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2025年5月25日星期日12:25:55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魅力大姚 >> 县情简介 >> 正文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

桂花镇概况

日期:2025/05/08   作者:   来源:桂花镇人民政府    点击:

桂花镇位于大姚县东北部,距县城大姚86公里、州府楚雄177公里,东与永仁县中和镇毗邻,南连昙华乡,西靠三台乡,北接湾碧乡,幅员面积352平方公里,山区占100%。辖9个村(居)委会(桂花社区、大河村、小河村、立新村、皮左黑村、马茨村、大村村、树皮厂村、乌龙口村),64个村民小组,102个自然村。

桂花镇情有五个特点:一是自然风光优美。辖区有楚雄最高峰——百草岭,最高海拔3657米,被称之为“滇中屋脊”,自然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有中国传统古村落——大村塔包 谷么以及闻名于全国的篮球村——署立里。二是民族风情浓郁。桂花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聚居镇,彝族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81%,彝族文化浓郁,有保存良好的彝族特色民居——垛木房,有独具风格的彝族服饰——百褶裙。三是产业优势明显。境内核桃、花椒、白芸豆、松茸、牛肝菌等农特产品久远盛名,同时气候也较为适合中药材生长,金银花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境内核桃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尤其紫衣核桃独具特色,核桃产业已成为桂花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境内蕴藏着丰富的铜矿资源,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四是发展潜力巨大。境内丰富的森林、铜矿、水利、“滇中屋脊——百草岭”旅游等资源以及中药材、畜牧、林果等产业,为全镇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展前景广阔。先后获评省级卫生乡镇、州级文明乡镇、州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乡镇、州级社会综合治理“三无”乡镇和县级“扶贫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桂花社区、马茨、皮左黑、大河、树皮厂5个村(社区)创建为县级文明村,马茨村被命名为第二批“楚雄州民主法治示范村”,8个村(社区)列入信访工作“三无”村(社区)名单,皮左黑村被评为“云南省森林乡村”,马茨被评为州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桂花社区获评云南省旅游名村。上坪小组创建为州级民族团结示范村,马茨、西叭啦、树皮厂、暑立里4个小组和桂花中学成功通过州级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复评,2019年12月桂花镇马茨小组被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0年自必左、马茨、西叭啦、署立里小组被命名为第一批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十四五”时期,积极围绕省委“3815”战略、州委“一极三区”发展目标和县委“12345”发展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工作要求,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到2035年与全国全省全州全县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目标,着力破解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升级、政府债务化解三个难题,集中力量培强农文旅融合、特色农业、中药材等产业,实施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文旅兴镇、和谐稳镇等战略,奋力推动桂花高质量跨越发展。

【人口民族】2024年末,全镇户籍人口11253人,常住人口1125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9119人,占总人口的81%

【地理位置】桂花镇地跨东经101°17′~101°35′,北纬25°45′~26°10′之间,地势陡峻,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属典型的构造侵蚀地形。东西最大横距26.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1.25公里。

【自然概貌】桂花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梯形分布,最高点海拔3657米(百草岭主峰帽台山),最低点海拔1340米(乌龙口村民委员会处立里),平均海拔2100米。境内以山地为主,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主要山脉有百草岭。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境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生物多样性丰富。

【水系】桂花镇位于金沙江上游,主河道为发源于昙华山的万马河,上游有拉乍若河、马茨河、立新河、罗子左河、桂花河、俄刀恶河、小河、树皮厂河、帮撒河等9条小河流、境内水资源丰富,万马河依博拉出境断面枯水季节最小流量在1.2立方米每秒。桂花水库主要以大姚城区供水为主、主要水源以水库径流区及罗子左河引水为主,有大小沟渠102条,其中流量在0.1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沟渠有6条,现有水池水窖2338个,合计蓄水4.5万立方米,64个村民小组都建有人畜饮水工程。

【气候环境】大姚县境属亚热带气候,立体气候显著。桂花镇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78%,年均气温12℃,年均降雨量960mm,境内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全镇最高海拔3657米,最低海拔1697米,平均海拔2676米。

【自然资源】桂花镇植物种类繁多,原生树种、水果、菌类、药用植物遍及全镇。其中芸豆、马铃薯、松茸、牛肝菌、中药材、核桃、生猪、肉羊、肉牛等高原特色生物资源都极具开发价值。境内核桃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尤其紫衣核桃独具特色,核桃产业已成为桂花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境内蕴藏着丰富的铜矿资源,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历史沿革】民国年间,桂花镇属大村乡。1949年,属盐丰县第三区。1958年,大姚、盐丰2县合并后属中和公社。1959年,置大村公社。1961年,大村公社并入昙华公社。1973年1月,成立桂花公社。1984年,改称桂花区。1988年,改设桂花乡。2013年2月,撤销桂花乡,设置桂花镇。

【旅游资源】通过乡村旅游商品贸易交流会,推动彝绣文化传播与传承,增加彝绣绣娘收入。以民族歌舞、民族餐饮、民族节庆等核心业态为先导,打造桂花彝村“乡村民俗一日游”目的地,鼓励社会组织、文化企业参与桂花彝村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探索“企业主导开发、能人带动开发、村民联合开发”等形式,成立大姚县桂花镇美丽乡村文化旅游协会,推出民族村寨马茨——桂花水库风景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点自必苴——特色村寨上坪——三台,传统村落塔苞谷么——桂花铜矿——永仁中和,暑立里篮球村——湾碧等4条主题鲜明、丰富多元的精品乡村旅游线路,聚力开发沿途采摘体验、田园风光、农家美食、野外露营等乡村旅游活动产品,成功打造“打跳篝火晚会”“彝族演艺表演”等乡村旅游民族文化项目,一系列具有浓重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和文化品质享受,独具民俗特色的活动已凸显品牌效应。成功举办“趣”大姚·2024年“中国天然氧吧”大姚百草岭登山大会精英邀请赛及系列活动,大姚百草岭徒步登山大赛已连续8年被评为省级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吸引更多登山旅游爱好者助力乡村振兴;做足“篮球+户外运动+旅游”文章,成功举办“暑立里杯”和美乡村(村BA)篮球赛,重拾乡愁记忆和篮球精神,着力打响彝州登高运动第一村品牌。结合各类体育赛事,精心设置文旅资源展示区、农特产品展销区、非遗产品区,以乡村旅游、文化赛事持续为乡村振兴增效赋能,吸引游客5万余人次,吸引观众8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达80余万元。

【综合实力】2024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43763万元,增长8.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18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57万元、招商引资21310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778元,增长8%。皮左黑、小河20户记账户作为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调查样本,为全县精准评估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合理制定社会保障政策作出了桂花贡献。

【社会事业】教育:2025年,全镇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所,在校学生1214人,教职工81人,其中专任教师79人。幼儿园4所(公办幼儿园4所、民办幼儿园0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4所,占幼儿园总数的100%,普惠性民办幼儿园0所,占民办幼儿园总数的100%,在园幼儿152人,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儿童152人,占在园儿童总数的100%,教职工6人,其中专任教师3人;小学4所(完全小学1所),教学点3个,在校学生746人,教职工48人,其中专任教师46人;初中1所,在校学生316人,教职工27人,其中专任教师27人;特殊教育学校0所,在校学生0人。全镇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92%,小学学龄人口净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残疾儿童入学率100%。

民族团结:桂花镇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2017年5月,桂花镇、桂花镇乌龙口村委会处立里村和桂花镇桂花村委会自必左村被楚雄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命名为“楚雄州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2018年12月,桂花镇马茨西叭啦小组被楚雄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命名为“楚雄州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2019年12月,桂花镇马茨村委会马茨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0年8月,桂花镇桂花社区自必左小组、桂花镇乌龙口村委会处立里小组、桂花镇马茨村委会马茨小组、桂花镇马茨村委会西叭啦小组被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命名为“第一批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2022年2月,桂花镇桂花社区上坪村被命名为“楚雄州第四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桂花镇马茨村委会马茨村创建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桂花镇桂花社区味尼乍小组成功创建为楚雄州民族团结进步村组。

文化:2025年有镇级综合文化站1个,建设农家书屋10个(镇级书屋1个、村级农家书屋9个),10个农家书屋藏书总量达2.4万余册,每个书屋藏书不少于1800册,建设村(社区)活动室63个。

卫生:卫生院创建于1964年,现有在职在编职工21人,均为专业技术人员;编外人员1人,其中中共党员6名,预备党员0名,积极分子6名;专业技术人员中中医师4人,西医师7人,护士3人,医学检验1人,医学影像科1人;全院职工文化素质较高,有本科及以上学历18人。卫生院设有全科医疗科、内(儿)科、中医科、门急诊室等临床科室,药房、检验科、B超室、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预防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健康教育室等公共卫生科室。业务用房有576平方米,共设病床15张,开放病床15张。辖区内10个卫生室,乡村医生16人,均能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中医药服务,基本能够满足辖区群众的需求。

养老:2024年末,全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831人,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1个,其中:乡镇敬老院1个,公建民营养老机构0个,民办民营养老机构0个,共设置养老床位60张,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下一条:六苴镇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