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新闻信息 >> 部门动态 >> 正文

大姚县:打造“无感投标、有感服务”新体验

日期:2025/11/27   作者:刀云丽、简秀芬   来源:大姚县政务服务管理局    点击:

近年来,大姚县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创新,聚焦“全流程数字化交易”“监管能力提升”“交易营商环境培优”三项重点,着力打造“无感投标、有感服务”公平交易新体验,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阳光动能”。

聚焦数字赋能,推动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以数字赋能和流程再造,推动交易服务从“线下跑”向“网上办”转变,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零跑腿”。“一网通办”全程“零负担”。依托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一张网”,推动实现项目登记、公告发布、招标文件下载、投标文件提交、投标保证金收退、开标、评标、中标公告、答疑澄清、专家评审费支付、合同签订、文件归档等全流程电子化,招标投标各方主体所有环节真正实现“一网通办”。“一屏对接”全程“零见面”。优化在线办理数字证书、投标文件加密和解密、电子签章、异议和投诉在线处理等功能。实行招标人在线组织开标,在线查看开标全过程,在线接收异议和答复。投标人在线递交投标文件,远程解密投标文件,在线发起质疑和投诉,实现“招标不见面、报名不见面、投标不进厅,评标屏对屏”。“一键预约”全程“零跑腿”。实施“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行动,招标人网上自主预约开评标场所、开评标时间、网上自行打印中标通知书,监督人员网上监督交易全程,网上系统自动收退保证金,有效节约了投标企业交通、住宿、餐饮等成本,使交易过程更加便捷高效。1-10月,全县组织交易项目46个,交易额11.53亿元,节约资金3066.27万元,节约率2.93%,增加收益金903.26万元,溢价率7.02%。

聚焦公平公正,开展全链条常态化监管。以全流程综合监管改革为抓手,打好破解围标串标难题“组合拳”,有力捍卫公平、公正、透明市场环境。筑牢智慧监管“防火墙”。优化场所功能布局,规范建设交易场所“五区八室”。依托全省统一的电子交易和开评标在线监督系统,搭建集交易、场所、信用、监管、监控、预警、评价为一体的可视化智能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推动开标全景、项目交易过程、平台运行效能清晰可见,确保交易记录来源可溯、去向可查、全程留痕、责任可究。打破传统评审“关系网”。围绕打造全省交易中心“大循环”随机分配评标工位、云南省综合评标专家库随机抽取评标专家、交易项目随机匹配评标工位“三随机”远程异地评标模式,有效破解了本地评标专家“小圈子”“熟面孔”以及数量不足、专业类型不均衡等问题,提升了评标效率和透明度,为招投标活动提供公正阳光的交易环境。破除隐性壁垒“玻璃门”。致力于清理各类隐性门槛和不合理限制,破除有碍公平竞争的行为,为所有潜在投标人提供一个擂台“参赛”机会。构建“招标人—行政监督部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三级审核+AI智能辅助审核的招标文件核验发布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公示力度,杜绝限制公平竞争行为。1至10月,31个工程建设项目民营企业中标率达81%,州外企业中标率从2022年的42%跃升至65%。

聚焦提质增效,培优交易营商环境。做好“标前、标中、标后”全流程跟踪服务,推动交易项目降本增效。“金牌管家”全链服务。简化交易流程,组建重大交易项目“金牌管家”服务团队,制作“一看就懂”办事指南,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容缺受理制度,开展“一对一”咨询帮办服务、急件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绿色通道”服务。“零费用”降本增效。全面取消交易服务费,投标人可以通过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平台完成免费报名、免费下载招标文件、免费制作和上传电子投标文件、网上开标、网上解密、网上确认等全部招投标环节,推动CA全国互认免费办理,专家“云签章”,推进全程“零费用”。“保险保函”惠企纾困。在工程建设领域减免投标保证金,推广电子保险保函替代现金缴纳投标保证金、保证金线上代收代退,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极大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1至10月,实施减免保证金项目17个,减收5笔300万元,免收953笔5725.25万元。使用电子投标保证金保险保函项目16个334笔,释放、盘活投标企业原需交付的保证金910.6万元。

下一步,大姚县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举措,不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营商环境水平,努力营造公平公正、规范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