元,增长19%。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德云(南山坝)工业片区二期道路、10KV输电线路完工投入使用,园区供水项目有序推进,金碧片区13号路快速推进,完成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资2.06亿元,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52.8亿元;完成标准厂房2.61万平方米,新入园企业4户,累计入园企业57户。百草岭蜂业蜂蜜饮品加工、利英公司健康产业项目建成投产,绿色能源示范县、机械配件厂技改扩建、七彩丝绸等项目顺利实施,大中山、老尖山风电场、大古衙太阳能光伏电站(一期)投产发电。认真落实“三进企业”和“四项支撑工程”,发放企业贷款2.9亿元,兑付扶持资金3940万元。开展企业降本增效和精准帮扶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小微企业申规达限工作,“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加快推进,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户,完成230户微型企业扶持。抓品牌创建,全国质量示范县、大姚核桃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通过评审。三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4.3亿元,增长11.7%。完成《大姚县三潭景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实施石羊古镇旅游开发、彝绣文化园、永丰湖综合开发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整治文化旅游消费市场秩序,提升大姚文化旅游消费品质,共接待国内游客61.76万人次,增长7.09%,旅游总收入4.55亿元,增长46.4%。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签订了“互联网+”合作协议,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区投入运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加快推进,已入驻园区的企业37户,实现网络销售收入3438万元。

(二)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一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资金争取力度,争取上级项目资金355项10.37亿元,增长28.8%。争取专项建设基金项目7个,争取资本金额度3.58亿元。融资22.4亿元。报批永久性征收林地41.6公顷,临时占用林地35.4公顷。报批建设用地563亩,项目建设用地预审1431.9亩,实施土地增减挂钩2000亩。二是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投入项目前期工作经费2395.6万元,开展前期工作114项,有力推进城市公共停车场、永丰湖扶贫综合开发、千里彝山核桃生态走廊、地下综合管廊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三是推进集中开工。组织集中开工项目4批65项,总投资153.46亿元,完成投资47.04亿元。四是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按照“构二破三”工作要求,扎实推进“五网”为重点的项目建设,幸福村至铁锁通乡油路、通村路面硬化工程、红豆树中型水库、蜻蛉河大型灌区将陆干渠、山区五小水利重点县等项目全面完成;吴簸公路、沿江公路改造、7000口农村水窖、3.8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滇西北至广东±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工程顺利推进;湾碧码头启动建设,楚姚高速公路全线开工,大姚通用机场启动前期选址工作。

(三)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一是突出规划引领。编制完成《大姚县城总体规划修改(2015-2030)》,正在编制《大姚县城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修编)》《大姚县城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等九个专项规划,县城建成区达8.5平方公里,完成云南省城市规划示范试点县城申报。二是城乡建设扎实推进。完成明德路、金蛉路、百草岭大街延长线道路建设,老环城路提升改造已完工,启动蜻蛉路建设,永丰湖片区开发、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石羊、龙街、新街等重点镇建设顺利推进。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85个、美丽宜居乡村省级重点村7个、以工代赈项目1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项目6个、州少数民族机动金项目23个。三是城乡管理日趋完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成效显著,“五创”工作扎实推进,“创卫”“创园”取得突破性进展。县城“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绿化美化县乡道路405公里,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四)脱贫攻坚深入推进。一是抓精准识别。严格落实“双挂钩”“清单制”“预评估”三项措施,按照“五查五看”“三评四定”要求,对照“四有两无”标准开展精准识别,年内剔除548户、新纳入534户,扶贫对象更加精准。二是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加大。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挂图作战,实施产业扶贫、安居工程、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素质提升、金融支持等6个到村到户项目,创新“金融+保险+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精准帮扶模式,投入扶贫资金11.55亿元,兑付产业扶持资金3787万元,发放扶贫到户贷款1.04亿元,18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快速推进,完成贫困户建房1558户,六苴镇扶贫整乡推进项目全面完成并通过州级验收,湾碧、铁锁、昙华3个整乡推进全面启动,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1个乡镇、7个贫困村、7200人脱贫出列。三是脱贫攻坚合力全面形成。部门对口帮扶、干部驻村帮扶等多层次扶贫格局形成。

(五)生态文明长足进步。是资源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实施森林管护464.56万亩、公益林建设1万亩、2015年新一轮退耕还林1万亩、生态陡坡地治理5000亩,兑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170.9万亩2378万元,建成了全州最先进的林区视频监控网,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查处各类涉林案件330件。启动了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实施退耕还草1.4万亩。二是节能减排扎实推进。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严格建设项目环境行政审批,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31个;抓环境执法监管,开展现场监察85场次;绿色能源示范县项目顺利推进,以风能为主的新能源装机达19.8万千瓦;乡镇“一水两污”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湾碧乡、赵家店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已建成投入使用,石羊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启动实施;认真编制和实施年度减排计划,分解落实部门节能减排责任,县污水处理厂自行监测结果及其公布率达100%。三是生态文明制度逐步健全。全面落实《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成功申报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加大了生态补偿和转移支付力度,制定了《大姚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编制了《大姚县生态建设规划》,出台了《大姚生态文明县创建实施方案》,开展了三台乡、桂花镇、石羊镇国家级生态乡镇,赵家店等六个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

(六)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一是供给侧改革全面启动。以“十项专项行动”为抓手,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去产能方面:开展了工频炉、中频炉清查,严禁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妥善处置“僵尸”企业。去库存方面:商品房去库存12.5万平方米。去杠杆方面:完成地方政府债券置换资金3.9亿元。降成本方面: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出台的降低制度性交易、物流、用地用能、税收成本政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补短板方面:加大教育卫生文化、脱贫攻坚等民生投入,民生支出达17.8亿元。二是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实现网上审批,投资审批中介服务全部进入中介超市;实施了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和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及时调整基本工资标准和各类津补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完成。财税体制改革实施全口径预算,“营改增”、消费税、资源税改革稳步推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投融资平台建设,完成融资22.4亿元。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了“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电力改革按照省出台方案及时开展电价调整。农村产权制度、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并轨工作全面实施,医药卫生、教育和文化体制、殡葬改革不断深化。三是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完善考核激励和协调服务机制,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工作方式,全年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04个,在建项目141个,实际到位州外资金71.4亿元,增长32%。

(七)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全年民生支出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9%。一是就业创业稳步扩大。全方位落实就业政策,大力扶持就业创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县城镇新增就业0.4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0.2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142人,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2.32万人。二是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各项社会保险累计参保人数达24.33万人。全县共纳入城乡低保对象46715人,发放城乡低保金1.05亿元,支付城乡居民医疗救助金950万元,发放救灾大米760吨、棉被2600床、寒衣4000套、救助灾民5.2万人,发放80岁以上高龄补助和长寿补助495万元,为农村70周岁以上非低保老人代缴新农合资金123.75万元,五保集中供养率达50.5%。积极筹措资金1.65亿元,有序推进“9·07”特大泥石流灾后恢复重建。完成棚户区改造750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3540户,启动了40套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68万元。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兑付各种惠农补贴6298万元,户均发放974元。全县新农合参合率达99.21%,新农合补偿71.14万人次9998万元,新农合大病保险共计理赔1564人次432.87万元。三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中小学“全面改薄”项目、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周转宿舍、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新建中小学校舍5.4万平方米、运动场1.03万平方米;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县高考本科上线率83.5%,总上线率达99.75%。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建设完工,老年护理院综合楼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县中医院开工建设,乡镇实现了中(彝)医馆全覆盖;县乡村分级诊疗和医疗服务一体化启动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9%,婴儿死亡率为5.39‰,全县建立居民健康纸质档案25.55万份,建档率达91.8%;依法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办理一孩及符合多孩生育的《生育服务证》2532户,发放计生扶助金768.47万元。全面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功,“三馆一站”全面免费开放,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不断加强;深入开展昙华彝族“插花节”、城区十大节日文艺演出等系列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送戏下乡80余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613场次;推进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组织开展了3人制篮球5人制足球比赛、自行车环蜻蛉湖休闲骑行等系列活动。四是社会治理不断加强。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办理来信来访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抓好各领域安全管理工作,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经济社会运行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后劲不足,投资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不强,支撑发展的大项目不多,保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压力大;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水利等瓶颈制约依然突出;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新型工业化水平低,服务业发展滞后;城乡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偏低,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民生改善和维稳压力大;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7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发展环境。2017年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仍将处于缓慢复苏的过程中,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民粹主义使全球经济复杂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进一步凸显。但新技术革命有力推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信息技术和其他技术深度融合,各类新型供给能力迅速形成。从国内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困难和风险不容低估,但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展新动能加速成长,希望和困难并存,希望大于困难。从全省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工业和民间投资增速下滑,实体经济困难较多。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我省发展优势凸显。特别是省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吹响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号角,全省上下凝心聚力谋发展、攻坚克难求突破,跨越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从全州看,虽然当前面临着稳经济存量与扩大增量的“双重压力”、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压力、脱贫攻坚和补民生短板的压力,但面临着重大战略和政策叠加的机遇,有着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机遇大于挑战。从我县看,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投资持续增长压力大,财政收支矛盾持续加大,城乡消费需求依然不足等,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压力大。但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国—中南半岛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的推进,省委、省政府持续推动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和昆瑞对外开放经济带、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等发展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打好“五网”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精准脱贫攻坚战和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重大举措,特别是省委、省政府着力构建“一核一圈两廊三带六群”区域发展新空间,州委、州政府全力推进实施“一极一桥一品两区三基地”战略部署,为我县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多重叠加的重大战略机遇。

(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我县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意义重大。我县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中央农村工作会、省第十次党代会、州委九届二次全会和县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落实省州稳增长措施,认真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三)主要发展指标建议。2017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7%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25%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2%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控制在州下达的目标以内。

三、2017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建议

(一)兴产业提效益,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围绕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的目标,按照“两型三化”“一突出两打造”和全县产业体系要求,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一是巩固提升高原特色农业质量和效益。力争农业产值达39.5亿元,增长6.5%以上。继续抓好粮烟畜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全面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45万亩,产量稳定在14.5万吨左右;种植烤烟5.45万亩,收购烟叶736.5万公斤;大力发展山地牧业,扶持发展规模养殖1300户以上,实现肉类总产量4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12.4亿元;水产养殖面积达1.3万亩,水产品产量1800吨。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实施核桃提质增效10万亩,力争产值达8亿元;实施花椒提质增效5万亩,力争实现产值1.7亿元;规划种植芒果1万亩;加快发展蚕桑产业,新植桑园3500亩,养种5.5万张,产鲜茧2000吨,产生丝200吨,实现蚕桑工农业产值1.5亿元;新植中药材1万亩,累计达5万亩,产值达2.7亿元;大力扶持发展魔芋、辣椒、百合、洋芋等特色农业产业。加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农业科技培训1万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万人。二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确保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着力实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增能、工业经济攻坚、园区经济、民营经济、主体培育发展五大工程,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和新型产业,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战,推动工业经济趋稳回升。以工业园区为重点,抓好金碧、德云(南山坝)工业片区扩园规划调整,推进片区水电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力和项目入园率,确保年内新增入园企业5户以上。加快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支持桂花铜选冶、金碧制药厂等重点企业技改扩建,加快推进绿色能源示范县、七彩丝绸有限公司、野生菌冷链、城镇燃气用二甲醚和醇基燃料储配站等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做好七彩丝绸、蜜养堂、五彩新型墙材等企业申报纳规工作,确保新增规上企业 3户。壮大民营经济,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实施好“信保贷”,继续扶持100户小微企业发展,力争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三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力争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加快推进石羊古镇、永丰湖湿地、彝绣文化园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启动县城至石羊、环百草岭旅游环线建设;继续办好“三节”等节庆活动,推进文化创意,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内涵,力争文化旅游业收入达4.85亿元,增长25%以上。加快推进金碧集贸市场、永盛农贸市场二期项目建设,推进石羊、湾碧农贸市场建设,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深入开展“互联网+”专项行动,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乡镇电商服务站、村级服务点建设。

(二)抓项目增投资,确保投资稳定增长。围绕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115亿元,增长30%以上目标,以省州“四个一百”和年度固定资产投资支撑重点项目为抓手,全面落实“构二破三”和“调二提三”工作,抓好项目投资工作。一是抓实项目前期工作。围绕国家和省州产业政策、投资导向,投入项目前期费5000万元、增列专项规划经费1000万元,加大项目前期力度,聘请项目顾问,加强项目策划包装,扎实推进元宾高速、大姚通用机场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二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构建项目推进实施链和项目推进时序链,继续开展集中开工,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龙街、赵家店等2.1万亩高效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2万亩。打好“五网”建设攻坚战,抢抓中央向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扶持和云南加快推进五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推进一批“五网”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楚姚高速、湾碧码头建设,启动楚永高速(大姚段)建设,完成赵家店至龙街、吴家湾至簸箕等210公里乡际公路硬化,加快推进50户以上自然村路面硬化。完成木卡拉水库建设,加快河底水库、农村水窖建设,启动桂花水库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县乡光纤全覆盖。三是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健全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继续推行县级领导集中深入实地检查项目推进及现场承诺、会议集中汇报的督查模式。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加快推进PPP项目,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建设,拓宽与金融机构合作范围,深化银政、银企合作,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

(三)夯基础促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继续打好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攻坚战,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力争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一是加快县城开发建设。全面完成“多规合一”工作,强化空间“一张图”管控。加快实施县城“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全面抓好县城区、石羊镇棚户区改造,启动县城一环线、东塔湖片区建设,加快推进西河森林运动公园、武装部和消防队整体搬迁等项目建设,实施南永公路沿线增绿及西河河道治理等工程,打造绿色生态景观带,提升县城综合品质。二是抓好乡村规划建设。加大集镇开发力度,抓好石羊、新街、龙街等特色集镇建设,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个、美丽宜居乡村省级重点村7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40个、村级“四位一体”项目3个和省州少数民族机动金项目23个,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2700户。三是深化城乡综合管理。大力实施农村“七改三清”行动,继续实行清扫保洁、绿化管护、垃圾清运市场化运作,切实抓好城中村、城乡结合处等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完成乡村公厕建设142个,加强农村垃圾、农村污水治理,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盘活利用乡集镇闲置土地,加大城乡违法违规建筑综合整治力度。全面推进“五创”工作,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城镇管理模式,增强县城吸引力和承载力,确保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成功。

(四)抓精准求实效,合力攻坚保脱贫。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围绕3个贫困乡摘帽、16个贫困行政村出列、8352人脱贫目标,以扎实的作风、有力的举措,确保整县脱贫摘帽。一是压实脱贫责任。从严落实党政“一把手”“双组长”脱贫工作责任制,强化“双挂钩”“清单制”“预评估”,继续做好“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算好时间账、任务账、进度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高位推动,确保脱贫任务如期完成。二是强化脱贫措施。因地因乡制宜,因村因户施策,认真落实扶贫开发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统筹机制,整合投入扶贫资金10亿元以上,统筹推进产业发展、易地搬迁、劳动力培训转移、生态补偿、社会保障“五个一批”工程,加快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抓住沪滇扶贫协作机遇,利用上海市杨浦区人才、信息、金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借力助推脱贫攻坚。三是严格跟踪问效。加大现场办公、跟踪督查、随机抽查、定点检查、约谈问责力度,紧盯问题、督促整改,促进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有效落实。

(五)抓改革扩开放,持续激发发展活力。以全面深化改革强动力,以全方位扩大开放添活力,进一步培育和释放经济社会发展动能。一是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着力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严禁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分类施策去库存,突出商品房销售重点,加大房地产去库存力度,同时,支持引导工业企业去库存。多措并举去杠杆,用好融资担保、股权融资、过桥资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政策,力争在企业直接融资上取得新突破。精准发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继续在电力市场化交易、企业用能用地、铁路量价互保、超限超载治理、物流、落实减税降费和社保优惠政策等方面着力,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振兴实体经济。突出重点补短板,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逐步补齐民生等各类短板。二是深化各项改革。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适时启动事业单位车改工作。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合理划分事权与支出责任;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社会投资;推进盐业体制改革,实现盐业资源有效配置;全面推进资源性和基础产品价格改革。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统筹、保障性住房分配、最低生活保障、就业援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等基本民生保障制度改革。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教育、文化、卫生、殡葬等领域综合改革。三是着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招商机制,优化招商环境,围绕“五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脱贫攻坚强力推进招商引资,重点引进产业关联程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确保完成招商引资引进到位州外资金89.3亿元,增长25%以上,确保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00万美元以上。

(六)建生态优环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环境管理转型为抓手,深入实施生态建设和保护、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争当全省全州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一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造林2.5万亩、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170.93万亩、重点森林管护227.88万亩。组织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完成草原禁牧37.66万亩,草原草畜平衡252.99万亩,实施退耕还草0.7万亩。加强环保行政执法,严格环境准入,严把项目审批;抓好县城污水管网完善工程,加快乡镇“一水两污”项目建设,加强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运行监管。推进蜻蛉河综合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二是推进资源有效利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45万亩耕地保护红线;深入开展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和重点污染源治理行动,继续推进节能改造、节能技术示范、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等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保护,促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建立健全覆盖勘探开发、选矿冶炼、废弃尾矿利用全过程的激励约束机制,节约利用各种矿产资源。三是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贯彻落实《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规划,落实《大姚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实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源头保护、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损害赔偿、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节约集约使用制度,推动建立生态补偿制度。

(七)惠民生强保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着力补齐民生短板。一是抓好灾后恢复重建。按照“恢复重建规划方案”,抓好基础设施和产业恢复建设工作,确保4月底前完成倒损民房重建,8月底前完成学校、卫生室、村委会等公共设施恢复重建。二是大力促进就业创业。落实各项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加强转岗再就业帮扶,实施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计划,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工作,不断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深入推进“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确保城镇新增就业3600人以上。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保险、救济、福利和优抚安置“四位一体”的社会保障救助机制,完善城乡群众临时救助机制,建立兼顾各类群体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四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改薄”项目,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校舍1.3万平方米,启动教师培训中心、县职业技能实训设施项目建设,扩大教育开放合作,提高教育整体水平。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成石羊卫生院整体搬迁,加快推进中医院项目建设;提升疾病防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应急救援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开展“名师”“名医”评选工作。深入实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等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加大“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力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五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持续深入推进“平安大姚”“法治大姚”建设,健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抓好反恐维稳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强化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依法解决群众合法诉求。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平稳。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

附件1

大姚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完成情况及2017年计划目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15年实际完成情况

2016人大会发展目标

2016年完成情况

2017年预期目标

绝对数

增长(%)

绝对数

增长(%)

数值

完成计划目标

(%)

增长

(%)

数值

增长(%)

一、全县生产总值

亿元

57.6

11.7

63.0

10以上

64.56

102

11.7

68.5

增长12以上

二、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66.4

25.4

83.0

25以上

88.4

107

33.2

115.0

30以上

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4.22

7.4

4.50

7以上

4.56

101

8.1

4.92

增长8以上

四、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亿元

19.2

4.2

21.2

10.0

21.46

101

11.8

23.0

增长7以上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1.30

12.5

23.6

11.0

23.96

102

12.6

26.8

12以上

六、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亿元

54.1

34.6

70.4

30.0

71.4

101

32.0

89.3

25以上

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813

9.5

29226

9以上

29309

100

9.3

32240

10以上

八、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960

11.2

8756

10以上

8836

101

11.0

9896

12以上

九、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

%

2.5

控制在3.5%以内

2.1

控制在3.5%以内

十、城镇登记失业率

%

3.15

控制在4.5%以内

3.02

控制在4.5%以内

十一、人口自然增长率

-0.9

控制在6‰以内

4.51

控制在6‰以内

十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32.31

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34.76

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十三、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

完成州下达目标

控制在州下达目标内

控制在州下达目标内

控制在州下达目标内

附件2

相关名词注释

“构二破三”:即构建“前期—开工—推进—完工竣工—投产使用”的项目推进实施链和“周报告—旬督查—月调度—季开工”的项目推进时序链两个项目链条,破解融资、要素保障、政府性资源配置三大难题。

“调二提三”:即调高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调高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提高投资的有效性、提高项目的质量、提高项目的效益。

“十项专项行动”:即项目增投资专项行动、企业降本增效和精准帮扶专项行动、释放消费潜力专项行动、房地产去库存专项行动、补短板惠民生专项行动、精准招商专项行动、财税收支专项行动、创新驱动专项行动、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专项行动、“互联网+”专项行动。

山区“五小水利”:即小水窖、小水池、小沟渠、小坝塘、小排灌站。

“三进企业”:即政策宣传进企业、帮扶服务进企业、政策兑现进企业。

“四项支撑工程”:即实施新企业培育工程、实施停产企业复工开工支撑工程、实施企业促销扩产和达规达产增值增效工程、实施质量强企工程。

“五查五看”:即查收入,看家庭收入来源的结构稳定性;查住房,看住房的安全稳固性;查财产,看贫富程度;查家庭成员结构,看能力和负担;查生产生活条件,看基本生产生活状况。

“三评四定”:即内部评议、党员评议、村民评议,村委会初定、村民代表议定、乡镇审定、县级确定。

“四有两无”:有房、有车、有实体经济、有财政供养人员,无力可扶、无业可扶。

县城“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即在县城全面实施治乱、治脏、治污、治堵,改造旧住宅区、改造旧厂区、改造城中村,拆除违法违规建筑,增加绿化面积。

农村“七改三清”:即在镇村开展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

“一核一圈两廊三带六群”:是云南省“十三五”区域发展新空间战略布局。“一核”指昆明市与滇中新区。“一圈”指包括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和红河州北部地区的滇中城市经济圈。“两廊”指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三带”指沿边开放经济带;澜沧江开发开放经济带;金沙江对内开放合作经济带。“六群”指滇中、滇东北、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东南城镇群。

“一极一桥一品二区三基地”:是楚雄州“十三五”区域发展新空间战略布局。“一极”指滇中城市经济圈西部增长极;“一桥”指连接长江经济带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开放合作的桥梁;“一品”指国际化、高端化的文化旅游品牌;“二区”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三基地”指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的石化产业、冶金产业和绿色产业基地。

“营改增”:即征收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

“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是指在企业登记时依次申请,分别由工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质监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人社部门核发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部门核发统计登记证,改为一次申请,通过一窗受理、信息共享、结果互认,由工商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

“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放管服”: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营造便利环境,高效服务。

“四个一百”项目:即 100个重点前期项目,100个重点新开工项目,100个重点在建项目,100个重点竣工项目,简称“四个一百”。

“三节”:即孔子文化节、核桃文化节、彝族文化节。

“多规合一”: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强化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地保护、综合交通、水资源、文化旅游、社会事业等各类规划的衔接,确保“多规”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以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政府空间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目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