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大姚县优化完善“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的方案(试行)

索 引 号:dyx020-/2023-0802002 公文目录:灾害事故救援 发文机构:大姚县应急局 主 题 词: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02日 文  号: 标  题:大姚县优化完善“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的方案(试行)

为进一步完善“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实现防汛责任和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断加强预报、预警、叫应、调度、转移避险、抢险、救灾、信息直报等方面的联动措施,切实提升降雨天气防范应对和洪涝、地质灾害风险处置能力,制定本方案。

一、完善汛前防灾减灾责任机制

(一)建立防汛减灾责任体系。汛期来临前,乡镇、县级部门、村社区调整充实防汛工作领导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负责日常工作,相关人员作为成员,分别明确各自的职能职责。村民小组建立防汛减灾志愿服务队,赋予灾情险情排查、极端天气值班值守、宣传预警、信息报告、抢险救灾、转移避险、群众安置等职能,通过村民小组自筹、上级部门支持,筹措资金,对志愿服务队成员进行实务实补。建立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级部门和乡镇班子成员包村社区、镇村干部包村组、村组干部和党员包重点农户的防汛工作包保机制,建立防汛减灾通讯录、微信群,方便沟通联络、协调配合,形成防汛减灾网格责任。

(二)健全防汛减灾预案体系。乡镇、县级部门根据县防汛减灾应急预案明确的职能职责,结合本乡镇、本行业实际,本着启动灵活、响应迅速、措施精准、务实高效的原则,围绕“不发生因灾亡人”这一目标,紧盯“灾前两小时、灾后两小时”,突出灾前预警、事前转移、临灾避险、群众安置、信息报告和次生灾害防治,简化启动程序、简化措施要求、简化工作流程,完善本乡镇、本单位防汛减灾应急预案。各村民小组着眼转移避险这个关键,紧扣“是否转、如何‘喊’、谁来转、转到哪、怎么管”,形成转移避险明白卡,确保应急响应,尤其是临灾避险科学精准、快捷高效。围绕各级防汛减灾应急预案和村民小组汛期转移避险明白卡,组织开展全覆盖的应急演练,山洪、泥石流灾害重点影响区村民小组至少开展两轮次应急演练,提高各级各部门,尤其是村民小组的应急响应能力。

(三)开展汛期隐患排查建档。乡镇牵头村组,挂包县级部门参与,对防汛减灾的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人群进行拉网式排查,突出隐患点、陡坡脚、箐沟边、低洼处、库塘下和在建工地、田间窝棚等依法灾害的重点部位和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重度伤残等转移不便的特殊人群,实行建档立卡管理,一处一策、一户一策落实包保责任人,建立工作台账,明确隐患整改和监测预警、灾前转移、临灾避险工作责任。各行业部门也要对监管领域和在建项目开展排查建档,强化管理,确保安全度汛。

二、完善灾前预警叫应机制

(一)开展极端天气预警二次研判。接到省、州极端天气预警信息后,由县气象局第一时间就我县降雨级别、影响重点区域开展二次研判,第一时间就是否集中会商、是否发布预警、发出几级预警、是否启动响应提出具体意见。根据气象部门意见,县防办和县气象局、县水务局、县自然资源局按照转发知晓、集中会商、发出预警、开展叫应、启动响应五个层级分类处置省、州预警信息,相关部门和乡镇对应采取预警叫应措施,切实增强预报预警的精准性,尽可能减少无灾无险盲目叫应和有灾有险叫应不力。

(二)五部门协同开展预警叫应。由县气象局严密监测天气变化,制作气象短临预报服务产品,及时发布暴雨预警信息。县水务局、县自然资源局综合分析气象预警信息,及时对接省州预警信息系统,及时制作山洪灾害、地质灾害预警信息,通过电子政务、电话传真、微信QQ、手机短信、气象“12379”信息平台等不同方式推送至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并确认信息收悉情况。县防汛减灾委重点成员单位分工协作,根据需要开展调度叫应。县防办对乡镇和重点行业部门开展叫应,县水务局重点对库塘和水利在建项目安全责任人开展预警叫应,县自然资源局重点对地质灾害监测员开展预警叫应,县住建局负责对城市内涝防范重点单位开展预警叫应,县消防救援大队重点就救援力量备勤开展预警叫应。各行业部门对行业相关防汛责任人和监管企业防灾避险责任人开展预警叫应。乡镇、村社区接到叫应预警信息后,第一时间对村组开展叫应,必要时要越级叫应到重点农户和重点单位责任人。各乡镇、县级各相关部门开展预警叫应情况,要如实记录,认真填写《大姚县汛期防灾避险应急响应纪实卡》(附件3),于每轮强降雨结束报县防汛办(县应急管理局)。

(三)四级联动开展预警响应。对未来2小时以内可能发生30毫米以上降雨或县气象局发出蓝色预警的,乡镇、部门、村社区、村民小组做好宣传提醒和防灾准备。对可能发生50毫米以上强降雨或县气象局发出黄色预警的,乡镇、部门、村社区、村民小组对重点乡镇、重点村社区、重点危险农户做好提醒叫应,做好转移准备。对可能发生80毫米以上强降雨或县气象局发出橙色预警的,乡镇、部门、村社区、村民小组对重点乡镇、重点村社区、重点危险区、重点户、包保责任人做好提醒叫应,转移重点人群。对可能发生100毫米以上强降雨或县气象局发出红色预警的,启动应急响应,开展防汛减灾综合应对工作,组织转移危险区受威胁群众,全面叫应影响区所有群众。对发出红色预警的,由发出预警单位电话通知到县、乡镇防主要领导,并协调相关部门联动开展预警叫应。

三、完善临灾避险应对机制

(一)建立极端天气村组值守制度。对辖区或者上游出现短时强降雨天气的村、组落实专人值班值守,做好险情监测、预报预警和信息上报工作,根据需要随时准备动员群众做好安全转移。

(二)健全极端情况向上叫应机制。针对村组发生短时强降雨、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异动、库塘沟渠出现险情、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等情况,自下而上开展叫应,报告灾情险情信息,争取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落实区域联防联控工作。

(三)健全灾情险情信息互动机制。上下游乡镇、村组之间建立汛期灾情险情信息互动机制,落实信息联络员,一旦出现山洪、泥石流和水库坝塘等灾情险情,由村组相关责任人对下游乡镇、村社区进行通报相关信息,便于及早启动应对措施。

(四)落实临灾避险现场决断机制。出现灾情险情,由村民小组责任人随机应变、现场决断作出决定,采取应急广播、叫应喇叭、敲锣吹哨、敲门入户等措施,迅速实施预警叫应,组织群众安全转移。

(五)落实重点群体转移避险责任机制。针对隐患点、陡坡脚、箐沟边、低洼处、库塘下和在建工地、田间窝棚等易发灾害的重点部位和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重度伤残等转移不便的特殊人群,就近就便在本村落实2-3人包保到户,强化日常演练,一旦接到紧急转移信息,迅速帮助转移避险。

(六)建立临灾转移避险群众管理服务机制。对临灾转移避险的村组,落实专人清理转移避险人员,做好临时安置点群众心理疏导、烤火取暖、供水供电和食品供应等服务工作,协调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医疗、后勤等保障工作,防止转移后擅自返回出现险情。

(七)建立行业部门联动响应防灾避险机制。县防指及其成员单位、乡镇人民政府根据灾情预报预警和现场研判结果,第一时间提出应急响应意见,由县防指或乡镇防指决定启动应急响应,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作出响应,迅速采取停工、停产、停学、停运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坚决守住不发生因灾亡人底线。

四、完善精准叫应建档立卡机制

(一)建立极端天气预警叫应登记制度。针对每一轮强降雨天气,由县防指成员单位和乡镇及时填报极端天气预警叫应登记卡,详细报告是否叫应、谁来叫应、如何叫应、叫应响应等情况,以便事后复盘分析和责任追究。

(二)建立汛期灾害应急响应纪实制度。针对极端天气作出灾前转移、临灾避险及其他应急响应措施的情况,乡镇和部门落实专人负责,对应急响应情况如实记录,第一时间报告县防办及相关部门,便于各级科学有效应对灾害和科学精准投放救灾力量、物资、资金。

(三)建立汛期因灾亡人信息直报制度。强汛期出现因灾亡人或人员受困等信息,由所属乡镇或部门第一知情人第一时间直接报告县防办(联系电话:0878-6221737)。县防办第一时间报告县级相关领导,并同步报告上级防办。

 

 

2023年7月10日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