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农业统计的范围是什么?
答:农业统计范围包括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从事的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以及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包括农村各种经济组织,以及各种专业性农、林、牧、渔场;国家各级机关、团体、学校、部队、工矿企业的农业产业活动单位。不包括军马场及农业科研机构。
2问:农产品产量是怎样统计的?
答:农产品产量是指一定时期(日历年度)内生产的各类农、林、牧、渔产品的实物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各类农产品的总成果,是衡量农业生产规模和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并可反映农业满足生活和生产需求的总供给能力。该指标直接关系到城乡居民生活和国民经济一些行业的发展。主要农产品包括粮食、棉花、油料、畜产品、水产品等。
在统计方法上,以农业普查为基础,采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全面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取得。目前,小麦、玉米、稻谷、棉花、畜产品产量采用抽样调查取得。采集方法上,国家统计局从全国31个省(市、区)中抽选部分调查县,县抽村,村抽地块,对样本地块在收获季节进行实割实测得到单位面积产量,然后乘以种植面积得到总产量。猪、牛、羊、禽等主要畜产品产量也采取抽样调查取得。油料、烟叶、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产量采用全面统计方法进行。
近年来,国家统计局也开始探索使用遥感技术统计农产品产量。
林产品、渔业产品由林业部门和农业部门采取全面统计方法取得。
3问:什么是农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有什么区别?
答:农作物播种面积是指全年实际播种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等粮食作物;棉花、油料、糖料等经济作物的面积,无论是播种在耕地还是非耕地上,播种一次统计一次,不得遗漏。农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有以下两方面区别:
其一,含义不同。耕地的含义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也包括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农作物播种面积则是对农作物播种实际发生情况的统计,无论是播种在耕地上,还是在非耕地上,只要是播在土地上都要计算播种面积。反之,如果耕地休闲了,没有播种任何农作物,那就不能算入农作物播种面积。
其二,性质不同。耕地是存量指标、时点数。农作物播种面积,是流量指标、时期数。各地因气候不同,农作物可以播种1次,或2次、3次,全年的播种面积计算与日历年度不同,是上年的秋冬播加今年的春播和夏播的面积之和。
此外,在使用面积数据时,还要注意国标面积计量单位和习惯计量单位的换算,1公顷=15亩,1亩≈667平方米。
4 问: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如何计算的?
答:按照现行统计制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核算范围是本辖区内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品的价值量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的总和。
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核算采用“产品法”进行计算,即用产品产量乘以价格求出各种产品的产值,然后把它们加总求得各业的产值,最后各业相加求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当年生产的各种农产品都要计算产值,并且每种产品都按全部产量计算,不扣除用于当年农产品生产消耗的那部分产品的产值。以林业为例,其产值主要包括林木的培育和种植,木材、竹材采运产值,林产品产值等。其中林木的培育和种植采用以费用代替生长量计算,即按从事人造林木各项生产活动的成本计算,先取得育苗面积、造林面积、零星植树株数、迹地更新面积、幼林抚育面积、成林抚育面积六项资料,然后分别乘以上述各项生产活动的单位成本得到。
5问:夏粮和秋粮包括哪些。 如何获得晚稻数据?
答:夏粮即夏收粮食,指上年秋、冬季和本年春季播种,夏季收获的粮食作物,如冬小麦、夏收春小麦、大麦、元麦、夏收马铃薯等。
秋粮即秋收粮食,指本年春、夏季播种,秋季收获的粮食作物,如:中稻、晚稻、玉米、高粱、谷子、甘薯、大豆等。
晚稻包括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在现行统计制度中,一季晚稻和中稻是一起统计的,双季晚稻单独统计,所以无法单独测定晚稻数据。建议使用中稻和一季晚稻、双季晚稻数据。
6问:农用化肥施用量和折纯量是如何规定的?
答: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指本年内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数量,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化肥施用量要求按折纯量计算数量。折纯量是指把氮肥、磷肥、钾肥分别按含氮、含五氧化二磷、含氧化钾的百分之百成分进行折算后的数量。复合肥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按其所含主要成分折算。具体公式为:某种化肥折纯量=该种化肥实际施用量×折纯率(某种化肥有效成分含量的百分比),具体折纯率以化肥包装标识为准,也可参考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的《化肥折纯量参考计算表》。
7问:什么是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工业增加值是宏观经济核算指标,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般用于反映某区域或某行业的工业生产总量。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生产法和收入法(又称要素分配法)。
生产法是指从工业生产过程形成的总产品(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新创造产品(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方法。用公式表示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收入法是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工业增加值分两部分统计,分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根据规模以上工业逐级上报数据的汇总资料,利用分行业增加值率进行测算,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根据抽样调查推算的资料,利用分行业增加值率进行测算。
统计频率:月度测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季度和年度核算全部工业增加值及速度。
8问:什么是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和平均速度?
发展速度是表示某一时期内某一指标发展程度的相对数。它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发展速度=(指标报告期数值÷指标基期数值)×100%。
增长速度是表示某一时期内某一指标增长程度的相对数。它是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又称增长率。增长速度指标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动的情况与趋势,应用比较广泛。计算公式为:
增长速度=(指标报告期数值÷指标基期数值-1)×100%
平均速度可以用平均增长速度和平均发展速度来计算。平均速度是各个时期环比速度(即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对比计算的速度)的平均数,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速度变化的平均程度。平均发展速度表示现象逐期发展的平均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则是反映现象逐年递增的平均速度。
9问:什么是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指公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已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这类人口不管其是否外出,也不管外出时间长短,只要在某地注册有常住户口,则为该地区的户籍人口。户籍人口数一般是通过公安部门的经常性统计月报或年报取得的。
常住人口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指半年以上)的人口。按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规定,主要包括:(1)在本地居住,户口也在本地的人口(含户口在本户,外出不满半年的人口);(2)户口在外地,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者,或离开户口地半年以上而调查时在本地居住的人口;(3)调查时居住在本地,但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登记常住户口,如手持户口迁移证、出生证、退伍证、劳改劳教释放证等尚未办理常住户口的人,即所谓“口袋户口”的人。
常住人口数据在非普查年份是根据年度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推算而来,调查在每年的11月份进行,次年的4月份由统计局发布主要数据。
10问:三次产业是怎么划分的?
三次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 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三次产业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如日本将采矿业划入第一产业。因此,在进行国际比较时应注意范围上的差别。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国民经济行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
11问:全面统计指的是什么?
全面统计,又称全面统计报表、全数调查,是由调查组织单位对其辖区范围内的所有被调查单位按照自上而下统一布置报表,由基层被调查单位调查填报,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上报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这种调查方式是我国现行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常用的。它包括全面定期报表和普查。全面定期报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经常性统计调查制度。
12问:什么是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一种了解全面情况的非全面调查方法。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按随机的原则抽出一部分单位作为总体的代表,然后以样本指标数值来推断总体指标数值的一种调查方法。它是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的科学调查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能够获得每一个对象全面、丰富的调查信息;通过样本推断总体;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调查样本少,成本低,能够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这种调查方法是国际上经常使用的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数据之所以能用来代表和推算总体,主要是因为抽样调查本身具有其他非全面调查所不具备的特点,主要是:
(1) 调查样本是按随机的原则抽取的,在总体中每一个单位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能够保证被抽中的单位在总体中的均匀分布,不致出现倾向性误差,代表性强。
(2) 是以抽取的全部样本单位作为一个“代表团”,用整个“代表团”来代表总体,而不是用随意挑选的个别单位代表总体。
(3) 所抽选的调查样本数量,是根据调查误差的要求,经过科学的计算确定的,在调查样本的数量上有可靠的保证。
(4) 抽样调查的误差,是在调查前就可以根据调查样本数量和总体中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计算,并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调查结果的准确程度较高。
基于以上特点,抽样调查被公认为是非全面调查方法中用来推算和代表总体的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的调查方法。
主办单位:大姚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大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地址:大姚县金碧镇金平路政务中心 联系电话:0878-6222279
滇ICP备05001067号 网站标识码:5323260002 滇公网安备 532326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