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大姚县“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

索 引 号:dyx020-/2023-0221001 公文目录:灾害事故救援 发文机构:大姚县应急局 主 题 词: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21日 文  号: 标  题:大姚县“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

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事关国家总体安全。实施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全面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实现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述以及对防震减灾工作重要批示指示、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的必由之路,是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的必然要求。

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纲要(2019—2035年)》《云南省“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楚雄州“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大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大姚县“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大姚县防震减灾工作实际和面临的形势任务编制本规划,实施期限为2021—2025年。本规划是县人民政府履行防震减灾社会管理职能的规范文件,是指导全县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审批防震减灾项目和安排投资的依据。

一、“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总体评价和实施情况

(一)“十三五”规划总体评价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州、县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认真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预防为主,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更加注重灾前防御和综合救灾,减轻灾害风险战略转变,实现“由局部的重点防御向有重点的全面防御”为目标,以地震监测预警基础能力建设为突破,以全社会参与为支撑完善防震减灾思路,推进规划重点项目实施。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高,科技创新驱动更加有力,公众防震减灾素质普遍提高,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防震减灾社会治理机制逐步建立,地震灾害对经济社会影响明显减轻。

(二)“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实施情况

“十三五”期间实施3项重点工程,8个重点项目,投入资金201万元,其中地震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工程140万元、震灾预防体系建设工程10万元、应急与救援体系建设工程51万元。

1.地震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工程

(1)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台网建设。全县4个基准台、1个基本台、5个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已完成台站建设和仪器设备安装,地震烈度速报能力得到提升。

(2)监测台网数字化改造提升。完成了地温、水位和气象三要素的数字化改造,利用震情会商和应急响应技术系统实现了地震监测信息与省、州、县系统互联互通,监测预报质量效能逐年提升,多次获得全省评比表彰。

2.震灾预防体系建设工程

(1)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程。累计投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专项资金5万多元,编印《防震避震常识》《地震来了怎么办》等防震减灾知识材料9万多份发放到农户、学校、机关。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六进”活动,深入基层,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60余场次,利用新媒体平台持续推送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小视频,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有效增强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创建省级示范学校2所、州级示范学校3所;2020年大姚县创作的音乐快板“防震减灾警钟鸣,应急演练保平安”荣获国际防震减灾科普影视作品大赛二等奖。

(2)震灾综合防御示范工程建设。累计投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专项资金5万元,全面宣传实施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建设工程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地震灾害防御能力稳步增强。依法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对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严格把关,做好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加强对重点生命线工程、重大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监管,扎实推广减隔震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新建医院、中小学幼儿园校舍建设工程全部使用减隔震新技术),确保新建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设防能力。开展地震安全示范村(社区)创建,创建省级示范(小区、村)2个、州级示范社区1个。

3.应急与救援体系建设工程

(1)震情会商和应急响应技术系统建设。争取省州资金20万元,县财政投入10万元,完成震情会商与应急响应技术系统建设,实现与州县技术系统对接。地震应急能力和地震业务信息化建设水平得到明显提升,2018年大姚县地震局被中国地震局评为“全国县级地震应急管理先进单位”。

(2)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系统建设。完成了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建设,定期收集完善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入库更新,满足了地震应急信息处置,能在短时间更加准确地产出地震应急图件和灾情预评估,为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提供科学可靠依据。

(3)紧急救援队伍管理和专业培训。组建了以消防救援、基干民兵为主体的地震应急专业应急队伍,加强了装备建设,县、乡、村三级专兼职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格局基本形成。向上争取资金16万元,组织开展大姚县地震应急救援“第一响应人”培训,定期开展年度防震减灾“三网一员”培训,应急响应保障处置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二、大姚地震灾害和面临的形势

(一)地震灾害概况

云南的地震灾害以频度高、震级大、灾害重、分布广著称,是我国地震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大姚处于川、滇菱块东南端,即滇中块体,构造格局十分复杂。东临元谋绿汁江断裂,西边界紧接永胜—宾川断裂和石羊—大古岩断裂,西南端红河断裂和大姚—南华断裂及次级断裂贯穿至东南端。除受到川滇菱块向东南方滑动的构造力和滇中块体水平运动的力之外,还受保山—普洱块体内部次级断块旋转产生的北北西向推挤力以及由于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大应力场方向挤压传导的侧向挤压力。伴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对滇中块体的侧向挤压以及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侧向剪切拖曳,导致做相应的调整运动,这种调整运动往往以地震的形式表现出来,由此大姚及邻区的地震在一定的时间内将不会停止。2000年到2010年大姚及邻区先后发生M≥5.0级以上地震12次,平均每年发生中等强度地震的自然概率是1。姚安6.5、6.0级,永胜6.0级,大姚6.2、6.1级,会理6.1级地震,造成大姚12个乡镇全都遭受过烈度六度以上的破坏,防震减灾形势依然严峻。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防震减灾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是指导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

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大姚县同全国全省全州一道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深入人心,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十分关心、关注和支持防震减灾工作,人民群众对地震安全保障需求不断增强,防震减灾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县是全省地震灾害应对重点县之一,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同向发力,做了大量工作,全县防震减灾能力仍与经济社会发展仍不相适应,防震减灾工作任重道远。地震监测预报基础依然薄弱,科技支撑能力有待提升,地震观测所获得的信息量远未满足需求,绝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尚不能做出准确的预报;大部分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较弱,老旧房屋抗震能力不足,抵御与承受地震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我县大部分地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一旦发生地震或受到波及,受灾地区除极易中断与外界的交通和通讯联系,还将产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严重次生灾害,给震后第一时间组织有效救援行动带来严峻挑战;应对突发地震灾害的预报预警、指挥决策、社会动员、抢险救援和信息收集发布等工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防大震、救大灾”能力不足,大震巨灾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自救互救、应急避险能力不强。

三、“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全面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防治能力,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地震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防震减灾事业是一项涉及全社会安全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党对防震减灾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进一步健全完善防震减灾工作体制机制,有效动员全社会积极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把防震减灾造福人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需求引领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坚持预防为主,提升地震灾害风险管理能力。科学把握县情、震情,强化地震灾害风险管理,围绕关口前移和主动防御,完善措施、夯实基础,强化责任,筑牢震灾预防之基,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风险综合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和损失。

4.坚持改革创新。紧扣制约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和瓶颈问题,整合资源,科学设定规划目标和指标。全面提升地震科技、业务、风险防治能力,推动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

5.坚持统筹协调。统筹防震减灾总体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地震监测预报预警、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处置、依法治理工作体系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地震监测预警体系、地震灾害预防体系、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和防震减灾科技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应对和处置地震灾害的综合能力明显提升。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达到Ⅷ度抗震设防的要求,一般建设工程达到Ⅶ度抗震设防的要求,城镇民居、农村民居采取抗震措施,抗震性能进一步提升。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升。震后24小时内灾民得到基本生活救助,地震应急组织指挥、物资储备、应急抢险和救援救助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地震监测站点进一步加密建设,地震预警系统进一步完善,学校地震预警终端全面覆盖,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实现向手机等移动终端推送。震情会商和应急指挥实现与省、州地震局,县人民政府视频互联互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保障大姚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加有力。

(四)主要发展指标

1.监测预报水平。建成覆盖全县标准化、集约化、布局科学的地震监测系统体系,实现全县监测台站平均间距小于50km,全县地震监控能力达到1.0级。优化地球物理观测项目,加强运行维护管理,强化地震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加强地震宏观异常监测,不断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质量效能。

2.地震速报预警水平。建成覆盖全县所有乡镇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骨干台网,震后1分钟左右实现全县2.5级以上地震基本参数自动速报;5分钟完成地震烈度初报、10分钟完成地震烈度速报;重点地区灾害性地震发生后10秒内发布预警信息,实现公众覆盖率不低于60%。

3.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建成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基本业务体系,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大力推进地震信息化,有力提升地震业务集约化、自动化水平和地震服务智慧化、普惠化水平。开展地震重点危险区地震灾害预评估工作,加大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的科普供给,建立以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的新时代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业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开展重大建设工程设施地震安全性评价。

4.地震应急救援能力。提供高质量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产品,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实施地震应急科技支撑能力提升工程,升级改造震情会商与应急响应技术系统,防震减灾社会化、信息化、标准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进一步提高,依法治理体系科学规范、运行高效,依法行政能力显著增强,政府、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

四、“十四五”期间主要任务

(一)增强地震监测预警能力

夯实地震监测基础,加强地温、水位、气象三要素、测震观测项目全天候运维管理,确保观测数据连续、准确、可靠。按省、州规划,实施地震台(站)改造提升工程,加密监测台网站点,建成信息化支撑、智能化运维、资料实时共享的现代化综合地震监测体系;提升地震预报研究水平,完成桂花地震科学实验站建设,为地震预报、震灾预防提供可靠基础数据;优化地球物理观测项目,鼓励开展地震预报研究,优化地震长、中、短、临预报业务,健全完善地震趋势预测、危险区判定和短临预报指标体系,探索建立基于预测指标体系的地震综合概率预测业务。进一步完善震情会商机制和地震会商技术系统,构建并完善地震预测评价体系,力争做到中期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短临预报有所突破。推进地震预警一般台、预警终端建设,实施学校“一校一台”预警终端项目,强化地震预警台站、预警终端设备运行管理维护,为云南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精准发布预警信息,实现震后秒级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提供运维保障。

(二)增强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

完成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摸清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大姚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本地区地震灾害风险水平,加快推进灾害普查成果运用,推进和完善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格局;完善和发展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内涵和管理方式,推进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开展全县房屋设施抗震性能普查和基础设施调查,摸清地震承灾体基本现状,综合研判地震灾害风险,科学评估全县城乡地震灾害风险,构建地震灾害风险防控业务, 形成常态化的地震灾害与次生灾害多部门联合调查防控机制;开展地震重点危险区地震灾害预评估工作,为地震灾害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科技支撑。

(三)增强建(构)筑物抗震性能

配合省、州地震部门开展地震风险评估工作,其成果直接应用于县内除必须单独开展地震风险评估的重大工程以外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选址、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地震风险评估。在“防”上多下功夫,推进老旧房屋、农村民居拆除重建、加固改造工程,提升各类基础设施抗震能力。强化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和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推动城乡抗震防灾规划和应急避难场所规划落实。

(四)强化防震减灾公共服务

加大防震减灾科普作品的制作和宣讲力量建设,推进防震减灾主题公园(馆)建设,充分发挥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示范学校的作用,面向全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提供开放、便捷的地震信息查询和抗震设防指导等地震灾害防治专业服务,增强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五)逐步提高地震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与省、州地震局的联系和沟通,与周边县市合作,积极拓宽科研渠道,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采取多项措施,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加科研工作活力,培养优秀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保障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

五、“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

(一)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工程

实施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拓展工程,向省、州地震局争取更多地震预警台站和预警终端安装建设,提高地震烈度速报能力。完成桂花地震科学实验站建设,升级改造地震监测台站,改善观测环境,购置运维保障设备,提升地震台站观测系统运行成效。

(二)震灾预防体系建设工程

1.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程。宣传、教育、科技、新闻、文化旅游、公安等部门,建立健全应急宣传机制,完善新闻发言人和舆情服务制度;建立宣传联动机制,规划建设大姚县防震减灾主题公园(馆),不断拓展宣传渠道和阵地,丰富宣传形式。结合社会关切的防震减灾问题,针对不同群体,以彝剧为依托,制作一批防震减灾科普作品,丰富科普内容,提升宣传广度和深度。通过志愿者和“三网一员”网络,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六进”,“地震科普携手同行”活动,持续做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应急避险、自救互救、震灾防御、部门法律法规、应急指挥等宣传教育和培训。

2.乡镇防震减灾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实施乡镇防震减灾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实现防震宣传全覆盖。健全防震减灾宣传体制机制,持续开展防震减灾“三网一员”培训,不断壮大宣传工作队伍,促进宣传工作基础条件和技术平台初步完善,科普教育普及率总体达到较高水平,宣传产品丰富,宣传能力基本满足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通过采取多种宣传方式,让防震减灾知识进村入户,最大限度提高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了解防震减灾工作和地震知识,不轻信地震谣传,遇到地震能有效运用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的技能,能够主动参与和积极支持防震减灾各项活动。全社会对防震减灾参与程度明显增强,防震减灾社会基础进一步夯实。

(三)震灾处置体系建设工程

1.震情会商和应急响应技术系统建设。提升震情会商和应急响应技术系统建设,完善震情会商、应急指挥、灾情信息速报等功能,为县委、县政府应对处置突发性地震事件,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灾害预评估信息共享服务。

2.地震灾害预测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建设。对城镇现有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生命线工程系统,次生灾害源调查,预测地震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积极推进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填图和危险性评价工作,完成县城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介。更新和完善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录入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生命线工程资料、预案准备、应急避难场所、救灾力量分布等内容。

3.提升基层地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实施对乡镇一级的地震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计划,组织基层乡镇干部和村委会干部、村民小组长、民兵等基层救援力量进行救灾组织、灾情上报、人员救援等专业实操培训训练,开展防震避震、人员搜救、自救互救等知识培训,加强提升基层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及救援能力。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规划组织实施,通过完善的目标导向管理机制,发挥防震减灾部门和行业各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重点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和进度,并分解落实到位,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二)健全治理体系

按照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和法制建设要求,坚持法治思维,建立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健全完善政府的监管体系,实现专业主导、行业分治,政府、社会、个人风险共担,为防震减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三)完善投入机制

将防震减灾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防震减灾规划,根据工作需要和财力实际,将防震减灾事业的资金需求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减灾资金,健全社会动员机制,加强社会捐助工作,大力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等社会投入多元化的防震减灾事业投入体系。同时要积极向省、州地震部门争取项目衔接,以实施项目为依托,制定计划,积极准备,争取更多的支持,促进规划目标的实现。

(四)推进科技创新

主动融入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以“透明地壳、解剖地震、韧性城乡、智慧服务”4项地震科学计划为重点。实施“透明地壳”计划,配合省、州地震部门完成重点地区地下结构、构造、和地球物理场变化的观测和探索,对地壳的认识更清晰透明。实施“解剖地震”计划,开展对我国典型地震的解剖研究,对地震孕育发生规律的认识将逐步深入。实施“韧性城乡”计划,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工程韧性抗震、社会韧性支撑等融入国家项目,力争建成一批示范性韧性城镇。实施“智慧服务”计划,实现地震信息化、现代化,为政府、社会和公众提供全方位智慧化地震科技服务。

(五)建立评估制度

建立健全评估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与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评价相结合,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加强评估结果的应用,促进规划目标任务的全面实现。

附:大姚县“十四五”防震减灾重点项目规划建设表

附件:

大姚县“十四五”防震减灾重点项目规划建设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和规模

实施时间

总投资

(万元)

1

提升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工程

1.地震预警台站建设。完成铁锁、石羊、六苴、地震局4个基准台;湾碧1个基本台;新街、龙街、赵家店、昙华、三台、桂花6个一般台,满足县域精准监测预警的需求。

2.地震预警终端建设。完成地震预警终系统覆盖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106所中小学校,医院全面建成地震预警终端。

3.大姚地震观测站改造提升。

4.完成桂花地震科学实验站建设。

2021-2025

510

2

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大姚县防震减灾主题公园(馆)建设项目。在大姚地震监测区建设地震解码展区,地震监测感悟区,科学防震减灾展区,震时震后科普区,地震监测发展、地震科技展区的主题公园(馆),提高每位参观者防震减灾知识和技能,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

2.制作或创作防震减灾科普作品。以彝剧为依托,制作一批防震减灾科普作品,丰富科普内容,提升宣传广度和深度。

2021-2025

120

3

完成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

1.完成地震灾害风险调查。推广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试点双柏县 经验,完成大姚地震灾害风险普查与地震灾害重点隐患排查任务,摸清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大姚县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地震灾害风险水平,建立地震灾害风险数据库,编制风险要素图件,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编制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区划图。

2.做好县城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

2021-2025

100

4

地震应急科技支撑能力提升工程

1.加强地震应急系统建设。升级改造震情会商与应急响应技术系统,不断完善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为精准地震应急精准指挥提供科技支撑。

2.地震应急演练技术支撑模块。与地震预警系统互联,以现行地震应急预案各项应急工作处置流程为依据,为参与地震应急演练的人员提供用户注册与登录、应急演练现场图片采集、视频采集、定位信息采集、地震应急策略、现场描述、各项数据上传、考评等服务。

2021-2025

80

总投资

810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