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大姚县2022年防止返贫第二轮排查工作执行情况

索 引 号:dyx025-/2022-1216003 公文目录:相关政策 发文机构:大姚县乡村振兴局 主 题 词: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16日 文  号: 标  题:大姚县2022年防止返贫第二轮排查工作执行情况

一、第二轮排查工作情况

(一)第二轮排查工作开展情况

9月30日,省乡村振兴局召开全省2022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第二轮排查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建设信息采集更新工作视频会议,省级会议结束后,州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楚雄州2022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第二轮排查视频培训会,10月10日,我县召开大姚县2022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第二轮排查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建设信息采集更新工作会议,启动2022年防返贫监测第二轮排查和动态调整工作,对相关的政策业务进行培训,并针对动态调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会后,各乡镇立即行动,组织乡镇、村、组干部进行了培训,开展分析研判,统筹乡镇、定点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和村组干部力量,针对重点区域、重点群体、重点问题,深入村组、农户开展收入核算、信息采集等工作。10月31日,各乡镇已按照综合分析研判、入户核查、村级评议公示、乡镇审核等程序完成了监测对象新识别、风险消除等各项程序性工作,县公安、财政、住建、自然资源、政务服务等行业部门积极配合,完成了对新识别监测对象和自然增加人口的数据信息比对,通过了县级审定。

(二)动态调整对象情况

一是监测对象新识别(含风险再标注)。按照省、州关于应纳尽纳、应扶尽扶的原则要求,各乡镇经过入户调查、村组评议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审定新识别3户16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2户11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户5人),经行业部门信息比对,拟新识别人员无“十不准”纳入情况。二是监测对象风险消除情况。各乡镇通过入户调查、村评议公示、乡镇核查各项程序,县级审定风险消除41户124人,监测对象年人均纯收入已超过7000元以上,且有稳定性、持续性项目支撑;以上监测对象至少享受了一项以上帮扶措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兜底帮扶、保险帮扶、社会帮扶、志智帮扶),返贫致贫风险已完全消除。三是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人口自然增减情况经入户调查,实地走访,第二轮排查脱贫人口、监测对象自然增加50人,经行业部门信息比对,自然增加人员无“十不准”纳入情况,自然减少62人。

(三)监测对象清退及消除风险回退情况

一是清退情况。按照省、州、县关于“十不准”原则要求,经过行业部门比对筛查、乡镇入户排查,上报清退边缘易致贫户1户2人。二是风险消除回退情况。经过入户走访排查,按照国家和省、州关于“监测对象消除风险后不得享受帮扶措施”的相关要求,我县无风险消除回退人员,有4人操作失误回退情况。

第二轮排查我县新识别监测对象3户16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2户11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户5人),消除风险41户124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10户39人,边缘易致贫户23户50人,突发严重困难户8户35人),识别不精准清退边缘易致贫户1户2人,自然增加50人,自然减少62人。

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情况

一是一村一村找差距。年初,针对我县2021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1348元,增幅仅为8.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的实际情况,由乡村振兴局从国办系统导出2021年底脱贫人口收入数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带领县级行业部门深入全县12个乡镇,与乡镇共同研究分析本地区、本部门脱贫人口增收工作中的短板弱项;由县处级领导与挂联村委会每月开展1次分析研判,根据每一户脱贫人口家庭产业发展、务工就业、落实兜底性保障性政策、财产性收入等情况进行动态统计分析,逐村逐户盘清家底,找准制约脱贫人口增收的困难症结。

二是一级一级压责任。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对挂包乡镇总体负责、县级行业部门对本行业增收措施包干负责,乡镇党委政府对辖区脱贫人口增收全面负责,挂包干部对所挂包脱贫户具体负责”的“四包”责任机制。县委、县政府与12个乡镇、23家县级行业部门签订责任状,对乡镇、部门、干部实行捆绑考核。每2月制定出台1期工作要点,将督查工作贯彻全年始终,通过5轮次督查对促进脱贫人口增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通报,对近期增收措施进行任务分解。今年以来,召开领导小组11次及指挥调度会8次,分别就低收入人口集中排查、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等重点工作进行指挥调度,督促乡镇和行业部门抓实政策措施的落地。

三是一户一户挖潜力。挖掘特色产业增收空间。立足全县核桃、花椒、板栗、蚕桑、特色水果、蔬菜、烤烟、生猪、肉牛、黑山羊等13个特色产业,实施脱贫户产业提质增效行动,精心制定“一户一方案”,以产业发展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四是一项一项真帮扶。突出财政帮扶,整合财政资金、衔接资金、沪滇劳务协作资金和村集体资金新增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深化沪滇帮扶,投入沪滇协作协作产业发展项目,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参加“云品入沪”上海推介周活动,通过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采购农产品,拓宽了脱贫户农产品销售渠道。引入上海云牛入沪供应链有限公司,建成集养殖、产品加工到冷链物流、市场营销为一体的肉牛产业体系,创造就业岗位。创新金融帮扶,全面推行“政府+保险公司+银行+龙头企业+农户”的肉牛产业发展模式,对符合条件的脱贫户进行一定补贴。落实兜底帮扶,把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及时纳入低保范围,按月足额发放低保金,做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应补尽补。抓实干部帮扶,将挂包干部开展入户帮扶时间由原来的每季度1次调整为每月1次,及时帮助协调解决脱贫户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增收事项落实。

五是一笔一笔账相符。高度重视系统数据质量,挂包干部在入户排查的基础上,同脱贫群众共同盘清家庭收支情况,逐户逐人核实采集收入信息,经群众签字认可;信息采集后逐户报村党组织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长进行审核把关,同时召开专题会议研判审核采集的到户信息,并安排专人准确录入系统;系统录入结束后,由乡镇组织村与村之间进行交叉复核,对问题数据进行清洗修正,并报县乡村振兴局汇总,确保做到信息数据“账实相符、账账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