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信息 >> 乡镇快讯 >> 正文

桂花大河村:18亩仙人掌拓荒集体土地 “共富试验”

日期:2025/07/28   作者:谢昊凌   来源:    点击:

在大姚县桂花镇大河村万马河边的荒地上,18亩黄皮红芯无籽仙人掌正迎着山风生长。这片村集体土地上,没有轰鸣的施工机械,没有成排的劳务用工,只有村“五职”成员与驻村工作队员弯腰栽种的身影。从《乡村振兴中国行》取经而来的“沙漠黄金”,在8000元为民服务经费的撬动下,正以一种“集体自主经营”的方式,探索山区村集体经济的破局之路。

2025年初,大河村“五职”人员通过观看《乡村振兴中国行》专题片文山州庄子田村“仙人掌治荒”的经验,对金碧镇三槐村种植的红芯软籽仙人掌(又称米邦塔食用仙人掌)实地考察,被它的高效益和耐瘠特性所吸引,结合本地野生仙人掌资源丰富、气候相似的实际,并咨询了本村在外从事农产品种植工作的务工人员,确认该品种在本地适应性及市场前景后,最终确定引种“红芯软籽仙人掌”作为突破口,加之野生仙人掌遍布地头,村“两委”决定:用集体土地做试验,不流转、不雇工,由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带头干。启动资金仅有村集体8000元积蓄与选调生申请的8000元服务经费。5名村干部与驻村工作队员组成“开荒队”,将大块石砾挖除,拉线放线,亲手栽下1800株仙人掌苗。为确保技术落地生根,驻村工作队主动对接,邀请楚雄松源职业培训学校的农业技术老师,通过线上视频会议的方式,为村“两委”成员和前期摸排出的有意愿种植的村民进行了2场远程技术培训,内容涵盖栽种要领、水肥管理等关键环节。该品种仙人掌盛果期亩产1吨,按60元/公斤计算,18亩年产值可达108万元。

“我们晒黑的每一寸皮肤,都是产业的‘活体质检报告’”。驻村队员蒋玲的话道破了村集体自主经营的历程——从整地到管护全程自主操盘,村集体资金100%用于种苗与物资,杜绝“包出去就撒手”的管理空转。为保障精细化管护,基地创新实行“责任田”制度,将18亩土地划分到每位村“五职”干部名下,责任到人。村干部们利用早晚和周末时间,像照料自家田地一样,定时巡查、人工除草、科学施肥。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更在实践中摸透仙人掌的生长习性,为技术推广筑牢根基。

“先筑巢后引凤”。项目启动时不急于雇工,而是预留技术共享通道与未来务工岗位:待2027年首季挂果,村民可通过参与摘果、分拣等环节分红,甚至免费学习育苗技术发展庭院经济。这种“让村民从期待中看见实惠”的策略,正让路边上的观望者逐渐变成主动询问的“预备队员”。

集体力量守护开花结果。仙人掌从栽种到盛果需三年,集体经营恰能承受这种时间成本。相较于农户单干可能出现的“一年不见效就砍苗”,集体产业更能坚守到“果实压弯枝头”的时刻。

暮色中的大河村仙人掌种植基地,18亩仙人掌的新叶泛着油亮的光泽。它们与村干部们亲手治理的土地融为一体,孕育着村民对增收的期盼。当2027年第一颗仙人果被摘下时,这片由集体汗水浇灌的土地,终将证明: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带刺的仙人掌能结出甜美的共富果,零用工的起步也能走出有温度的集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