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走进桂花镇大村稻田,绿浪翻滚、水波粼粼,一项“黑科技”——植保无人机正从低空掠过田畴,细密如丝的药液如薄雾般均匀地飘洒而下,沿着规划路线开展着飞防作业。
“往年靠人工喷药,那可真是个苦差事。背着沉重药箱,不仅效率低下,且喷洒不均匀,药量难以控制,影响防治效果,还面临农药中毒风险。今年有无人机来帮我们洒药,又快又好,成本还低,科技种田真是省心!”大村党总支书记邹学聪正操控着无人机,眼神中满是对科技助力农业生产的欣喜。
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大村水稻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桂花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投入4.7万元,率先引入无人机植保装备。凭借无人机精准的定位和喷洒系统,每天可以完成近1000亩地的喷洒作业,且受地理位置影响小,使施药作业效率提升50%,农药使用量减少30%,农业污染减轻40%,彻底解决了传统人工打药效率低、成本高、均匀度差、安全风险大等问题,让田间管理变得更轻松、更绿色、更经济。
无人机飞防作业模式的实现,是桂花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成果体现,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生态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桂花镇积极探索农业生态发展新模式,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优质水稻与鲜活的鲫鱼、鲤鱼和谐共生,构建起精妙的生态循环系统。鱼儿在田中游动,不仅能疏松土壤,还能吃掉害虫和杂草,其排泄物化作天然肥料滋养水稻,“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生态模式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据悉,该镇2025年推广实施稻渔综合种养试验示范项目100亩,预计每亩可额外增收1200余元,惠及农户80余户,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古老的稻田之上,桂花镇借助“科技+生态”力量,以双轮驱动绘就出了“空中飞防减药增效,稻下鱼跃生态增收”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