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大姚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

索 引 号:dyx002-/2023-0512001 公文目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发文机构:大姚县发展改革局 主 题 词: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12日 文  号: 标  题:大姚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

──2023年2月14日在大姚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大姚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查,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县委“12345”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据统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3.6亿元,增长8.0%,差计划目标2.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4.2亿元,增长20.8%,超计划目标7.8个百分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2345万元,完成预算52288万元的100.1%,下降1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38678万元,完成预算251456万元的94.9%,下降9.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6亿元,增长9.6%,差计划目标0.4个百分点;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4495元和15132元,分别增长4.4%和7.6%,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3%;城镇化率为35.5%;节能减排完成州下达目标。

今年以来,工业经济受规模以上采矿业、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行影响,工业企业对经济支撑作用明显减弱;房地产业受市场需求不足影响大幅回落,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支撑较大的建筑业等关联行业回落明显,加之疫情影响,营利性服务业、批零住餐、电信业务总量、邮政业务总量等第三产业重点行业下行较大,导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未达预期,但居全州第三位,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州水平,圆满实现在全州“保四争三”目标。

(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质效持续提升。一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7.5亿元,增长5.1%。粮食安全根基不断夯实,完成3.9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年种植粮食作物41.9万亩,产量达13.76万吨。完成烟叶收购715万公斤,收购金额2.27亿元,均价31.81元/公斤,实现烟叶税收5003万元。畜牧产业稳步发展,规模养殖户达1307户,肉类总产量达4.85万吨,畜牧业产值21.77亿元,增长10.51%。水产养殖面积12397亩,产量达1638吨,实现产值2457万元。蚕桑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实现养种66279张,生产鲜茧2750吨,蚕茧销售收入达1.6亿元,户均收入1.8万元。核桃花椒提质增效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建设持续推进,核桃产量4.62万吨,产值8.04亿元;花椒产量4597吨,产值1.93亿元,成功注册“大姚花椒”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板栗产量1.2万吨,产值0.99亿元。累计种植中药材8万亩。加快农业机械化推广,农机化综合指数达54%。农业产业延链补链成效明显,引进大洋茧丝绸公司恢复缫丝加工生产线,建成核桃初加工机械一体化生产线49条,新增年产1500吨核桃油全自动生产线1条。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省州农业龙头企业7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20户;申报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州级9个、县级20个;申报认定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个、州级17个、县级245个。新增绿色食品认证22个,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12个,申报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107个。二是新型工业加速转型。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8.3亿元,增长1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5%。园区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大姚机械配件厂年产1万吨铸件车间搬迁、大姚盛昌金属门窗生产有限公司整体退城入园、大姚县沥青混凝土拌合站等项目建成投产;大姚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云南云中特机动车报废回收拆解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9亿元,新增入园企业3户,累计入园企业54户,实现园区主营业务收入37.74亿元,增长13%。装备制造业迈上新台阶,实现产值21亿元,增长22%。绿色能源发展势头强劲,绿色能源装机达60.55万千瓦,实现产值3.4亿元。持续开展“四万三进”“三进企业”活动,强化县级领导挂点联系企业工作制度,抓好各级惠企政策宣传解读,兑现2021年县级稳增长政策奖补资金133.37万元。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数量达18756户,增长18.1%,实现增加值55.6亿元,增长9.2%。抓好企业培育,新增规上企业7户,规上企业累计达 37户,培育专精特“成长型”企业12户,申报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3户、州级9户。建筑业稳步发展,完成增加值值23.95亿元,增长12.1%。三是服务业加速升级。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7.8亿元,增长4.9%。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三潭瀑布景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与中惠公司正式签约合作,七街仓西红色文化公园二期项目全面推进,白塔公园和三台核桃森林公园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通过州级评定。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26.4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15亿元,增长15.6%。着力挖掘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及商贸物流市场潜力,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新达限商贸流通企业29户。电子商务稳步发展,建成云南省“数据电商参谋”,电商企业达75户,实现网络销售2.7亿元,增长20%;数字经济完成投资1.22亿元,核心产业营业收入1.36亿元。

(二)强化有效投资,发展支撑不断夯实。一是千方百计抓项目稳投资。全面推行项目工作法,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组建52个工作专班,推行专班工作机制,千方百计抓项目稳增长,全年开工重大项目148个,竣工64个,完成投资55.22亿元。二是争取资金成效明显。县级投入项目前期经费2000万元,争取省、州预算内项目前期工作经费140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5个1.94亿元,省级预算内投资项目1个1.54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2个5.44亿元。三是“五大枢纽”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加快推进省级重点项目、州“四个一百”和县“四个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永大高速即将竣工,元大高速开工在即,大攀高速、华永高速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完成楚姚高速泗溪联络线、宝山公墓道路建设,西六线四改三提升改造8.8公里,修复钱碧线22.5公里,完成30户以上自然村公路硬化148公里,实施道路安防工程181.53公里,改造危桥13座。桂花中型水库、滇中引水二期配套工程加快推进,蜻蛉河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主体工程已完工,县城抗旱应急供水项目已完工,农村供水保障建设等5个专项债券项目稳步推进。石板箐、大平地、县粮储公司仓屋顶光伏在全州率先并网发电,李家庄、小黑箐、石板箐二期、大平地二期、坛罐窑、向阳村光伏基地建设项目和茅稗田二期、涧水塘梁子二期风电项目开工建设;完成电网建设规划编制,实施7条线路配电自动化工程,新建8条10KV线路。“数智大姚”建设迈出新步伐,城乡宽带“双提升”专项行动及“宽带乡村”工程建设持续开展,建成5G基站293个,行政村5G信号覆盖率40.9%。大姚县物流分拨中心投入运营,冷链物流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深入实施,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成运行,快递服务乡镇覆盖率100%。

(三)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一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完成金龙北路上段和西苑路、北街、南后街提升改造,完成县城校场路延长线、金民路延长线和次6号路道路建设,启动西街、南街、南横街等老旧街道提升改造,建成城市公共停车场11个。推进城乡住房改造,实施老旧小区改造69个,完成棚户区改造486套,完成农房抗震改造340户,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59套。全面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共排查自建房屋72256栋。二是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全面落实“四个不摘”,抓实“八个衔接”,持续开展“一平台三机制”四个专项行动,实施“十八项巩固拓展衔接工程”,稳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人口和易返贫致贫户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3274.3、11078.06元,增长16.97%、19.1%。全县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全面完成,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启动实施,完成55个村庄规划编制,成功打造州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个,精品示范村7个,美丽村庄23个。三台乡三台社区、龙街镇鼠街村成功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百千万”精品村建议名单。建成金碧付冲蜻蛉谷、赵家店镇苏家坟、姚湾河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三是城乡环境不断改善。持续开展城乡“一水两污”治理,县城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顺利完工,完成城市管网清淤18公里,改造雨污管网8公里,建成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座,ICEAS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A20生活污水处理站3座;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自然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覆盖率达40.61%、处理率达45.5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推进,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4.22%、处理率达5.47%。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户厕改建3446座,自然村公厕改建27座。

(四)生态环境治理持续加强,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是生态环境建设有序推进。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林长制”全面推行,237.88万亩重点管护森林得到有效保护,完成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退化林修复4万亩,2.2万亩横断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1万亩低效林改造,全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成功创建省级森林乡村20个。二是污染防治扎实开展。打好蓝天、碧水、清废、净土保卫战,落实“六个百分百”措施,开展VOCs调查工作和重型汽车远程排放监控,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认真落实河湖长制,开展水污染防治、总量减排,推进辖区饮用水源、地表水监测、环境状况评估和调查工作,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持续推进重点行业及涉重金属企业的环境执法和污染治理,加强固体废物和危险化学品环境监管,65家涉危废企业和190家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过程监管,工业、医疗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达100%。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3.76%,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三是扎实开展城乡绿工作。着力打造绿美大姚,出台城乡绿美三年行动实施方案、“7”个专项方案,完成绿化美化建设投资3423.23万元,完成绿化80.11万㎡,植树337.74万株。创建绿美社区2个,建成省级绿美乡镇1个、省级绿美村庄2个、州级绿美村庄137个,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个,获评“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四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进能耗双控工作,开展“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排查,对省级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能耗在线监测平台管理1户,开展能源审计企业2户,单位GDP能耗下降 4.7%,能耗总量23.57万吨标煤。五是聚焦督办交办问题抓整改。整改销号历次环保督察和执法反馈问题327个,办结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举报件4件,六苴电解铜公司、新街砂石料厂环境问题整改有序推进。

(五)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显著增强。一是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三去一降一补”成效不断扩大。财税、投融资等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水价改革积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落到实处,殡葬改革取得新进展,教育文化卫生改革深入推进。二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颗印章管审批”“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深化,审批服务效率不断提升,精简行政职权816项,精简率达11.8%;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办理事项17万件,办结率100%;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进驻率、“一门”进驻率、“一窗分类受理率”均达100%;网上可办率100%,“最多跑一次”率为99.28%,四级以上深度事项1219项,全程网办率100%。全县实有市场主体21756户,新发展市场主体4142户,净增市场主体3835户。实现公共资源进场交易项目47个,全流程电子化率100%。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全面提升信用数据归集共享能力,完成信用修复89条,归集信用信息163万余条,深入推进信用应用。三是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加快推进对外开放合作进程,持续加大与上海嘉定区、中智公司等对口协作帮扶单位常态化开展干部交流、支医支教等活动。国药集团、大洋集团、中惠旅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大姚。深入实施“引资活县”战略,聚焦重点产业,突出精准招商、产业招商和招大引强,多措并举开展招商活动,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实际到位州外资金182.2亿元,增长29.6%,利用外资225万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额5600万元,增长51%。

(六)社会民生福祉显著提升,民生保障不断夯实。一是就业形势整体稳全面落实稳就业举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39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844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43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3%。全面实施好援企稳岗政策,为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05万元,减免失业保险缴费704.28万元,扶持创业585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亿元;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5.1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2.43万人。二是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增强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1.59万人,失业保险1.01万人、工伤保险2.24万人,发放养老待遇3.96亿元、失业保险待遇318.37万元、工伤保险待遇2468.4万元。全县医疗保险参保264219人,参保率为94.08%,“楚雄惠民保”参保人数达2.37万人。三是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全县纳入城乡低保8676户16359人,发放城乡低保金6017.2万元;纳入特困人员供养1230人,发放供养金1545.15万元;给予应急性、过渡性的临时救助1112户3826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41.52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7.96万人次541.12万元,高龄补贴330万元;13个城乡公益性公墓建成投入使用,发放惠民殡葬补助1134人413.24万元。发放重点优抚对象抚恤金和生活补助资金2031.43万元,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208.09万元,发放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补助金87.89万元。四是深度融合发展。推进幼儿教育发展,龙街中心幼儿园、石羊中心幼儿园成功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一等幼儿园”,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3.23%;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初高中教育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实现“零辍学”,高考一本上线率达28.01%,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位居全州前列;职业教育招生联合订单培养实现新突破,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大幅提升;教体融合成效明显,持续推进云南省第一批学校体育综合改革试点县建设,2名学子入选09年龄段女子足球队省队,大姚运动健儿在省十二届残运会斩获1金1银1铜。五是健康大姚建设稳步推进。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省、州指挥部的要求,扎实抓好疫情防控和处置工作,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累计接种疫苗60.94万人次。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卫生城镇创建持续巩固;积极稳妥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三医”联动改革持续深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妇幼保健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年度目标内,婴儿死亡率2.24‰。“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和健康管理示范城市建设成效明显。县医院新区建设加快推进。全面实施一对夫妻生育三个子女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成功举办“核桃文化节、孔子文化节”,承办楚雄州“核桃之星”青年电商人才培训,全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文物保护水平不断提升,非遗传承工作有序开展,彝绣文化产业园区命名为“楚雄文化产业园区”。七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深入推进。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完成3个省级示范村建设。实施“蜻蛉石榴红示范工程(61010)”,深入推进“十进”活动,申报第四批省级示范单位2家、第五批州级示范单位15家。八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八五”普法扎实推进,法治大姚建设稳步实施,社会治理精细高效,“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斗争常态化开展,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细化量化了我县73条工作措施;安全生产巡查制度、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进一步压紧压实,全力抓实防灾减灾工作,严厉打击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防范和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亟待解决:一是经济发展的活力不够,发展质量不高。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水平低;市场主体培育不足,总量小,上规模的不多,受疫情、外部环境变化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弱,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够。二是产业结构不优,发展短板明显。产业发展转型慢,一产不优,产业“小散弱”现象突出,农产品精深加工滞后,市场化、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低;二产不强,冶金矿产等传统产业受资源枯竭、开采困难等因素影响,供矿不足,增长乏力,新兴产业培育不足;三产不活,文旅产业发展不充分,缺少龙头企业,产业关联度不够。产业发展环境承载能力弱,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有待加强。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基础设施短板多,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不足;城镇化水平低,服务功能不强,产业和人口聚集功能弱;集镇发展单一,投入渠道少,短板明显。四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税源培植不足,产业经济发展不充分,财税增收渠道单一,财政增收困难;政府债务偿债任务重,防范化解压力较大。刚性支出增长较快,收支矛盾较为突出。五是民生改善有待加强。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缺口明显,与人民群众的美好需求差距较大;城乡居民增收渠道不宽,社会保障能力有待提升。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县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州下达目标。

三、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建议

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十五届五次全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各项要求,扎扎实实抓好推进实施。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做好产业培育,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一是加快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力争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全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完成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实施退耕还林和陡坡地治理。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牢牢守住38.3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认真履行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41.9万亩,产量不低于13.76万吨,种植特色经济作物35万亩。种植烤烟6万亩以上,确保完成730万公斤收购任务。推动核桃、花椒、蚕桑等重点产业标准生产,扶持发展蔬菜、魔芋、百合等特色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山地畜牧业,扶持发展云岭牛、黑山羊、生猪等规模养殖,力争出栏生猪36万头、肉牛3.2万头、肉羊28万只以上,畜牧业产值达23亿元以上。积极发展淡水渔业,渔业产值增长10%以上。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抓好“三品一标”认证产品和绿色产业基地建设,力争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基地省级1个、州级8个、县级12个,新增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户,“三品一标”认证20个。巩固“一县一业”核桃产业特色县创建成果,争创为示范县,高标准建设核桃花椒提质增效科技推广示范基地14个,完成桂花、三台10万亩有机核桃基地认证,新建核桃加工机械一体化生产线13条。二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力争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20%以上。加快园区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大姚县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大姚工业园区南山坝片区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二期)、大姚工业园区南山坝片区主干道路改造、大姚工业园区南山坝片区220KV变电站、大姚县冷链物流中心基础设施、云南云中特机动车报废回收拆解等项目建设。突出重点产业培育,以绿色食品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绿色能源三大产业为重点,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建名优品牌,积极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州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2户。深入开展企业精准帮扶专项行动,持续开展“四万三进”“三进企业”活动,强化县级领导挂点联系企业工作制度和企业问题清单销号制度,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做优存量企业。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2%以上。全力破解融资难题,切实化解民营企业贷款难题;继续加强企业升规达限培育,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户以上。加快建筑业发展,力争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2.5%。三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5%。推进三潭瀑布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东塔湖城市花园高星级酒店、石灰窑温泉酒店等旅游项目开工建设;着力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建设,提高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力争旅游收入增长20%以上。着力挖掘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及商贸物流市场潜力,批、零、住、餐四大行业分别增长18%、10%、18%、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0户以上。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打造城乡“互联网+”平台,扶持、培育、壮大一批农村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孵化培育电子商务企业10户以上,电子商务网络销售额突破3亿元。

(二)实施重大项目引领,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一是认真落实抓项目稳投资工作机制。全面推行项目工作法,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深入推进专班抓项目稳增长工作。二是抓实项目前期工作。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州投资导向,做好项目谋划和向上衔接汇报,争取有更多项目获得立项批复,确保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2亿元左右。加大中央预算内专项转移支付和专项债券争取,创新融资模式,鼓励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确保专项债券项目争取7亿元以上。投入项目前期经费2000万元以上,完成大姚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楚攀天然气次高压管道输管网等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三是推进“五大枢纽”为主的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大永高速建成通车,启动元大高速建设,稳步推进大攀、华永高速大姚段项目前期工作,力争西冲至三岔河二级公路立项建设,完成金碧至西冲段路面工程,推进瓦湾线三级公路提升改造,完成30户以上自然村公路硬化115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0公里,改造危桥8座。新建湾碧、炳海2个500吨级客货运码头。加快推进桂花水库、滇中引水二期配套工程、石羊灌区、农村供水保障等项目建设,启动小村水库改扩建。推进李家庄、小黑箐、大平地二期、石板箐二期光伏发电建设项目和涧水塘梁子风电场项目,启动向阳村、坛罐窑、博厚村、平山村光伏发电项目和茅稗田二期、老西山风电项目建设,力争新增新能源装机66万千瓦。实施“数智大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发展,新建4G基站70个以上,5G基站80个以上,自然村通信信号全覆盖,自然村5G信号覆盖达50%以上。推进冷链物流中心基础设施、物流分拨中心等项目建设,完善现代物流体系,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三)抓建管提品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一是高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加快推进健康县城、美丽县城、文明县城、智慧县城、幸福县城建设,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快推进“数智大姚”建设,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推进老旧街区改造,开展商业步行街升级改造。推进城镇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城市排水防涝提升完善工程,完成县城北片区路网、东片区路网和西河南路建设项目,提升改造北入城口、东街、金碧路和环城北路,完成一环线东段建设,完善县城区步行和非机动车道路建设。实施县城燃气管道建设,提升城市供气能力。全面完成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二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广运用“一平台三机制”,抓好动态监测帮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加快推进“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完成26个行政村规划编制任务。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一十百”示范工程,巩固提升沿蜻蛉河“休闲观光”、元宾线“高原生态农业”示范带建设成果,聚力打造环百草岭“乡村旅游”示范带,建设石羊社区、三岔河社区、三台社区、铁锁社区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争创州级以上乡村振兴示范乡镇2个,精品示范村12个,美丽村庄30个。加快重点集镇建设,支持特色集镇建设,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实施农村实用人才能力提升计划,鼓励农民创办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保障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三是持续改善城乡环境。持续推进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村庄“七改三清”行动,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提升改造乡镇集镇污水处理厂(站),启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农村污水治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覆盖率,开展好市容市貌专项治理,切实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完成农村户厕改造4733座,行政村公厕59座,全面消除农村旱厕。

(四)坚持生态优先,营造绿色发展环境。一是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落实生态功能区规划,严格实行重点生态功能区“三线一单”管控体系,推动生态环境分区分级管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和长江“十年禁渔”,加快推进百草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昙华山省级森林自然公园和帽台山省级草原自然公园申报创建。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入开展国土山川绿化行动,稳步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和陡坡地生态治理,完成退化林修复及封山育林12.6万亩。加大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力度,坚决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坚决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二是深入推进绿美建设。编制全县绿化美化十年规划,认真落实城乡绿美三年行动实施方案、“7”个专项方案,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深入实施城乡绿化美化,改造城乡人居环境,实施绿美城市项目10个,绿美社区2个;建设绿美公路7条,绿美河湖3件,绿美校园3所;创建省级绿美乡镇1个、绿美村庄2个、州级绿美村庄137个,绿美园区1个;打造绿美景区5个,新增城乡绿美面积39.2公顷。三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积极争取低碳和适应气候变化试点,推动林业碳汇交易。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落实能耗“双控”,严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关口,严禁“两高”项目落地。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五)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释放发展活力动力。一是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数字化发展改革、诚信建设制度化改革和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教育、文化、卫生、殡葬等领域综合改革。二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放管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持续提升“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能力,打造“大姚效率”“大姚服务”“大姚诚信”营商环境新品牌。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公平竞争审查等制度。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倍增行动,确保净增市场主体3000户,总量达2.5万户以上。持续抓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开展企业信用综合评价,落实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加强信用创新运用,加快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格局。三是持续开展招商引资。加强区域合作,深化与对口帮扶单位和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滇中经济圈、昆楚大经济带建设,形成双向开放、融合发展格局。聚焦产业发展延链补链,突出精准招商、产业招商和招大引强,继续实行主要领导外出招商制度,深入实施精准招商专项行动,确保全年实际引进州外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引进外资300万美元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4%以上。

(六)倾力民生建设,提升群众福祉。一是千方百计稳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扶持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8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1.5万人。二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大姚县金蛉小学项目建设,改扩建校舍5.04万平方米、运动场1.67万平方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重视学前教育,提升高中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初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在全州前列。推进“云南省第一批学校体育综合改革试点县”工作,提升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群众体育水平。三是推进健康大姚建设。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抓好疫苗接种工作;推进县人民医院新区项目(整体搬迁)、县人民医院医疗设备购置项目实施,健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优化异地就医结算服务,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持续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深入推进健康县城建设。四是繁荣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改造图书馆、文化馆、核桃博物馆;推进革命遗址遗存、文物保护利用,加强历史文化名镇、传统古村落保护。规范城乡文艺团体管理,创作文艺精品,促进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满足新时代城乡群众文化需求。五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推动社会保险扩面提质,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楚雄惠民保”参保率分别达95%、96%、35%;推进三岔河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城市公益性公墓(军人公墓)、32个村级公益性公墓项目建设,认真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措施,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六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组织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蜻蛉石榴红示范工程(61010)”,深入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争创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七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和法治大姚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好第五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争创省级“无毒示范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生产安全监管,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处置能力。依法开展审计监督,加快融媒体建设,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做好军转干部安置、退役军人服务和双拥工作,关心支持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发展。

各位代表,做好202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和帮助下,抢抓机遇求进取,担当作为攻难关,紧盯目标,拼搏奋进,为顺利完成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