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发国债;2.调整支出结构,加大科教兴国和文科卫投入;3.调整税收政策;4.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实行向农村倾斜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投融资来实现产业政策的国家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手段。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投融资进行国家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引导、推动、扶持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投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使本国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经济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必要前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
财政内部控制制度是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充分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通过查找、梳理、评估财政管理中的各类风险,制定完善并有效实施一系列内控制度、流程、程序和方法,对财政管理工作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及机制。全县116家预算单位都要开展财政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一、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二、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划分:
1.扩张性财政政策;2.紧缩性财政政策;3.中性财政政策。
2024年我省将重点支持十大领域发展,分别为:①着力扩投资促消费,不断挖掘和激发内需潜力;②支持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③支持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强化基础性战略性支撑;④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⑤支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农民和脱贫人口增收;⑥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各民族共同富裕步伐;⑦完善绿色低碳财税政策,支持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⑧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⑨全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守牢安全发展底线;⑩加大对下补助支持力度,推动基层财政运行更可持续。
按照《大姚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姚县金沙江观音岩水电站建设征地移民安置逐年补偿界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大政发〔2018〕62号)文件第七条(二)项 “本次逐年补偿人口一经界定后,按照‘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生不增、死不减)’的原则执行。经审定的享受逐年补偿的移民死亡后,其所享有的逐年补偿,由其生前在农村主要家庭成员中书面指定由谁继承享受逐年补偿,其所享有的人口由其家庭成员书面申报,经村民小组、村(居)委会、乡(镇)人民政府逐级审批和审核汇总,每季度末报县移民主管部门审核确定后,正常发放逐年补偿金”的规定。